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Ellery
1 months ago
#廢
latest #7
Ellery
1 months ago
近期特別有感,台灣很多職業都只有「職稱」,並沒有那個職業或者位階相對的「質」。
Ellery
1 months ago
今天借了一本書,是「教授」等級的老師和政府提供經費合作兩年的研究案。產出的東西只有巴掌大的報告。
Ellery
1 months ago
不知道該感謝他不是灌水到磚頭般大小,還是該感嘆裡面的字級是9
立即下載
Ellery
1 months ago
想到以前幾面之緣的朋友申請到政府補助30萬,然後大家分一分去吃喝玩樂,錄製一張專輯了事。我至今沒聽到他們那專輯,就鬧翻解散了。
整個過程只有申請書最像樣。
Ellery
1 months ago
比起以前可能像是抱怨,但現在更偏向是一種難過www
Ellery
1 months ago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在少數相遇短短時間的高知識份子中,對李尚仁博士的印象最深。
當時覺得是個沒有知識分子的架子,非常熱愛自己的研究到不吝分享,充滿熱忱的人。
研究相對冷門的領域,但非常重要。
直到多年後印象還很深。
Ellery
1 months ago
台灣拿不到諾貝爾獎丟臉? 中研院長:客觀條件確實困難 | 聯合新聞網
雖然我們沒辦法拿到諾貝爾,但至少不能失去熱愛的心吧?
back to top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