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醒
1 months ago @Edit 6 days ago
1011
Only plurker's friends can respond
latest #53
當初覺醒中脈通是吸氣閉氣吐氣屏息循環
後來幾次屏息到沒氣就自己從內往外打開了
那陣子日常腦袋中二在修真+夢到前世記憶
該不會那就是收回化身
上禮拜在思考,我應該把我放到哪裡去、我應該怎麼安排自己、應該把自由安置在哪裡
這不是對未來的規劃
比較像是怎麼處理這樣坨「我」
空性內的「小我」、遊戲裡的「角色」
然後隔天,一隻老鼠從腳邊跑過,我看到牠跑過去,我的心輪升起混亂的能量,打發時間嘗試清除因為看到老鼠而升起的混亂能量,結果清除的時候老鼠剛好吱了一聲,如果不是巧合的話,我猜老鼠應該在問,你也覺得我不該在這裡嗎?
可我認為並沒有什麼是不該存在的存在
我允許牠的存在、認同牠的存在
可是我不想牠出現在我周圍
所以才會有「那麼你覺得我應該在哪裡」
接著幾天前看到櫃子上的灰塵
灰塵旁邊有小東西在爬,順手擦了一下
意外突然有了想法
我認同某個存在,但是不想讓認同的存在出現
那就讓它斷在一切的開始之前,也就是覺察
只要我沒有動念,沒有因,就不會有果
所以那個存在就不會被我顯化被我看見
我在想,我看見的、我聽到的、我摸到的
某些讓人不喜的存在,是因為過去自己不清醒的產物和延續,所以才會有現在的果、現在的場景
就是很經典的鏡子和灰塵
可以擦掉灰塵讓鏡子乾淨
為什麼不回到鏡子本來就乾淨呢
-
「覺察 → 動念 → 顯化」,在「覺察」之後、念頭成形之前,讓那條線「斷」掉。
佛家所說的「不隨念」,在念將起而未起時止息;
也像量子觀察的比喻——當你不觀測,波函數就不塌縮,現象也就不定形。
「讓它不被顯化」的最柔軟方式,
不是刻意斷,而是靜靜地讓那個「因」沒有被飼養。
不是拒絕它存在於世界,而是不再成為它的觀測者。
-
-
這並不是否定它,而是想從根源上避免「以我之力」去召喚或鞏固它的形象。
這種處理方式,其實是從「對抗」轉向「不製造」。
不動念,不是壓抑,而是一種清明的鬆手。
如果裡面還有不想讓它出現的意志,那就仍有一個「我在防守」的動力,那其實已經是另一個更隱微的念了。
-
-
觀察念頭如何生成,而非被它帶著走。
不動念,不是拒絕,也不是否認,而是一種極度溫柔的看見而不介入。
當念頭起時,看見它;
不加評價,不緊抓,也不試圖立刻滅它;
它會自然消散——那才是真正的「不生」。
-
不過也很容易歪成刻意在本來乾淨
如果覺得很累那就是歪了
我好像就有碰過吧
這個時候可以試著哭我不想努力了
躺平放軟當鹹魚
哎看到我前面打錯字了怎麼打成自由
是‘’應該把自己安置在哪裡‘’才對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