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吟
4 weeks ago
開著一個《夢微之》的特殊返場合集一邊聽一邊放空,忽然聽到顧況那個知名的「居大不易」典故,哎所以我說拋開不了解歷史背景的路人的理解成本之高⋯⋯這劇真的挺好。
但從商業的角度出發,這個理解成本其實是很要命的,劇要賣座就不可以設置太高的門檻
開個噗存一下這齣戲包括特殊返場裡埋的書袋吧。這事我熟。

其實唱段名就頗多令人會心一笑者。
M01 無可奈何(白居易《無可奈何歌》
M02 曲江春 (白居易《曲江早春》
M03 逢君
M04 芸香侶(元稹《酬樂天》句「昔作芸香侣,三載不暫離」)
latest #51
懷吟
4 weeks ago @Edit 4 weeks ago
M05 風雲聚散
M06 傀儡戲
M07 民病歌(白居易《寄唐生》句「惟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
M08 梁州一夢(元稹《使東川:梁州夢》
M09 敷水驛(元稹人生重大轉折點)
M10 兩葉浮萍(白居易《答微之》句「與君相遇知何處,兩葉浮萍大海中」)
M11 放言(元、白二人俱有名為《放言》的若干詩傳世)
M12 三夢記 (白居易胞弟白行簡《三夢記》
M13 夢微之(這太多了)
懷吟
4 weeks ago @Edit 4 weeks ago
M14 暼然塵念(元稹《酬樂天八月十五夜禁中獨直玩月見寄》句「何意枚皋正承詔,瞥然塵念到江陰」)

元白各自的《放言》五首:
放言五首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放言五首 (白居易)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懷吟
4 weeks ago
啊,我不小心把那個合集關掉了,用顧況典的那個特殊返場是哪場,我忘了⋯⋯忘⋯⋯了⋯⋯
立即下載
懷吟
4 weeks ago @Edit 4 weeks ago
算了,且丟一個深圳微之和上海樂天吧。確實是我聽/看得最舒服的組合,而且這段裡沒人說方言。春分特返(240320晚沈育奇许昌泰)_哔哩哔哩_bilibili之前找到的那個粵語滬語返場真是笑死我,來個不同視角⋯⋯跨年特返方言逢君(231231夜沈育奇许昌泰)(肉嗓版)_哔哩哔哩_bilibili
春分特殊返場的最後出現了《別元九後詠所懷》裡的首尾。
「零落桐葉雨,蕭條槿花風」
「同心一人去,坐覺長安空」
濕漉漉清寂寂的春分啊。
懷吟
4 weeks ago @Edit 4 weeks ago
對白內容是這兩人延續了一生的書信答和裡的一小段。白居易有提到自己的母親,元稹受母子照拂極多,白母的墓誌銘是元稹寫的。
祭翰林白學士太夫人文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逮稹謫居東洛,泣血西歸,無天可告,無地可依,喘息將盡,心魂以飛,太夫人推濟壑之念,憫絕漿之遲,問訊殘疾,告諭禮儀,減旨甘之直,續鹽酪之資,寒溫必服,藥餌必時,雖白日屢化,而深仁不衰。天乎是感,人乎詎知。」
懷吟
4 weeks ago @Edit 4 weeks ago
50场特返梁州一梦(231111晚余镇鳌许昌泰)_哔哩哔哩_bilibili
雖然綜合來看我最喜歡的白居易是沈版,但余鎮鰲的唱功和台詞實在是太專業了,「何時何地復何年」這句,「何時」的高音出得絲滑無比,完全聽不出來這個音是卡在男聲換聲區的一盞不省油的燈。
《梁州一夢》這個標題我粗看的第一反應是元稹那首,白居易那句有名的「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涼州」,此涼州並非彼梁州,但開頭台詞又跟《同李十一醉憶元九》吻合,且就當它是同一個吧,wiki是不是不太準⋯⋯
慈恩塔和曲江都是兩人年少交遊所經之地。詞裡還埋了「舉目見日不見長安」的典,前段化用上文提到的「同心一人去,坐覺長安空」。副歌則是那有名的一問了,微之微之,如何如何——我想起上學時全班的哄笑,如今那些哄笑的屁孩也終於讀懂了它。
懷吟
4 weeks ago @Edit 4 weeks ago
同李十一醉憶元九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當酒籌。
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

