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弄裡的雪花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讀嘛讀嘛 #台灣原創 #短篇科幻了解「無條件基本收入制(UBI)」的最佳入門書——從《島嶼新日常》,看見未來這部要寫無劇透心得實在不容易,閱讀這類「同主題創作」最大的樂趣就像吃指定食材的無菜單料理,上菜前,甚至入口前,你不知道自己會吃到什麼。

而且不知道廚師是一回事,知道某道菜是誰料理的又是一回事——會以先前的經驗來期待,未料吃下去卻是另一種絕妙滋味,這種反差又更有趣了。



#島嶼新日常 #無條件基本收入制的台灣想像 #UBI #海穹文化
latest #12
本書《島嶼新日常:無條件基本收入制的台灣想像》,顧名思義,是以「實施UBI(無條件基本收入制)的台灣」為背景的科幻短篇創作集,也是台灣第一本探討無條件基本收入制的小說。

基本收入 (UBI,全稱 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 政策主張:
由政府無條件、不做資格審查、定期向每個公民發放一定金額的現金,以滿足每一位公民最基本的生活條件。

這個跟普發現金完全不同,更像是社會福利政策的整合與進化版本。
詳見:維基百科、UBI Taiwan。
本書書末附錄亦有詳盡整理(約25頁的篇幅),包括各國實驗結果、實施的可能進程,以及UBI何以成為未來社會趨勢。可說是從實務面和想像面,帶讀者進入UBI的世界。
立即下載
接著要來聊書中故事了,以下按行文思路順序。

微劇透注意
子藝〈志明的故事〉
主角志明,自命不凡、目中無人、憤世嫉俗,導致被操弄,越走越極端。糟糕我好像看到某些族群的影子,腦袋浮現一個很貼切的篇名:x的煉成(咳)。

這篇頁數是全書最少的第二名,卻是我感到力道最強的。它認真討論UBI實施後造成的問題,提出政府可能的相應措施「價值信用帳戶」制度,以及隨之而生的「替代經濟仲介」。

由於採取志明的視角,所以代入起來不會太愉悅,但相對地,也讓人更理解這樣的人心裡在想什麼。明明他父母可以適應良好,找到人生目標,他為什麼不行?是制度問題,還是個人因素——性格、運氣,還是實力?結局很有既視感,剛好呼應我之前聽到犯罪心理學Podcast分析的某些人格。
我上一部讀的子藝作品是長篇奇幻小說《歸途》,細膩溫柔,跟〈志明的故事〉的控訴感是截然不同風格。

另外兩篇馬立和大獵蜥的作品,也是跟他們甫出版的長篇作品完全相反。
馬立〈Uncaged Brain Initiative〉

看到UBI這三個字母,你會想到什麼?除了原本的「主題無條件收入制」,本篇篇名示範其中一種,內文還有兩種,總共四種。(笑)

這篇是全書扣掉我自己作品最喜歡的一篇,除了因為我個人偏好輕快幽默的風格、正向餘味佳的結局,也因為這篇巧妙融合多種有趣、熟悉的哏,最讓我驚喜的是,文中還藏有謎題,等著最後給讀者一記回馬槍,讓讀者讀完忍不住往前回翻。

馬立的作品在我來看有兩個主要特色:富有議題和省思性、勇於分享自我。前者讓作品具厚度,後者讓作品易共鳴。
有趣的是,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前不久才出版他個人第一部長篇《電腦人間》,他已經全心全意寫一輪自己想寫的內容,所以接在後面的本篇,就可以用一種類似遊戲的方式來撰寫:嘗試沒寫過的結構和題材、目光和筆觸也更輕盈。

(筆者關於《電腦人間》的評文,近期將刊登在某雜誌,待正式刊出後,筆者再來更新文章超連結,供諸君參閱。)
同樣狀況的還有大獵蜥。
大獵蜥〈致命文件〉

本篇是她繼個人第二部長篇《凱城暗影》後的獨立短篇(《異世歧路》5G篇〈蒼焰彼岸花〉有武打和百合元素,是合寫接龍,故暫且不算),一樣跟長篇走相反的輕快調性,並嘗試沒寫過的題材:推理,甚至放更多她自己的經驗在裡面,包括身旁人對UBI的意見,是個人認為全書最正面迎戰UBI的一篇——它直接把正反觀點放進對白,而書中其他篇,則大部分直接呈現、側寫、假說在UBI已經實施一段時間之後,那個社會是什麼樣子。
本篇也是全書我第二喜歡的一篇,讀起來心情愉快:三位女性角色都討人喜歡,其中兩位女生後面的翻盤,或者說谷底反彈(多重意涵)都讓眼睛一亮,就連準備棄台潛逃(亂用)的那位,也呈現出多面性,讓人難以討厭,最討厭也是既視感最強的,則一早就死了——這應該不算爆雷吧哈哈。幾個主要角色代表各自的不同立場和故事,讓短短的一篇故事,在UBI議題外,也能開啟更多面向的思考空間。

(《凱城暗影》分為上下兩冊,上冊已出版,待明年年初下冊上市後,筆者再一起撰寫評文,這邊先跟大家分享她前一本作品《赤螭之風》的心得。)
由於字數和照片太多,完整全文、圖照、試閱、超連結,請見:了解「無條件基本收入制(UBI)」的最佳入門書——從《島嶼新日常》,看見未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