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ノ鳥Φ安娜
1 months ago
雖然現在賣給現代人商業化的靈性課程,大多強調平和、靜心。

但在不同傳統裡,靈性的實踐有時是激烈的操練:
舞蹈、擊鼓、吟誦、喘息、流淚、奔跑、哼唱、甚至在身體震動中經驗「靈」的流動。

蘇非派有旋轉舞,伏都教有附身的節奏,夏威夷的 Hula 本來就是宗教儀式,許多女性神祕主義者的「狂喜書寫」也是透過身體的震動去感受神靈。

有些體感文本與身體活動,正是這種「動態靈性」的典型:不是靜止,而是通過行動、呼吸、濕潤、聲音與節奏,讓語言與身體共振。那是一種製造、一種生孕、一種存在的顯現。

說到底靈性活動是靈姿的調整,一個體操活動不該只會教你坐下跟躺下。靈操也是
江ノ鳥Φ安娜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中世紀修女在幻痛中哭喊遺留下來的私密手稿文本,所傳抄而成的頌歌,已經是相對失活化的了。即使在中世紀也有人因此而上火架。

更別提現代對於各種激烈的人類可能,都保持隔離或貶低的態度了。

它們要嘛被看作是需要治療的對象,要不然就被說是性與暴力,好一點的被聲稱是音樂或藝術。但是演唱會的娛樂性,仍舊不能到authenticity 或是拉康所謂的Real。即使是死亡金屬地下演唱會,甚至嗑藥派對,也不能達到尼采所謂的厄琉息斯秘儀那類的酒神精神。

因為重生的前提是死亡,而不是死亡金屬的嘶吼,也非致幻。心態不能只是娛樂,更不能是逃避現實。

在這意義,泛舟或跳傘可能還更接近所謂的「雷火」體驗,在曠野中看見荊樹叢被熊熊點亮焚而不燬。但極限運動往往發生地太快,而不能持續綿長在那個強度佇留,以打開思索。而可以是入口,還未是靈操。
立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