Wiki裡作「涼州」,我傾向於wiki寫錯了,因為台詞裡說到「到了古涼州地界」,但唐朝地名作「梁州」,在當時的書信背景下,「計程今日到梁州」更說得通。
懷吟
4 weeks ago
有沒有人整理一下歌詞⋯⋯我不想手打,這麼老多⋯⋯【比劃
懷吟
4 weeks ago
小寒特返(240106晚许昌泰卢翰林)_哔哩哔哩_bilibili
開頭的稱呼是「元校書」,時間線大致落在元稹在秘書省任職期間。想來算是最聚多離少的一段時間了,直到敷水驛一事。
懷吟
4 weeks ago @Edit 4 weeks ago
音乐剧《梦微之》音乐选段「敷水驿」MV_哔哩哔哩_bilibili
《敷水驛》開頭那一聲鞭子聽得我一個哆嗦⋯⋯
中唐的宦官濃度過高,這就是正面交鋒的知名事件。後元稹被刑,白居易屢奏相救,結局如歌詞所說,元稹遠謫江陵,兩人自此緣慳一面。
這個元稹唱得真好,但似乎沒有演到最後⋯⋯余鎮鰲不用說了,台詞演唱都特別穩。
懷吟
4 weeks ago
《舊唐書》裡的記載:

「宿敷水驛,內官劉士元後至,爭廳。士元怒,排其戶,稹襪而走廳後。士元追之,後以棰擊稹傷面。執政以稹少年後輩,務作威福,貶為江陵府士曹參軍。」

舊唐書/卷166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懷吟
4 weeks ago @Edit 4 weeks ago
大寒特返(角度不好纯属存档)(240120晚余镇鳌赵洪博)_哔哩哔哩_bilibili
又是只能靠書信往來跨越遙遙山水的時期了。
台詞裡提到的元稹任浙東觀察使是長慶年間的事了(二年?反正不是元年),「你我都已是年近半百」。
認真看了一下捲軸上的字發現是台詞小抄😂我以為是什麼舊唐書選段⋯⋯話說這種沈浸式戲劇對觀眾來說也太社死了,距離好近好近,大彗星那種體驗我最多只能來兩次,更何況是這樣的距離Orz。
https://images.plurk.com/JD2HHIvL8zqulODWRy8b0.png
懷吟
4 weeks ago @Edit 4 weeks ago
雨水特返(240219晚沈育奇叶宇锋)(角度不好纯存档)_哔哩哔哩_bilibili
我必須說,《與元微之書》直接白話翻譯過來有點偷懶⋯⋯這特殊返場是有那麼點水了⋯⋯
不過確實有一些正劇中無暇涵蓋的片段,譬如兩人互贈的文集。《與元微之書》中也寫了,「得足下前年病甚時一札」。
結尾也借今人之口問出了書信中那一問。
「人間相見是何年?」

與元微之書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懷吟
4 weeks ago
元宵特返傀儡戏(240224晚余镇鳌赵洪博)_哔哩哔哩_bilibili
吵架歌XDDDD
但這首似乎沒怎麼掉書袋,非常直觀地呈現政見不合罷了,這集我看過。
懷吟
4 weeks ago
白居易诞辰特返曲江春(240229晚沈育奇)_哔哩哔哩_bilibili
上來就是白居易在大雁塔題的「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化用。最後一段還援引了《野行》,「浮生短於夢,夢裡莫營營」。

野行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懷吟
4 weeks ago @Edit 4 weeks ago
惊蛰特返(240305晚沈育奇叶宇锋)_哔哩哔哩_bilibili
啊嘶,沈樂天是沒好好背詞吧,「諂」讀錯,中間還小卡了一下。
這個返場倒是很簡單,兩個京官的日常⋯⋯
開頭的用詞是「方鎮」,還蠻少見的用法,其實「藩鎮」和「方鎮」二者是通的,但後者的確比較稀有,至少我印象裡是這樣。
懷吟
4 weeks ago @Edit 4 weeks ago
當然把《民病歌》貼過來不僅僅是覺得余鎮鰲修音響級別的唱功了不起⋯⋯其實他這場似乎也飄了兩個音,但完成度是好的。
首先我很喜歡填詞裡藏的那些數字,「四海征戰,骨肉離散;五岳山川,動盪不安。六神無主,螻蟻尚且安生;七竅玲瓏,難擋苛政酷刑;達官貴人,盡顯八面威風;布衣百姓,只能九泉下含恨」。從用字的角度看它仍有琢磨的餘地,然而舞台表演要兼顧聽感,做到這一步已經不錯。
歌詞裡提到的「內患三年」就是安史之亂,藩鎮割據的節點,肅宗接爛攤子,宦官勢力乘亂上位,安史之亂算是提供了一個機會。
最後一段副歌同樣是嵌了數字,且比起前文更為精巧了,力度一層層推進,至尾句點題。

