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上來說,一個留有空間的房間能讓光線和有各種影響力的物品來充滿它。極精簡的物品變成了藝術品,存在的每一分鐘都凸顯出它的珍貴。
空白的空間讓身處其中的人覺得能掌握自己的存在,因為他不被占有,這為他增添了舒適和滿意。
沒有空白,就失去了美感;沒有寂靜無聲,音樂也不復存在。一切都因此而具有某種意義。
P.26
一個人所處的環境會形塑他的個性,進而影響他所做的決定。看到一個人生活的處所或生活過的地方,我們能更好地了解他。
住宅不能成為擔心、更多辛勞或負擔的原因。相反的,它應該要能補充我們能量。
P.29
最理想狀態是:只擁有絕對必需之物,生活在一個夢想之地,居室無可指摘。身體經過勞動的錘鍊,靈活且保養得很好,同時還能完全獨立生活。
P.40
我們擁有的所有物質,只該是那些有助於身心的物品。對於精神來說,有感受和直覺就夠了。挑剔選擇將讓你擁有最高品質的生活。首先,找出那些最適合你和你最愛的物品(衣服、家具、汽車等),然後進行打包和標記。
培養自己對所見之物評估的能力,隨著組成你物質世界的元素愈來愈接近你的真實需求和最具個性的品味,心中的寧靜感將日益充盈。
P.46
在你的世界中,只接受能滿足感覺的東西
「花時間弄清楚你喜歡什麼,這樣才能弄清楚喜歡過什麽樣的生活。」
――莎拉・布蘭納克
P.46
一件完美的物品會帶給人無法替代的撫慰、安全感和寧靜。
只保留你喜歡的物品,其他的都沒有意義。別讓俗氣和過時的物品侵占你的空間。擁有極少,但都要最好的。別滿足於一座「不錯」的沙發,而是要買最漂亮、最輕柔、最符合「人體工學」、最舒適的沙發。
P.47
最好的衣著是真實,而不是服裝。簡單,是建立自己迷人風格的關鍵。不論是對一個女人、一張照片、閃耀著壁爐火光的地板,或是除了兩三只形狀簡單的碗就別無一物的矮桌而言,都是這樣的。建築和詩歌的原則,就是衣著的原則。
P.54
決定購買一件衣服時,要先確定它能跟你的其他五件衣服搭配。
永遠不要因為「很划算」而買衣服。
P.62
每一天是唯一真正屬於我們的東西。我們的生命就是今天,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
P.69
沒有事務纏身,慵懶便顯得可貴。這個世界上我們要關心的事情太多,我們要學會擺脫纏身事物,重新發現悠閒時光。
太多的人被所謂的熱情牽著鼻子走,但實際上那只是一種被動。他們竭力逃避自己,但最高形式的主動,就是「停下來」審視自己的閱歷和實質之時。
只有獲得了內心的自由和獨立,才具有這種主動性。
P.73
幸福需要各種形式的美,我們人類的需求比理智的要求稍多一點點。我們的心靈需要美,就像我們的身體需要空氣、水和食物。得不到美,我們會變得憂傷,失落,甚至會發瘋。
P.94
帶著格調做事讓生活變得無限豐富。所謂格調,就是:吃早餐前梳梳頭髮;就餐時放一點輕音樂;盡量避免使用塑膠和聚乙烯製品;每天使用銀餐具,而不是只在客人到訪時才用。
P.95
美,是生命之所以有意義的少數原因之一。創造美好生活是最高使命。正是在整齊和潔淨這些細節裡,美浮現出來並支撐和哺育著我們。
當我們把周圍一切變得并并有序,同時也把自己變得井井有序。清空一個塞滿雜物的抽屜,或是整理一個橱櫃,每一個整理和簡化的想法都讓我們堅信,生命中有些事是能夠被我們牢牢把握的。
P.99
女人正是相信自己的魅力,才變得可愛迷人。因此,認識和接受自我是至關重要的。
衣著、化妝、品味、潮流等,都需適合你的真我,並且做個探索各年齡層的開拓者。
P.111
莎士比亞說,所謂自知之明,就是不要高估自己的未來。希望自己外在美美麗,這並不是膚淺的想法,而是關乎對別人的尊重。美麗不總是上天的恩賜,它是一種自律,開始追求美麗意味著不再懵懂無知。外在美很大程度上是離不開健康和自信。充滿活力的人更加積極,更適應周圍環境,且更加自愛。
P.114
永遠力求達到和保持,不隨時間和情勢而變的唯一目標,就是自我。我們具有自我控制、自我改正和自我充實的能力。
但是,自身的修養應屬於生活藝術的一部分。
「要保護這個自我,捍衛它,武裝它,尊重它,榮耀它,擁有它,不讓目光離開它,圍繞它安排整個生活,」塞内卡說,「接觸它,才能感受唯一合理、堅韌和長久的最大快樂。」
