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Nullifidian
1 months ago
趁著三天連假,跟朋友一起來看展😌
主題《快樂島》源自德布西的鋼琴獨奏曲,受瓦托的畫作《從賽熱島出航》啟發:人們意圖前往傳說中的島嶼。然而,所謂的「樂園」並非純粹而美好的、對幸福的渴望,同時也暗示了離別與不確定,讓觀者心中浮現疑問——「是否真能抵達?又或者,只是短暫的幻象?」
Nullifidian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德布西透過音樂捕捉了這種稍縱即逝的光影與感受——即興的明快中,帶有一種若隱若現的哀愁,映照出二十世紀初藝術在「快速流動」世界中的回應:面對現實與自我意識的矛盾,音樂成為一種短暫卻鮮活的庇護所,也令整個展場洋溢著漂浮不定的期待與不安、試探與疏離(因為一直在重複播放LOL)
Nullifidian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奈良美智就不多介紹了,我覺得這次展覽的亮點或許在於,大眾可能因這個名字而被吸引前往,進而認識了其他藝術家。封面主視覺的天野喜孝其實相當醒目,觀眾或許不知道背後的創作者,但肯定聽過《最終幻想》與《科學小飛俠》。我其實特別喜歡他筆下俐落卻又不失細膩的線條,天野被視為橫跨「大眾文化」與「純藝術」的稀有存在,他既涉足遊戲與動畫領域,也參與當代藝術展覽。可惜這個展覽只展出部分作品,有機會的話真該去看他的個展。
Nullifidian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另一位讓人印象深刻的則是稻葉友宏,媒介跳脫了紙筆,轉為立體的雕塑。動物是他的常用題材,以簡練的線條捕捉動物的輪廓,使形體既具象又帶著抽象意識——金屬與鋼絲構成的生物彷彿正在風化、溶解,彰顯看不見的時間在物質上所留下的痕跡,也呈現事物脆弱與可貴的瞬間。這頭鹿的作品名是《彗星的記憶》,未免太浪漫了。
立即下載
Nullifidian
1 months ago
若要說這趟展覽最喜歡的作品,或許是《天界之花》
朴成泰的創作特色便是多素材與混合媒材,例如鐵絲、鋁網、鋼材與塑膠來構築形體,並透過材質本身的特性以及「光影」,創作出作品媒材本身以外的呈現——意即,雕塑投射的陰影(更多的手臂與身形)也是作品的一部分,進而令觀者進入虛與實、真實與形象之前的模糊地帶。物理存在的雕塑,承載了人們對於精神本質的投射與思索。
Nullifidian
1 months ago
滑稽x男子雕塑若從別的角度切入,便能獲得不同感受;最後那張庇護所特別像巨人的場景,比起庇護,感覺下一秒就要被吞噬了😶🌫️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