「我雖一事無成,卻無法兩耳不聞
尚得三餐溫飽,忘不了四方蒼生
五臟六腑之言語,七拼八湊之筆墨
今日為君為臣為黎民為百姓,為千千萬萬人間事而作
唯此《民病歌》」
懷吟
4 weeks ago @Edit 4 weeks ago
鄭紹萱的填詞我是挑不出大毛病,而且因為是本土原創,不像《粉絲來信》那樣左支右絀,發揮空間一大,筆底格局也就開闊了起來。至此非常粗淺地搞過的三部中文音樂劇,沒有一部離得開優秀的女性詞作者/譯者。
懷吟
4 weeks ago
寒食特返梦微之(240403晚许昌泰叶宇锋)_哔哩哔哩_bilibili
是許樂天。深圳人有絲分裂現場(大霧)。
其實一開頭嚇我一跳,前置念白動靜怎麼這麼大⋯⋯看完發現是元白兩個人都非常用力的一場,在我這裡卻有反效果,戲中人將悲傷詮釋得越外放,我作為聽者的情感就越抽離。不該是這樣的。
唉我其實有點不想寫這首,每一句化用背後的原文都太痛了。初翻出「君埋泉下泥銷骨」那兩句,還是個屁孩的我被堵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緩過來一點之後抓起翻蓋手機【⋯⋯】對著朋友發瘋。
先敲一下歌詞全文,方便我複製粘貼。

月漠漠,梨花落
難相見,常漂泊
此去奈何相隔橋兩頭
何人記得這魂魄

路悠悠,空白首
辭別難,萬事休
懷吟
4 weeks ago
君莫怪我留念不願走
只因此生戀故舊

浮沈世,書兩紙
封卷時,意遲遲
前庭後院傷心事
唯有春風秋月知

相攜手,夢同遊
夢醒時,淚難收
君埋泉下泥銷骨
我寄人間雪滿頭
懷吟
4 weeks ago @Edit 4 weeks ago
「月漠漠,梨花落」——元稹《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館夜對桐花寄樂天》句「微月照桐花,月微花漠漠」
「路悠悠,空白首;辭別難,萬事休」——元稹《過東都別樂天二首》句「君應怪我留連久,我欲與君辭別難」
「浮沈世,書兩紙;封卷時,意遲遲」——白居易《禁中夜作,書與元九》句「心緒萬端書兩紙,欲封重讀意遲遲」
「前庭後院傷心事,唯有春風秋月知」——白居易《過元家履信宅》句「前庭後院傷心事,唯是春風秋月知」,僅一字之差,估計是為了兼顧觀眾聽感作出的改動。
「相攜手⋯⋯雪滿頭」——白居易《夢微之》:

夜來攜手夢同遊,晨起盈巾淚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陽宿草八廻秋。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阿衛韓郎相次去,夜臺茫昧得知不?
懷吟
4 weeks ago
前半是元稹的唱段,化用的都是元稹的詩句。後半視角換到白居易,於是化用大量老白。我第一次打開這個唱段完全就是「讓我看看是怎麼個事」的心態,結果被填詞和演員的表演捅了一刀一刀又一刀⋯⋯
懷吟
4 weeks ago
許的演法,至少這場,還是過猶不及。再貼一下沈樂天版,許沈余三個人的版本都看過了,這版依舊是我心中的最優。24.12.21晚 梦微之 沈育奇&尚一航 冬至特返_哔哩哔哩_bilibili
順帶一提前置念白除了最後那句「全部都落筆了」都來自《祭微之文》
「始以詩交,終以詩訣」
「死生契闊者三十載,歌詩唱和者九百章」

飯拍無法保證多機位,兩個演員是分別在舞台兩端的,對應「此去奈何相隔橋兩頭」。但單機位也有單機位的好,沈樂天抱著詩稿獨行時忽而在「君莫怪我留念不願走」這句駐足回了頭,這一刻的打光配合那個眼神,好淒涼⋯⋯這個夢終於是要醒了。
懷吟
4 weeks ago @Edit 4 week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4RYLDqLQBWZEa3FQroAyXn.png