塞内卡還致信慮西利厄斯說:「我的所作所為之所以皆出於個人興趣,乃是因為我對自己的興趣先於一切。」
P.199
你顯現於外在的一切,都是這些思維的反映。你的精神就像是個大花園,你在撒種子,你的潛意識中布滿了整個白天播撒的想法。你收穫的生活、社會地位和經濟狀況,都是思維的果實。能量隨思維而來,思維則為態度的先導。這表示你是你的存在的主宰,周圍世界
都只是它的反映。
健康是一個內心態度的問題,生活要求你永遠不能放棄你身上的優點。思維和表達體系還制約著你的行為舉止、姿態、幸福與不幸福。只有懂得如何過安寧平衡的生活,你才能變得強大。
P.205
無為之道認為:「如果頭腦不被無益之事所蒙蔽,你便是達到生命的最好階段。」
P.206
不要在不舒服的情況下委曲求全,也不要要求別人過多的真誠。不要為了拉近跟某個人的關係,而向他毫無隱藏地坦露心曲。不必把整個世界及其規則都帶到自己家裡來,在這個世界裡必須時刻考慮到別人的需要,也不得不把自己隱藏在
我們被迫戴上的各種面具後面。
如果學會與自己和别人的不完美和諧共處,我們將快樂得多。
P.224
給予少一些,而接受多一點
給予、接受⋯⋯把你跟別人的關係弄得簡單一些,回到合乎情理的行為上來。
在接受別人醜贈時,不要感到偏促不安。如果在心底裡明白自己不會濫用别人的一番好意,那就爽快地接受別人的饋贈。
但你不要給予別人太多,因為人們往往用奉獻的舉動來讓自己得到快樂。
P.226
放棄無法讓你變得充實豐富的一切,跟自己已成為過去的信仰、價值觀和義務一刀兩斷。不要做別人希望你做的那種人,而要做你自己想做的人。明確而堅定地知道在自己的生活中想要什麼和不想要什麽,保持獨立性。要有勇氣微笑著說不,而不必尋找藉口。任何事、任何人都沒有絲毫權力掌控我們,因為我們自己才是自己想法的主人。如果我們不能讓自己的想法協調和平衡,我們的生活將無法達到協調平衡。
P.226
注意自己的言詞
「我們用以詮釋自身的語言具有無比重要性。身心系統是圍繞話語經驗搭建起來的,言語傷害留下的後遺症更甚於肉體創傷。我們借助遣詞用句把自己一點點建構起來。詞語不僅是符號,還能引發生物反應。有的詞語具有傷害性。」
如果沒有好聽的話要講,倒不如緘口不言,這是一條金科玉律。
P.228
能夠自我克制是與他人保持良好關係的基礎。不要賣弄學問或者擺出一副哲學家的樣子,虛心是為了充實自己。我們講出來的往往比心裡想的更加高調,因為們企圖展示我們景仰的思想,我們扮演心目中想成為的那個角色,但是不真實的。
不要總是語不驚人死不休,要把你自己的扎實努力表現出來。不要教訓別人該怎麽吃飯,而是自己按照正確的方法吃飯,也不要對你做過的事有任何浮誇。
P.231
如果關心自己,你不僅將更討別人的喜歡,自己也會更加快樂。不要折磨自己,學會認識自己的價值。對待自己要心中有愛,對待別人才能心中有更多愛。
發現自己的快樂之源,為了快樂而做事。盡可能多多微笑,正確評判自己的價值能夠避免很多壓力,而罪惡感是折磨人的毒藥。
P.232
餘燼✦如其所是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為了自己而原諒別人
寬恕並不意味著逆來順受,而是拒絕讓讓逆境腐蝕我們的生活。只能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原諒別人,只有自己不再感到痛苦,才能寬恕別人。如果我們不授人以柄,沒有人能傷害我們。只有在頭腦中對事情進行某種解讀,才會感到痛苦。如果我們把自己擺在一個旁觀者的位置上,是不會感到難過的。我們能做到不為自己的解讀所困擾。
P.233
不要試圖改變別人
不管出於什麽原因,都不要試圖改變別人,這只會讓你的生活變得複雜。這樣做會盧耗你的能量,讓你感到無力和失望。別再用言語解釋,而是讓別人主動尋思你平靜和幸福的秘密。影響他們的唯一方法,是用行動讓他們產生接受你的生活方式、態度和觀點的念頭,每個人都試圖模仿那些洋溢著幸福感的人。幫助別人,就是帶動他們進行思考。卓越的歷史學家阿諾德.湯恩比說過,人類的未來在於每個人能在何種程度上退而自處,發現自己的內心奧祕,並從中發掘出最美好的東西來幫助他人。
P.234
保持超然的態度,才能維持「完整」的人格。你既不必刻意模仿別人,也不必顯示與別人的不同。
P.235
