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13
*溝通不太對頻時,關係可能會變得尷尬,這背後的原因,通常是來自三個明顯的「落差」

1. 你們的「習慣」有落差
>容易因為各自的標準不同,錯誤解讀對方的行為
>即便曾經互相瞭解彼此,人也都會隨著時間改變,很多行為沒辦法一個一個核對,所以當你還是用舊標準理解對方,彼此就很容易產生誤會
2. 你們的「認知」有落差
>你跟對方的生活圈有所不同,讓你們的想法和價值觀變得不太一樣
>你跟對方的相處可能會有摩擦,但因為你們害怕氣氛變糟,所以會下意識想迴避衝突,例如趕快換話題或乾脆不說話,結果關係反而卡在原地,讓你們明明有機會了解彼此,卻因為害怕衝突而停了下來
→這樣的處理方式,雖然不會讓關係有激烈衝突,但因為你們的心裡還是會有疙瘩,所以每次見面或聊到類似的話題,你們可能都會感覺尷尬,不知道怎麼面對這樣的差異。時間一旦拉長,你們可能就會開始覺得,這段關係讓彼此很累、沒辦法繼續下去。
3. 你們的「情緒」有落差
>如果你們當下的際遇有所不同,你們的情緒狀態也會不太一樣

*社交完美主義:期待每次跟別人互動的時候,都可以有來有往、不會出現任何空檔、冷場,彼此都能聽懂對方在說什麼、情緒都對接得上。
>任何一段真實的互動情境,一定都會出現瑕疵,如果你的心情比較放鬆,可能會忽略這些瑕疵,但如果心情相對緊繃,很可能就會放大這些瑕疵,讓你太過追求完美,反而看起來有距離感
>很多時候你以為的嚴重失誤,對方可能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就算他有注意到你的錯誤,他們經常會比你想像中的還要寬容,因為當你跟對方足夠親密,對方會更想要看到真實的你
立即下載
→ 停下來問問自己:「我到底是太害怕關係破裂?還是擔心自己得到不好的評價?」當你誠實面對自己的需求,才會發現你對關係或是自我的標準,有時候太嚴格,讓自己很難做到。
*在關係變尷尬的時候,安頓自己的心
1. 降低自己的社交期待:允許冷場
2. 從上次聊天的話題或者近況開始
3. 練習接受尷尬的處境
>有時熱絡、有時沉默,才是真實自然的狀態
>如果很想知道這次的互動,有沒有提升你們的關係品質,可以在每次社交之後,回顧這次三個還不錯的互動瞬間
>願意回想互動的瞬間,就可以跳脫社交完美主義,不再去糾結微小的瑕疵,因為當你們的關係有情感基礎,只要你真心喜歡對方自然的狀態,對方也會欣賞你同樣的表現
三個明顯落差真的好有感呀
伴侶需要空間,怎麼同時擁有「暖心陪伴」?|【心理敲敲門#240】→ 「多一點解釋」是為了減少關係中的摩擦、安頓自己的心,而不是為對方找藉口。

*找到解釋的理由,還需要跟對方核對嗎?
多考慮對方行為的各種可能性,其實需要具備一定的「合理化」能力,但是不應該為了避免衝突,而單方面合理化對方的行為,所以事後一定要與對方「核對事實」,以增進彼此的理解。
你是在追求「愛情」,還是填補「空虛」?|【超時空心事#16】*你認為愛是什麼?
若想讓對方來完整自己,背後帶有「掠奪」的意味;而在「用更完整的自己去愛人,以『給予』為出發點,在關係裡互相滋養」的前提下,想方設法讓對方愛上自己,這樣的「設計」是為了展現真心誠意。

嗯,真的認同。
當「社交關係」尷尬&疏離,朋友越來越少,怎麼知道那些該努力?那些該放棄?|第2季|【心理躲貓貓#22】1.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狀態,朋友的狀況跟自己想像的或許不同,可以多去珍惜他們「念舊、願意赴約」的心意。
2. 如果跟朋友聊不上幾句,不妨一起嘗試新的活動(運動、爬山……),創造新的共同經驗,自然就會產生新的話題。
3. 即使不想再「熱臉貼冷屁股」,也要記得:不是因為朋友反應和自己期待不同,所以不想繼續相處,而是自己不喜歡這樣的互動模式,所以選擇暫停,這才是真正尊重自己的心情。
*友誼能否持續,關鍵在於你知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感受和誰在一起,能讓自己自在、充滿能量?
>去做自己喜歡的事,自然也會遇到同樣熱愛這件事的人。有共同話題,交友就會輕鬆許多

*你有找到「對的人」嗎?
→當關係裡出現不舒服、不滿意或感到疲累的時候,就是一個重要訊號:提醒你停下來想想,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找到「對的人」去表達需求,而不是一味責怪對方「做不到」。畢竟彼此仍有情感基礎,不必因此貼上「壞朋友」的標籤,用貶低對方的方式離開關係。對方只是「不適合滿足你的需求」,但並不代表他就是不好的人。
*有個期待想被滿足時,要想的是如何自己滿足這個願望,而不是希望有人來滿足你,否則這段關係難以長久維持:
例:覺得孤單,不是找個人陪就好,而是去思考想要對方陪你做什麼?
例:想聊天,你最想聊的是什麼?有準備好要分享的話題嗎?
例:想要旅行,不能只交給別人規劃。

?怎麼覺得有旁邊人中箭 當然這狀況我就只能一直問你想要什麼了🤣
*想找對朋友,要有兩種能力:
1. 知道自己想聊什麼。
2. 判斷對方有沒有能力回應。
→假如最大的困難是:明知道需要維繫友情,可是真的去努力了卻覺得更累,那麼問題可能不只是「交朋友」,而是要去探尋為何「任何改變都讓自己感到疲憊」?

其實就是很普通的⋯⋯哪個話題適合跟誰聊的判斷吧🤔
相愛的兩個人,為何愛了很久,仍想分開?|【愛情診聊室#23】覺得裡面很關鍵的一點:衝突感降低跟親密感累積是兩件事,它們並不在同一個量表/軸線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