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D.C.
1 months ago
[唱歌筆記][雜談]
聊聊唱歌的共鳴
打掃家裡中有空就打,插樓隨意
latest #17
T@rr@gOn (=ω=)
1 months ago
D.C.
1 months ago
人體的頭頂跟後腦杓是不會共鳴的...
很多老師會用這些位置來「教學」,我覺得沒有錯
事實上會感覺到聲音在這些部位聚焦,或是那邊有震動感,
是骨傳導給你的感覺
。
D.C.
1 months ago
骨傳導會讓你覺得聲音變得很響,那是聲波透過骨頭的震動「讓你覺得那裡震震的」,但只要錄音就知道他實際上並不會增強你的聲音。
回到物理學,聲音只有在空腔,也就是有空氣的地方才能有效共鳴(resonance)......
古典聲樂用的術語叫做
mask resonance
,之所以叫mask,其實是人體頭部構造裡有空腔能共鳴的位置幾乎都在前面
立即下載
D.C.
1 months ago
直接上圖↑
然而雖然我說的是有效共鳴,但其實聲波仍然不會傳入其中,只是因為這些腔體
與2k-5k左右的聲波能形成filtering
,增強這部分的泛音,這些頻率的泛音也是亮度與穿透力的部分。聲樂術語叫做
singer’s formant
。
除了最直觀的鼻腔口腔咽部外,頭部還有幾個竇:
額竇、上頷竇、篩竇、蝶竇
可以參與,而這些腔體是可以藉由改變喉部、聲門、口腔等可調控部分,使得聲音可以
被動的產生共鳴
,所以
共鳴是被動的結果
。
D.C.
1 months ago
https://www.youtube.com/...
https://www.youtube.com/...
然後講了這些理論其實對大家唱歌
沒有幫助
(幹
因為唱歌能然是需要靠自己的身體感覺去調控與啟動
所以老師才能用「想像聲音從頭頂投射出去」、「聲音往上跑」這種物理學上不可能的事情來教學
像上面的影片針對身體感覺的描述其實很容易讓人感同身受,我覺得挺厲害的
D.C.
1 months ago
決定聲音強度與投射的關鍵仍然是在口腔、咽喉、聲門及聲門以下的可動區域
,簡稱基本功
D.C.
1 months ago
okinawa_kiwi
: 扁頭仔花了很久才能把篩竇、蝶竇跟鼻腔分開,但聲音還是常常跑過去
T@rr@gOn (=ω=)
1 months ago
littletraveler28
: 換句話說也是個人特色咯
D.C.
1 months ago
okinawa_kiwi
: 阿罵也有大鼻竇
T@rr@gOn (=ω=)
1 months ago
littletraveler28
: 大概吧
T@rr@gOn (=ω=)
1 months ago
畢竟跟唱歌好壞一點關係也沒有齁
Chiu🛡️★はみ出し隊
1 months ago
基本功就是給我練
軒轅羿芎
1 months ago
謝謝徹夜老師
真的沒有幫助
D.C.
1 months ago
ChIu_kaito
: 這東西跟抖音一樣其他東西做對了他自然就出現了
D.C.
1 months ago
e7701904
: 不客氣
咪補(mibu)
1 months ago
我喜歡你的解說
用頭腔跟用鼻子都跟物理不符呀,
我理解就努力調整口腔空間跟聲帶讓他們共鳴震動
D.C.
4 weeks ago
mibu945
: 是的 一切可調控的部位都在下面
back to top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