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炎忤
1 months ago
《進烤箱的好日子》
滿好讀能看很順的小說,但我不確定有沒有看懂w
想到什麼說什麼
latest #15
掰噗~
說
1 months ago
我猜有
炎忤
1 months ago
我甚至不記得我有圖書館預約這本書,查了紀錄二月預約的,但前面太多人,直到月初才輪到我
炎忤
1 months ago
就算是高中最常看課外書的日子,我也很少看台灣文學,這本是因為逛書店常看到,又有看到人推過,才有點興趣
立即下載
炎忤
1 months ago
滿喜歡作者的文筆、說故事的鋪陳
還有一些「哇,到底什麼人會這樣想」的有趣想法
炎忤
1 months ago
「任何影像,聲音,文字,廣義的記錄都是一種對上帝的褻瀆,一旦有了不朽的念頭,大家都得進烤箱。」p.116
炎忤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p.260-261
「為了鋪天蓋地記得而寫,為了鮮靈活現記得而不寫。但到頭來,能讓你明白自己發生了什麼事的,不是記憶,而是語言。比例尺小於1時,地圖才會現出用處。你必須選擇,必須縮小必須捨棄,必須創造,必須決定你的位置,必須有觀點。你懷疑世界對你提不起興趣,只好從所在之處出發尋找安頓自我的地方。你變成蜘蛛,變成毛蟲,想像死亡,變成神,俯瞰自己,終於明白人的凝視可貴在它的局限,如同你的地圖。」p.265
炎忤
1 months ago
「......故事在第一次出口時就有了自己的生命,取代了發生的事,之後每再說一次,都是當下再敘述上一段生命的嘗試,而發生過的,嘗試過的,都已經沈到這些重重堆疊的敘述底下,再也不會再出來了。」p.266
炎忤
1 months ago
滿能理解的,以前會寫日記,原因倒不重要,只是確實能發現日後回想起來,記得的似乎不是事情發生的記憶,而是我把它們紀錄下來的記憶
炎忤
1 months ago
好像在我將思想轉換成文字時,不只是比例縮小,甚至還有些扭曲
後來再讀,又會依當時的心境去解讀,失真了兩次
炎忤
1 months ago
且紀錄者知道的,只有自己看見的,和從別人那聽來的,有太多視角是不得而知,或僅是自己的猜測
看到結尾,主角的媽媽看了回憶錄,說:我們沒有拋棄你
前幾天看的電影《一一》裡面那句台詞突然打進我腦中:「人只能看見一半的事情」
炎忤
1 months ago
這又是主角在寫回憶錄的時間線提的,她所能寫的,只能是她的想法
她還決定如果是她不確定原話的話,就不用「」,挺有意思
炎忤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沒有拋棄你」這句話是媽媽的觀點,但主角去住校時、將「我被他們拋棄了」這個念頭寫進回憶錄時,主角都是這麼感受、相信的
炎忤
1 months ago
不過我覺得,對主角來說,知道爸媽沒有拋棄她,或者說不想讓她感到被拋棄,或許就是一種治癒過程了吧
炎忤
1 months ago
結局這段我也很喜歡爸爸補充小時候的主角突然說想跟神說話的事
爸爸回憶主角當時想跟神說:我希望我們大家都能快樂
炎忤
1 months ago
天啊,這段描述太讓人起雞皮疙瘩了!
back to top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