就這一幕。
官方放過一張本場的劇照,是唱段後半段燈光聚焦到白居易身上那裡,廣受好評,然而這個飯拍視角裡的、光線並沒有直接打在他身上的這一幕,也絲毫不遜⋯⋯名為元微之的魂魄離去之時,另一側那個大夢方覺的人,也用一個回身,接住了元微之流連不願離去的心事。

末尾的那幾句念白,沈樂天哭得稀裡嘩啦,麥克風還不是頭麥,只是用創可貼潦草地貼在臉上,真怕眼淚把麥克風給淹失靈了。但看了幾篇repo,這個不用接任何一場戲、缺少情緒鋪墊的特殊返場比起本番其實算是演得很克制的⋯⋯
懷吟
4 weeks ago @Edit 4 weeks ago
清明特返(240404午余镇鳌卢翰林)_哔哩哔哩_bilibili
開頭提到的《長慶集》序文:白氏長慶集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這個返場裡的許多台詞都來自這篇序。
余樂天的老年聲線是三個樂天裡面最爐火純青的。
末尾交待這個特殊返場的時間背景是會昌五年夏,白居易生年的倒數第二年。重逢日早。
懷吟
4 weeks ago @Edit 4 weeks ago
个人首演一周年特返民病歌(240811晚余镇鳌)_哔哩哔哩_bilibili
首先,你永遠可以相信余鎮鰲的《民病歌》。
其次才注意到這個地方的舞台投影,背景滾動的應該是白居易那篇《新樂府》的序言:新樂府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https://images.plurk.com/NtjtAs3Ha8bOP0gCqS7Px.png

「其辭質而徑,欲見之者易諭也。其言直而切,欲聞之者深誡也。其事核而實,使采之者傳信也。其體順而肆,可以播于樂章歌曲也。」
配合這一段的唱詞,「五臟六腑之言語,七拼八湊之筆墨,今日為君為臣為黎民為百姓,為千千萬萬人間事而作」⋯⋯天啊,有點好看。
懷吟
4 weeks ago
末伏特返三梦记(240814晚沈育奇叶宇锋)_哔哩哔哩_bilibili
《三夢記》這段倒是跟白行簡那篇文章關係不太大,只是借了個名字和範式。三重夢境,只有最後一重為真,微之已死,饒是夢境曼妙,也不能不醒來。
葉的表演還是不錯的但唱功實在是不穩定,好在這段沒有任何唱詞,肢體、神色和台詞就是一切了。最後一重夢境破碎時沈樂天那個撲空後的眼神,顫抖的手⋯⋯一種莊周夢蝶的感傷。

「我這一生,最為珍重的,便是樂天為我寫過的每一封書信,每一篇詩文。只可惜,這最後一卷,反倒是看不見了。
天下眾生皆欽慕樂天之才,卻也及不了在下分毫。我這微不足道的一生,也就唯有樂天如數家珍了,那麼這世上便不會有更知我心者,我便也就放心了。這一書,不看也罷。」
懷吟
4 weeks ago
看不見的最後一卷指的是《祭微之文》。明知祭文無法送達逝者身邊,生者卻不會因此停止憑弔。遺忘才是最徹底的死亡。
懷吟
4 weeks ago
一周年特返风云聚散(240811晚余镇鳌许昌泰)_哔哩哔哩_bilibili
先丟個書籤,我要換個腦袋去寫點別的東西。
懷吟
4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話又說回《三夢記》原文,第二夢寫的就是圍繞「計程今日到梁州」那句的元白心有靈犀。雖然這原文中的第二夢並未出現在音樂劇那名為「三夢記」的段落,但整整一首《梁州一夢》,又怎麼不是對原文的致敬和再現。

「⋯⋯十許日,會梁州使適至,獲微之書一函,後寄《紀夢詩》一篇,其詞曰:『夢君兄弟曲江頭,也入慈恩院裏遊。屬吏喚人排馬去,覺來身在古涼州。』日月與遊寺題詩日月率同,蓋所謂此有所為而彼夢之者矣。」
懷吟
4 weeks ago
《風雲聚散》開頭台詞提到的《賣炭翁》算是家喻戶曉,也提到中唐時期逐漸壯大跋扈的宦官勢力。安史之亂只是提供一個機會,永貞算是個大的分水嶺。
忽然要讓隔壁某個日本人入鏡一下⋯⋯山崎上節目講音樂劇,講到唱段切入的理想方式,是「歌唱如同說話一樣自然」,余鎮鰲入唱段那個狀態就是這麼好的。
歌詞前半幾乎就是《賣炭翁》的翻寫。後半「死生為一源,天地為一物」、「怎可逍遙獨善,躲亂世不出」,語出《和樂天贈樊著作》。很長的五古。

