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8
汫瑜⨠璟鐘自我探索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啟點轉運站~為什麼你「收不下」愛?|【一天聽一點#1430】我想到自己以前也有收不下稱讚的時候,但我忘記是誰跟我說過,我一直否認推拒稱讚其實是很沒禮貌的事,因為這幾乎等於你在否定對方的眼光跟判斷。後來我這點就有比較改善點,至少畫畫方面我自己有個比較客觀的認知🤔
覺察日記,用填空的方法真的比較簡單也比較不迷茫。我之前在電子寵物觀察模式時,GPT也幫我生了個填空表格可以快速判斷對方需求跟我自己的狀態。
與人相處,要說「對人有幫助」的話,還是「別人喜歡」的話?|【幸福翹翹板#44】*說話者背後有什麼需要?
>話只要說出口,都是將能量向外投射,並且滿足內心的需求

*喜歡聽「好聽話」≠ 喜歡被拍馬屁 ≠ 空洞的語言
>需要被照顧情緒,有安全感後,會更願意去聽對方的「好聽話」當中,包裝著什麼「真話」,甚至主動問對方背後的意思
>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先讓你說出來的話,能夠讓對方聽得進去

嗯⋯⋯我的慣性的確會先講軟的比較好聽的,再講我真的要說的🤔
立即下載
*判斷「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的標準:
1. 你跟對方的關係到哪?
2. 對方有沒有真的想要聽、想解決問題?
>可以透過「實問虛答」的方式,看看對方會不會往下問得更深,如果他轉移焦點,可能還沒準備好要聽答案,或者只是找你聊天。
3. 對方想解決的問題,是心情還是事情?
【十分鐘心理學】怕被拒絕就沉默?看見討好/疏遠/高功能/對抗的慣性關係裡提需求並不是羞恥的,也不是提了對方就一定得滿足,接納自己的需求與對方可能會拒絕的風險⋯⋯
這集還有稍微分了類型:
1. 完全沉默自行處理(唉好我就是這類
2. 帶有指責生氣的提出:背後是在生氣羞愧你讓我提出需求
【十分鐘心理學】怕拒絕傷感情?心理師教你不內耗的劃界線方法噗,結果印象比較深的是老師有說前提「只要對方不是無理取鬧的」😅
兩個人在一起,一定要一起變更好嗎?|【你好,世代#47】*為何會擔心伴侶沒「變好」?
>雙方在「時間觀」、「金錢觀」出現落差
→ 希望伴侶「變好」、「進步」,大多是期待伴侶「變得跟自己一樣」(如你期待的變化)。

*重新擺放對「伴侶要變好」的期待
>看見自己不同階段的變化,承認自身現階段的需求,並跟伴侶討論,各自對往後的生命有何期待、彼此是否有機會「調和」
>如果雙方需求無法調和,不是誰的問題,而是因為彼此對未來的想像不再相同,才會走上不同的路

人們對伴侶的期待,往往會以交往最甜蜜的時期做為標準,卻忘記了時間在走、人的需求會改變。
其實很多都是後半句沒有說出對未來的焦慮,把太多期望放在另一人身上⋯⋯
聽到後面那個旅遊與待在家的舉例,真的是有互相理解信任不強迫的舒適關係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