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我第一本看完的吉本芭娜娜的故事是這本阿根廷婆婆,但會拿起來讀的契機是因為這陣子一邊工作一邊參與為期十天的阿嬤的喪禮,生活中一點休息的時間都沒有,醒來了要上班,回到家幫媽媽打字整理喪禮的開銷紀錄,醒來了要去喪禮現場參與儀式,念經,與許久不見的長輩親戚說話,回到家繼續打字紀錄,有種身心到了某種極限的感覺,我想讀點短短的即便被中斷也沒關係,薄薄的一本書,在書櫃大概翻找了一下看到了這本阿根廷婆婆。
故事最一開頭,女主角小光在18歲的時候,母親在過世了,過世的那一天,小光覺得父親故意逃避掉母親死亡的當下,所以內心深處無法原諒父親,本來就不住在家裡的小光與父親更加地漸行漸遠,反而是在母親過世不久後,意外地從朋友那邊得知父親與他們小鎮上有名的怪婆婆疑似在交往的謠言,小光決定回家確認,卻發現父親根本就是已經跟這個怪婆婆同居的狀態,而且還是住在這個怪婆婆的家中(根本就是小白臉呢)小光雖然覺得婆婆(但她有在人家面前禮貌地更正成了阿姨)奇怪,婆婆的房子也奇怪,但待了一陣子之後卻有覺得這裡的一切,包含婆婆都讓人感到安心,在那樣的環境下,他能安放自己面對母親的逝去那無處安放的悲傷。
這是一本關於描寫那些活下來/暫時留下來的人們慢慢地消化自己被留下的空虛與悲傷,然後繼續生活的故事,很平淡,剛好就是那本我最近想看的故事。
「人們一定是恐懼心愛的人發生變化,而有那樣的反應吧。
在想像中把父親送進療養院,就是我已經把父親的某種東西、我和父親之間的繫絆,以及父親的靈魂,提前送進療養院了。
那不就是古時候的人所謂的詛咒嗎?
我居然不由自主地做出那麼可怕的事情。
這非關對錯,而是長久以來,死者似乎無法選擇死的方式。
雖然人在死的瞬間以前明明還活著,卻因為周遭早早施加的那種小詛咒,被當成已經死了。」
「或許這段戀情是出自父親對於人生的憤怒。或許父親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母親死後的茫然失神,也不只是單純想談戀愛,而是還有想把以前的人生全部歸零的心情。
或許過去那段人生中曾經被割捨掉的種種要素,此刻在父親心理,變成一大動力,開始萌芽。」
「父親已經不剩任何東西,可以讓他繼續過著和失去母親以前一樣的生活了。」
「醒來時,百合也睡了,父親靜靜地看著劍客小說或歷史小說。
這個時候,我可以放心地在空想中打開那棟如今已經不在的房子大門。
我小時候住的那棟房子。
在心中描繪幾次後,開門時的那條線變成清晰的殘影,留在心裡。
母親就在裡面。木屐的聲音響起,父親在作坊裡工作。
明明是已經不存在這世上的房子,卻好像可以大開抽屜拿出東西來。還有那個水壺,那邊還有椅子,還掛著那件圍裙......。
都已經不在了。
雖然可以這樣清楚地在腦中觸及,可是那房子已經不在這世上。我也不能再在那棟房子裡自在走動,撫摸母親的眼鏡和涼鞋。不再有全家一起打開那扇門的歡喜。也沒有大家圍坐那張郵購買來的桌子的溫馨。
因此,要是在平常,我會心動地不敢想起。
可是,待在這裡,我可以盡情地想它想到流淚。
沈浸在其中,即使難過地清醒時,我不是獨自一個人也無所謂。
我可以在思緒移轉到其他事物以前,盡情地擁抱悲痛。
因為在阿根廷樓房裡,沒有一樣東西『不見了』,時間因為人們腦中的力量而完全停止,因此,流過那裡的時間是特別的東西,絕對不是分為過去和現在而流過,也因此允許我做那樣的夢。」
「我認為,旅行到遙遠的異國,和創作只屬於自己的遺跡,根本上是相同的嘗試。從一個時代旅行到一個時代而消失,只是把小小的抗拒試著刻在永遠之中而已。」
在閱讀的過程中,覺得這父親真是各種賺到,老婆死掉後,還遇到能夠包容他的百合(阿根廷婆婆)讓他在自己家創作自己的藝術品,這男人既不勞動也不出錢,還佔用她的生活空間,但百合到了最後甚至還幫他生下了一個兒子幾年後過世;跑去跟別的女人同居的他最後也得到女兒的諒解,女兒在療癒自己後,還回過頭來理解自己的父親,總之是一個很理想的故事,但我覺得現實的生活是,誰都沒有要理解誰,誰都沒有要放過誰,安放什麼的,光是有活著就已經很努力了,我們都是抱著各自的一切好或不好,拖著自己走下去。
還有故事中的重點角色-百合,也就是阿根廷婆婆,她每次一出場,我就會有一種心靈老師出來的感覺,也不是不好的意思,但就是跟另外兩個角色(小光跟她的爸爸)比起來,她相較來說比較沒有人性的感覺,可能是因為這個角色的功能性感覺太強了,小光覺得是這棟阿根廷房子療癒了她,而百合就等同於她的那一棟阿根廷房子,作者在後面其實也寫到了這個概念,小光覺得百合在人生最後的時光中的面容漸漸地與這種房子融在了一起,似乎也逐漸成為這棟房子的一部分。
就覺得這個角色有點可惜,作者在角色設定裡面有安排這個角色的神祕性,他必然也有過自己面對死亡的故事,所以在小光18歲遇到百合時,百合已然是一個心靈引導老師的狀態,但這樣一個心靈老師NPC的黑暗或是遺憾還是什麼的都沒有寫到太多,她就死了,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覺得有點可惜,她就是一個療癒功能的NPC,這樣。
在你提到她像心靈導師之前,看敘述就已經有這樣的想像了,感覺日本人寫的這種故事一定會出現一個智慧生活的女人,她活的跟別人都不一樣,然後講話像背過金句的心理諮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