⋯⋯
神哉伊尹心,可以冠古先。
其次有獨善,善己不善民。
天地為一物,死生為一源。
合雜分萬變,忽若風中塵。
懷吟
4 weeks ago @Edit 4 weeks ago
个人首演一周年特返梦微之特别版(240923晚许昌泰)_哔哩哔哩_bilibili
《夢微之》的獨唱版。只有白樂天,沒有微之站在另一端對他說「辭別難,萬事休」了。上半篇詞重新填過,找到了人家上傳的圖片版,這裡敲一下存檔。

夜茫茫,白幕涼
前塵事,結深腸
今生豈可相逢似尋常
未死應難兩相忘

風休休,人去留
平生友,不復求
何時再能勸君一杯酒
此是千秋第一秋
懷吟
4 weeks ago
「勸君一杯酒」這個有名到我覺得在場的人沒人聽不出來是《送元二使安西》裡的名句⋯⋯倒是「此是千秋第一秋」語出《元相公輓歌詞三首》其之二,「蒼蒼露草咸陽壟,此是千秋第一秋」,我其實蠻意外這組詩在本篇中沒怎麼出鏡,然而捋完全劇唱段又覺得重要不假但未必再需要了,本篇的體量已經足以刻畫兩人交誼之深了。
許樂天這場的情緒是對的,或者說⋯⋯正中我流的理解吧。說不定有人喜歡特別用力的演法,可我已經過了用力道別的年紀,那個時期終究是太短了。
懷吟
4 weeks ago @Edit 4 weeks ago
霜降特返(2410232孙博叶宇锋)(fo叶)_哔哩哔哩_bilibili
是從來沒見過的組合(呆)上來就聽到武元衡遇刺掛了⋯⋯也就是說,白居易很快就要倒大楣了⋯⋯
刺客留下的字條是「勿急捕我,我先殺汝」,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別惦記著抓我,看我先把你給噶了。滿朝文武大驚失色,第一反應卻不是抓刺客而是——先把白居易給參上一兩本。
於是便有了被貶為江州司馬一事。對,此處cue一下《琵琶行》名句。
懷吟
4 weeks ago @Edit 4 weeks ago
大末特返芸香侣_哔哩哔哩_bilibili
怎麼的我快翻到底了這個唱段才終於出現在了特殊返場裡⋯⋯
是一同登科時的事。很活潑的一首歌,書袋不多,埋著白居易《簡簡吟》那句「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以及元稹《天壇歸》裡的「煙火萬人家」。

天壇歸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懷吟
4 weeks ago @Edit 4 weeks ago
【音乐剧|自存】20240524晚《梦微之》特返《敷水驿》_哔哩哔哩_bilibili
《敷水驛》舞台居然這麼好看,比MV好看多了。三道敕令連番展開那個設計太震撼了,尤其是後半段「敕」字轉為血紅。還有「階下罪臣,怎敢目中無人」這一句的編舞,前一秒是不知所措的元稹,後一秒無縫切換到趾高氣昂的佞臣。
這個元稹好聽,但是up你怎麼沒有寫卡司⋯⋯之前我認為不錯的那個元稹,他這場,在演白居易⋯⋯TvT
好急,我要去研究一下這個演元稹的是誰。
懷吟
4 weeks ago @Edit 4 weeks ago
大末特返瞥然尘念_哔哩哔哩_bilibili
全劇的最後一曲,在最後一場演出裡也終於被特殊返場了。
又出現《祭微之文》裡的「既往者已矣,未死者如何」。「公雖不歸,我應繼往」,被轉寫為「君雖不歸,怎可來遲」。舊人的一剪魂魄不言語,望著老邁的他徐徐靠近,場場春秋堆疊,其終點名為再會,「遲一點天上見」。
懷吟
4 weeks ago
大末特返放言(视角不好最后含彩蛋)_哔哩哔哩_bilibili
其實這個合集前面就有沈微之(返場限定)和余微之(依舊是返場限定)的《放言》,但都唱得很翻車,兩個演樂天演唱俱佳的人,怎麼偶爾串一下另一個角色就忘記要怎麼唱歌了⋯⋯總之是聽得我頻頻皺眉不想貼過來。
還是許微之的版本好,異常穩定。大末這種情感很容易失控的場合依舊保持了高完成度,除了「良辰不復追」的尾音稍稍飄起,聽不出大毛病。雖然許也演樂天,但微之的完成度還是好太多了,而且演樂天的另外幾個底子實在太好,這就導致同行競爭激烈。