在物質上幫助別人值得讚揚,幫助別人反思更是功德無量。
P.235
獨處就是英文所說的alone,這個詞最早的意思是all one,即「獨一無二」。
P.237
對於你不能決定的事物,就表明你的態度:它們對你來說毫無意義。
真正屬於我們的財富,只有頭腦的運用、願望的選擇、判斷的方式、道德品質,和我們能對自己付出的努力。但是,我們無法成為命運的主人,甚至我們的健康、財富和社會地位,都可能走向與我們期望不同的另一個方向。
P.248
我們閱讀的一切都成為自己意識的一部分。大多數書面的東西都基於某個人的個人觀察,因此我們能夠用一個下午的時間收穫別人歷盡一生的觀察、勞作、研究、磨難、經驗等,所獲得的勞動果實。
做筆記可讓你記住一本書的主要内容。從書籍中摘錄錄謄抄對你觸動最大的部分,這樣一本筆記將是你最生動的肖像。
P.249
閱讀過多也是在浪費能量。不要收藏你讀不完的書,不要留下太多作者、太多著作和太多文章,只需留下最重要的。
與其大量閱讀,不如閱讀與寫作交替,透過讀書筆記來迫使你準確明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想法。這種練習可以把觀點點想法印刻在腦子裡,並且用於以後的日常生活。
聽到、讀到和寫下的事物,就成了自己的東西。
P.250
真正的哲學是自律,要挑戰自我。
最重要的是要愛上鍛鍊,把它們當作一種需要、自我豐富的源泉,和必不可少的東西。每個人都可以學會享受如下的快樂:食物是為了果腹,飲料是為了解渴,住宅是為了保護我們免遭風雨侵擾。
P.255
最難做到的便是放棄。
為了學會放棄,或者說選擇放棄,應該為自己確立合理目標。要想行得遠,切勿開始得轟轟烈烈,而是有所保留。要學會從失敗中得到教訓,在改正中進步。
即使丟棄所擁有的一切,放棄與超脫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真正的放棄在於內心。
P.265
一切秘密在於「自我訓練」。
在前半生,品嘗各種樂趣、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和對各種事物進行嘗試,這至關重要。我們能夠因此體會到放棄是一種快樂,要獲得平靜則需依賴日常短暫享樂之外的東西。
P.266
像牡蠣縮在殼中一樣,窩在家裡、一成不變煩悶無聊的生活,怎能讓人自由?
出門旅行是為了快樂,不要帶不值錢的紀念品回家和妄自尊大的品頭論足。只需帶上一枝筆和一本筆記本。很多人害怕變化無常,有人卻討厭安居不動和沒有驚喜的生活,還有人厭倦了日復一日的生活。然而,有時候一條道路之所以吸引我們,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它通往哪裡。向著一個未知的目的地進發,沒有任何限制和義務,帶著很少的行李,彷彿整個天地都是自己的,這多麽讓人快樂!只要在那裡就如願了,不需要任何人或物,醉心於美景和新鮮面孔⋯⋯這些新的環境將在你心裡留下抹不去的印跡。
P.275
笑是必不可少的,它為我們清空內心,洗去塵埃。在印度有些醫院,笑被當作一種療法。笑能減少皺紋,讓各種情緒浮在臉上。從來不笑的人是不健康的。
P.273
身體和精神上每時每刻的操練,是不停歇的戰鬥。要懂得如何保護自己免遭任何事物的侵害,讓生活成為自己的庇護所。要懂得這個道理:能夠生活下去的地方,就能夠生活得幸福。
P.274
如果你對未來還有夢想,這說明你還相信自己。我們只要活著,就擁有選擇。
認為自己貧窮不幸的人不會發展自己的想像力,而讓很多本來能變得美麗深邃的事物在心中枯萎了。
P.274
順從體面地接受無法避免的事,告訴自己這在某些方面對自己是有益處的。避免可以避免的,並堅忍地面對其他。
在思想上做好最壞打算,有助於擺脫猶豫不決、不切實際的期望和焦慮不安。
做好失去一切的準備,意味著將來不是一無所得。不接受生活的現狀,讓我們無法進步。在僅僅一天時間內,我們既是學生又是導師。所謂智慧,就是知道在某一時刻該怎麽做。當我們停止與不可避免的事情抗爭,我們的生活將更加充實。
P.277
接受不幸,不要試圖逃避,無論身處何種境地都要發現美和慰藉。
P.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