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eBoy
原來當年童年的夢想如此平價,只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
前陣子考古到Game Boy的售價,1996年時僅約1200~1500元。在那個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一個普通的孩子一年的壓歲錢就能輕易負擔。
當然那麼便宜是有原因的:
1.產品成熟
Game Boy於1989年發布,且為了壓低售價,硬體性能低於其他競爭者(老任一貫作風),等到神奇寶貝熱潮的時候,製造成本已經很低了。
2.通貨膨脹
依據消費者物價指數,2025年台灣的物價約是1996年的1.4倍,乘回去的話會貴一些。
3.新產品堆料
從GB、GBC到GBA,雖然價格不斷小漲,但考量通膨後並不多,直到NDS變亮彩雙螢幕+觸控,外加鋰電池為這隻電老虎供電,售價直接暴漲。玩家的胃口被養大了,但科技水準跟不上,只好堆料解決。
latest #7
GBC在2000年的售價是2500元,以當年80美元的建議售價和31元的匯率來算是差不多的,依然是一年紅包錢就能打發的。
GBA有人說首發破4000,我覺得那是黃牛價,後來價格一路從3500降到2400。GBA的相容性非常好,現在二手行情比NDS還貴。
NDS以後掌機的降價程度就沒那麼明顯,金融海嘯、武漢肺炎、貿易戰拉高通膨壓縮了降價空間。
說起來那個年代家裡沒電動的,要碼窮、要碼爸媽管得嚴,也有家裡都是女孩子對電動沒興趣的,我家是又窮又嚴。
到了電腦、網路時代,想弄到遊戲就簡單多了,在免費線上遊戲的時代,連有錢人家的孩子都在玩免費OLG了—玩單機、付費遊戲只能展現優越感,玩免費線上遊戲課金除了優越感還多了玩伴。
當今的科技水準,再回頭製造GB甚至GBA等級的遊戲機成本已經很低了。俄羅斯方塊等級的掌機售價大概就100元,超任水準的大概1000~1500元。只是現在的孩子寧願玩免費手遊也不願碰這些時代的眼淚了吧。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