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彥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垃圾話>
紀錄一下昨天的對話/體悟
_
這部漫畫的開頭是這樣:天上雷光閃爍,卻沒有雷聲,一名高中生騎著腳踏車追著雷光,心想雷電交加,卻沒有雷聲,這是怎麼回事呢?「就像有人說彩虹的底下藏著寶藏一樣,我想那裡肯定有魔法少女在打架吧。」他追著雷,拋下車子鑽入樹林,朝著驚鳥逃竄的反方向直奔而去,他並沒想要真的看到什麼,甚至是為了見證一場空時放聲的笑而奔跑,正當少年這樣想著,他停下了腳步,在他眼前的白色巨物,身懷六翼,縮得像一隻匍匐的蛾:「我一心想知道彩虹下有什麼。」「卻沒想到當彩虹的盡頭是懸崖,你是不能回頭的。」少年和天使相遇了。
「太長了。」前輩說道:
新彥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你的漫畫有種文學性,這種特色會把一句話拆成很多句,每句話再搭配畫面,一格能說完的事就會變一頁,『追雷開場』『追逐過程』『看到過程』,一頁能說完的事,三格卻變三頁了。」「讀起來很美吧。」我開心地說「但你畫的是『短』篇,媒材是漫畫,不是有旁白、可以在一集內靠蒙太奇帶大量資訊的連續劇。」前輩答道。
這段對話有很多延伸,不過我只想說這段話讓我很開心,這是我的壞癖,設計的方向有被人看到就會滿足了,滿足了就能放下了,如果要畫商業短篇,文學性敘述還是留到連載時再表現吧,106p的作品沒能問世並不可惜,在前輩的幫助下他很高效率的成為了養分w
「不要把他人的幹話奉為圭臬」我很常講這句話,因為我非善意的話有時候會被過度放大其正面成份,我不喜歡那樣,但最近有感於善果其實是件看天時地利人和、講緣分的事,比如一個人的表達善意的方式會變,一個人能接受的表達方式會變,兩個人基於善意達成的共識可能是假的,行至最後未必會帶來善的結果,「不要把他人的幹話奉為圭臬」似乎該追加一句「儘管是善意也只能當參考」,行動標準還是以「你願意負責」為前提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