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羽/Akaba
4 weeks ago
最近(近年?)喜歡的書單
latest #19
赤羽/Akaba
4 weeks ago
基於本人看書跟吃馬卡龍一樣,堅持一兩口就要吞掉沒辦法放,間歇性地看一本書看一週基本上是不存在的事情,所以現在除了漫畫跟確定會非常喜歡的書以外大多是買電子書為主,是以一個前提。
赤羽/Akaba
4 weeks ago
多年依舊深愛的楊双子
《花開時節》
《花開少女華麗島》
《臺灣漫遊錄》
《張日興》
《開動了老台中》
《四維街一號》

不排斥看理論的話也蠻推薦若暉的論文再版《少女之愛》談台灣百合發展史
簡言之應該就是除了《撈月》家裡沒有之外全都收的楊双子狂熱粉絲(我)(應該是現在少數我會無腦購入之作者)
赤羽/Akaba
4 weeks ago
一樣會無腦購入的是黃麗群
《海邊的房間》
《我與貍奴不出門》
《背後歌》
今天剛看完(不知道為什麼一直沒看)《有點奢侈的事》

海邊房間完~~~全~~~超~~~好~~~短篇小說集我愛短篇小說 (0語彙力只會說我愛黃麗群)
立即下載
赤羽/Akaba
4 weeks ago
最近新看完的是包冠涵
《柔軟的耳朵與火山上的歌》

偏長篇,讀的時候始終覺得鬼魂環伺,因而想起某種陳思宏,但很不一樣。火山口的體感像是北投氤氳的硫磺味嗎,有可能吧,滲透進所有記憶裡面,破壞很多東西卻沒有答案。
不是所有鬼魂都有言語,包冠涵筆下的外公老劉靜默,包覆在仔細得如同劇作舞台指示的場景描述之中(並且是太仔細的那種),空間、材質、角色不明所以只有讀者知其全名的歌曲,太實際了故產生那些詩意。
是熟悉又不熟悉的那種,巷口的一碗乾麵配一盤諸如嘴邊肉油豆腐豆干醃小黃瓜,可能還有湯,要花一點時間吃,吃的時候面朝碗底,只有自己,還有對面併桌的人。
秘密不是秘密,問題沒有答案。

(複製貼上)
赤羽/Akaba
4 weeks ago
那說到陳思宏,我還是比較喜歡
《鬼地方》
《佛羅里達變形記》

不是要說陳跟包很像,其實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但像是用了同一種醬油的迥異菜色,在裡面嚐出熟悉的發酵味道。
赤羽/Akaba
4 weeks ago
李佳穎《進烤箱的好日子》
童偉格《萬物生長》(這是劇本)

同為一直擺著還沒看最近唰唰啃完的書,哎我也是偉格愛好者,偉格師是我大學的摯愛老師雖然他當年應該覺得我是那種恨鐵不成鋼型學生。(偉格:你的文筆應該是你們班最好的,一百字兩百字都好,你每天都要寫,然後也要看書)
赤羽/Akaba
4 weeks ago
Ursula K. Le Guin 《西岸三部曲》

看了一部曲之後全買了又是不知道為什麼一直放到最近才看完。比起地海系列的情節更淡漠?鬆散?一點,世界觀依然完整但沒有那麼龐雜,始終鍾愛她的設定跟人物,魔法在其中不只是華麗燦爛之物,是信仰、思考、童年與成長。
喜歡奇幻的話地海系列也完全是必看,大家不要再只捧HP了台灣人對奇幻的普遍想像不能只有HP跟魔戒啊😭
赤羽/Akaba
4 weeks ago
突然從台灣文學縱身一跳變成奇幻,好好笑
赤羽/Akaba
4 weeks ago
最喜歡的還是我可能現在都還會背的 Brandon Sanderson《迷霧之子》

設定嚴謹、系統新穎,打戲寫得像是看電影,有鏡位、力道、動態感,但在那之下依然是人性與人心,主角Vin的成長從廢墟到宮廷,史詩奇幻之美麗啊。
赤羽/Akaba
4 weeks ago @Edit 4 weeks ago
(我真的看到會背,15年不忘,考考劇情應該都還記得在哪一集的哪邊)
赤羽/Akaba
4 weeks ago
朴相映《대도시의사랑법(大都市的愛情法)》
台灣用的是裡面另外一篇的篇名取書名《在熙,燒酒,我,還有冰箱裡的藍莓與菸》

很不留白的城市,其實就跟很多韓國的巷弄一樣灰濁、乾燥、雜亂,和日本作者通常描寫這類題材的手法差異極大,一個是話說出來之後的凝滯、一個是沒有說出的空白。
買了其他有翻譯的作品還沒看!這本應該是朴最知名的且〈在熙〉這篇有翻拍影視。
赤羽/Akaba
4 weeks ago
不敢自稱是看很多書的人畢竟也是真的沒看什麼書不過最近好像就是看了這些(夾帶一些私心)
赤羽/Akaba
4 weeks ago
啊,被譽為(?)台灣史詩奇幻新秀黑馬的《獸靈之詩》我有一點不喜歡,看了上集就沒興趣看下集,開得有點太龐雜感覺是上下集收不完的程度,雖然我是蠻喜歡設定的但前有那麼會寫島嶼物事的吳明益就覺得哎,少了一點味道。
(當然吳明益是寫植物並且不算奇幻啦)
赤羽/Akaba
4 weeks ago
《成為怪物以前》倒是不錯,前幾年就被簽下來要影視化了不知道在拍了沒,難的應該是女主角⋯⋯(千萬不要找王淨plz)
赤羽/Akaba
4 weeks ago
喜歡散文的話總是很推薦 洪愛珠《老派少女購物路線》,我似乎買了紙本又買了電子,作為25%童年記憶與蘆洲有關的孩子,洪用很輕盈的腳步帶回廟口、切仔麵諸如此類的記憶,香氣四溢又不致過份渲染食物本身,好像一切都很輕易一如走下樓梯不帶包包吃一碗乾淨陽春麵。
赤羽/Akaba
4 weeks ago
馬世芳《也好吃》也很好看,愛煮飯的人大概會更喜歡吧,台灣飲食總有那種,不尖銳的眉角,你認真注視的話會看出驕傲的輪廓。
赤羽/Akaba
4 weeks ago @Edit 4 weeks ago
沒有大事可做就看書,原本立志先把書櫃裡買了沒看的可能約莫3-4本看完,不過我前幾日得意洋洋覺得最近有在看書所以又上讀墨買了將近10本,消化失敗。
赤羽/Akaba
4 weeks ago
總覺寫作甚至創作的源頭是輸出跟閱讀,聽起來很陳腐不過沒有咀嚼進一些什麼,無論其好壞,一直輸出到底是有其盡頭的。時間有限生活也有限,除非是十年磨一劍否則要仰賴日常滴水積累,那得花好多好多時間啊,書是最便宜的旅行了。
然而看了卻不寫也是沒用的,有時心性高過手腳於是執著於寫不出滿意的東西,輕易放棄,久了就鏽蝕因而安靜下來。也不是不行,只不過還是可以稍微勉強一點吧,就像此刻我在稍微勉強一點吐出幾句不精確的散漫無用的感想。
赤羽/Akaba
4 weeks ago
那也不錯。嗯嗯。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