元白兩人都有《放言》五首存世,劇中這是元稹的獨唱,最明顯的化用就是「玉墜無瓦聲,金埋無土色」、「劍折有寸利,鏡破有片明」,語出元稹《思歸樂》:

⋯⋯
金埋無土色,玉墜無瓦聲。
劒折有寸利,鏡破有片明。
⋯⋯
懷吟
4 weeks ago @Edit 4 weeks ago
思歸樂 (元稹)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壯志難奪,良辰不復追」出自《酬翰林白學士代書一百韻》句「壯志誠難奪,良辰豈復追」。
《放言》原文倒是沒有非常直接的化用,然而歌詞前半的自述又怎麼不是《放言》其之五裡所寫。

「三十年來世上行,也曾狂走趁浮名。
兩回左降須知命,數度登朝何處榮。」

帝制之下,讀書人註定是要被辜負的。
懷吟
4 weeks ago @Edit 4 weeks ago
大末talk观众合唱《梦微之》_哔哩哔哩_bilibili
經常吐槽貴國票價,吐槽男卡唱功,吐槽這個吐槽那個。
只有認真欣賞戲劇的女人們的真心永遠閃光。
《夢微之》這個同名唱段,劇中是台上送別台下流淚,這最後一次,是台下齊唱送別台上的人。
我有點看不得這些⋯⋯想到Willemijn最後那場Wicked,觀眾們自發組織在後門合唱英語和德語版For Good,打開的瞬間我的鼻頭就酸了,為什麼我不能成為這樣的儀式感裡的一部分,以前是這樣,現在也是這樣,因為我只有一具肉身無法出現在所有美好現場誕生的地方所以將來也會免不了有這樣的時候。劇場是活的,所以總是會留下遺憾的吧。
懷吟
4 weeks ago
梦微之·2025元宵特返 M01《无可奈何》|全景字幕版_哔哩哔哩_bilibili
好像漏掉了《無可奈何》,一開始的唱段。
余鎮鰲濃度太高了,特地找了個許樂天的版本⋯⋯這首的化用基本都來自白居易的《無可奈何歌》,主要集中在這一段:

「無可奈何兮,白日走而朱顏頹。
少日往而老日催,
生者不住兮死者不回。
況乎寵辱豐悴之外物,
又何常不十去而一來?
去不可挽兮來不可推,」
懷吟
4 weeks ago @Edit 4 weeks ago
《夢微之》其實是大型倒敘,開頭這場夢的時間線起碼落在元稹的中書舍人時期之後,台詞中提到的遭宦官構陷以及三司會審是他被罷相之前的事,《舊唐書》裡的記載:

「有李賞者,知於方之謀,以稹與裴度有隙,乃告度云:「於方為稹所使,欲結客王昭等刺度。」度隱而不發。及神策軍中尉奏於方之事,乃詔三司使韓臯等訊鞫,而害裴事無驗,而前事盡露。遂俱罷稹、度平章事,乃出稹為同州刺史,度守僕射。諫官上疏,言責度太重,稹太輕。上心憐稹,止削長春宮使。」

