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開讀書會在討論Butler和Foucault,被問說「為什麼權力和慾望有關」的時候,我愣了一下。
為什麼無關?
對方說:我可以認同有關,只是想更進一步了解兩者的關聯。
我說我從很早之前就能接受這個概念,或者說,相信這個概念。
她問我為什麼。
我說:因為占星吧。八宮掌管了性、權力、他人的財產、遺產、死亡。
但我清楚這不是原因,它只是以一個論述來作為另一個論述的佐證。
那什麼是原因,也許筆下那些自始至終飛揚又黑暗的綺想是個線索,雖然本就不用說得太明白,只是當著她的面似乎也不曉得如何說明白。
只是想感嘆明明清楚原因卻不知從何開口。
但確實,從權力中生成了慾望,又從慾望中看見了權力。
首先,無論原發文者在台灣的東南亞族群領域做出多少貢獻,這都不是可以讓這段發文變得「沒有問題」的理由。
如果認為曬出作者是誰,那只是訴諸權威而已,並不能合理化他的「高/低位階理論」。
當然,因為原作者致力於這個領域,所以對相關議題會更敏感、更容易看見其中弊端的可能,要指出《中文怪物》的節目隱憂我並沒有意見
但「高/低位階論」無非只是再一次分化在台外國人群體而已,也許本來就有台灣人是以不抱偏見的前提去觀看節目,原作者此舉雖然結論指向「我們不該抱有偏見」,卻會導致前者(觀眾)心中成立「原來多數台灣人對特定群體/長相的族群帶有偏見」的話語
而且說真的,從來不覺得外國人跟我說中文是一種「示好」
拜託,你都敢來台灣了,我當然得尊重你對自己中文能力的自信心啊!!!
看到網文小說中「雙潔」或是「女非男潔」的擁護者真的是一言難盡
(換言之,只要其中一個角色有歷經帶過性關係,不管他是鰥夫/寡婦、皇/女帝、浪蕩子/女、強暴受害者,反正就是一刀殺死所有相關作品
確實,每個人都有選擇的自由,像我會覺得一篇古言小說出現很低級的時代錯誤或是文化史錯誤,也一樣會二話不說棄文
可是無論是「雙潔」還是「女非男潔」,本質上就是再一次的把「貞操」的枷鎖戴回現代的親密關係裡啊
最近在改兒童文學班級的作業
看到兒童存在對於「好人」和「壞人」的分明判斷,以及擁戴前者、譴責後者行為,這點對我似乎沒有那麼強烈深刻的共鳴。
後來想想,既然在兒童時期聽有聲書(而且是有波斯人和鏡廳的情節)就是魅影派的人,沒什麼共鳴似乎也是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