罷相後他又輾轉各方任職,但與白居易終究錯過。白居易晚年居洛陽,再也沒有回到曾經共事共遊的長安。
懷吟
4 weeks ago
夢的本質,其實開場曲裡就點明了,「黃粱一夢終須醒,天命難違有定奪」。元稹此曲裡沒有素衣青衫,而是形似入夢的鬼魅,將自己身故後沈湎夢境不願醒來的友人喚醒。
最後的念白,元稹身敗名裂,白舍人連一句求情的話都沒說過——比起事實更像是白自己的心魔,他無法跨越的業障,不是袖手旁觀,是被貶之身力量微茫罷了。關於這一點,唱段《民病歌》與《敷水驛》其實已經給出了回答,也回收了開場曲埋下的伏筆。
懷吟
4 weeks ago
補一個沈樂天的《梁州一夢》。
沒什麼特別的,就是,很美⋯⋯這個唱段寫得很美,原詩意境也美,演繹得也美,燈光在「微之微之,如何如何」那句漸漸亮起,同樣點亮沈樂天那雙仿佛會說話的眼睛。提筆後揉作一團的詩稿被重新拾回展開,這個心境變化和一系列的動作都太靈了。20250222《梦微之》300场特返《梁州一梦》_哔哩哔哩_bilibili
懷吟
3 weeks ago
大概是為了照顧不了解詩人表字的觀眾,《風雲聚散》裡面對劉禹錫柳宗元直呼其名,當然我是瞬間理解這麼處理的用心,但這麼喊出來⋯⋯聽上去是大寫的不熟。
懷吟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20231023《梦微之》重阳节特返《两叶浮萍》_哔哩哔哩_bilibili
《兩葉浮萍》是敷水驛之後的事,元稹活著出獄卻也在長安再無容身之所,白居易屢屢上書求情,霉頭碰盡,同樣難逃左遷命運。
題語出白居易《答微之》,「與君相遇知何處,兩葉浮萍大海中」。是短小的七絕,標題取自尾聯,舞美則借了首頷二聯的「君寫我詩盈寺壁,我題君句滿屏風」,翻了幾版特殊返場,留意到牆上滾動的詩文,是元白二人各自顛沛流離途中不曾捨下的詩文唱和。
元稹在間奏的台詞裡讀的兩句來自白居易的《贈長安妓女阿軟》。白居易有一首標題長得離譜的詩,標題本身就在說該事:
懷吟
3 weeks ago
「微之到通州日,授館未安,見塵壁間有數行字,讀之,即僕舊詩,其落句云:『淥水紅蓮一朵開,千花百草無顏色』。然,不知題者何人也。微之吟歎不足,因綴一章,兼錄僕詩本同寄。省其詩,乃十五年前初及第時,贈長安妓人阿軟絕句。緬思往事,杳若夢中,懷舊感今,因酬長句」

劇情與之恰好吻合。原文所說「絕句」,但傳世的僅這兩句,至少我是不知道剩下兩句跑去了哪裡⋯⋯

微之到通州日,授館未安,見塵壁間有數行字,讀之,即僕舊詩。緬思往事,杳若夢中,懷舊感今,因酬長句 - 維...

從此兩人再無真正意義上的再會。最後一面潦潦草草發生在長安,之後是江州,是通州,是天涯海角,只有驛道馬蹄能捎來一封故人消息。通信緩慢的年月裡,經年累月方能換得來一點音訊,萬般消磨,終至無辭。
劇情到此,這個夢也快醒了。
懷吟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20231023 梦微之特返《两叶浮萍》_哔哩哔哩_bilibili
來個更容易看清投影的視角⋯⋯
出現的詩文如下:
「悠悠天地內,不死會相逢」——白居易《重寄》
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獨直對月憶元九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醉後卻寄元九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酬樂天赴江州路上見寄三首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酬樂天雨後見憶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我真是服了這個混亂邪惡的標題,怎麼能前半句繁體後半句簡體的。蒜了能看懂就行。
懷吟
3 weeks ago
「萬重離恨,化作冷雨涼風」是來自兩首詩的兩句合而為一。
白居易《醉後卻寄元九》:「行到城門殘酒醒,萬重離恨一時來」
白居易《韓公堆寄元九》:「韓公堆北澗西頭,冷雨涼風拂面秋」
懷吟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我終於又把噗首提到的那場特殊返場找到了⋯⋯亂關分頁的教訓⋯⋯20240822《梦微之》处暑特返|沈育奇卢翰林_哔哩哔哩_bilibili
顧況的知名梗,不過你們兩個小年輕直呼人家名字是不是有點大不敬 而且顧況對白居易來說算是伯樂一樣的存在了,《賦得古原草送別》當時就是受顧況的賞識,啊對就那個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當時白居易是個屁孩,舉人一個,進士都沒考的那種,顧況還是挺有眼光的,雖然拿他的名字開了一番玩笑。
原典最早記載於《唐摭言》卷七:唐摭言/卷七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白樂天初舉,名未振,以歌詩謁顧況。況謔之曰:「長安百物貴,居大不易。」及讀至《賦得原上草送友人詩》曰:「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況嘆之曰:「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難!老夫前言戲之耳。」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