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媽媽邀我妹和我,打算今天訂位全家晚上聚餐,我答應了
可是半夜睡覺前我突然想到,中秋連假烤肉那天已經口頭答應同輩親戚今天再烤一次的邀約
我睡很晚才起床,聽見媽媽說要訂位了,趕快走到客廳跟她說計畫可能有變數
媽媽問:"你要怎麼來回?連假期間耶!" 我還沒考量清楚那麼遠,也說了若交通確實不方便就打消那邊的主意
"你就別去了吧!"我不搭理她的話,回了房間。
我躺在床上,沒盥洗所以還沒動力執行心裡想到當下該做的事,只是一直思考
順從不一定好,為反而反卻也未必給自己帶來好處。
對方心裡想什麼?
我的心裡其實渴望什麼,在意什麼?
我終究還是有想起這個活動,且自己當時蠻開心答應邀約的。我認為它對我一定隱約有某種重要性,可別輕易忽視。
那麼,為什麼?
我不熱衷烤肉也不熱衷吃,一般來說我也沒很喜歡長時間聚會聊天。
可是這些是同輩,是我長大後才開始有意識經營的關係,更準確來說,我終於開始重視他們釋出的善意邀約。我需要多一些人際關係。我不排斥他們。
媽媽不會想要跟男方家庭多互動,我和她是不同的個體,我知道我想要。
儘管還沒問清楚細節,我又走出房間。
這時,媽媽繼續說:"跟那邊烤肉有那麼重要嗎?""他們沒有要烤吧!不然怎麼會在群組都沒訊息?"
我回覆說,確實最近一次有訊息提到活動是在一週前,但這團的性質是同輩間的小團聚所以可能沒有需要再宣傳,況且我還是可以直接詢問主揪者呀!
後來,媽媽更進一步:"那你不是應該更早就問嗎?"
我感覺到她施加在我身上的,我對我行為積極性不夠的疚責感。
我跟在妹妹後方進她房間,然後鎖上了門(妹妹:???),想當然激怒了媽媽,我拒絕開門並且乾脆地喊"讓我詢問完。"
我們需要冷靜。
我發現我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站在媽媽的角度,我在做的事情是對她的邀請片面反悔,但我沒有就這一塊先安頓好,例如道歉並當場詢問可否改期之類的。
一方面也不清楚選在這日期是否有什麼特殊意義,我決定先走出房門試探。
贏了?輸了?
媽媽已經進入一如既往的模式──暴怒地全部收回。
壞消息是,媽媽直接吼"不約了!我不約了!"現正獨自出門散心中,希望有順利慢慢平復,畢竟是成長過程根深柢固的家庭問題嘛...
我想等稍晚或隔天,和妹妹一起主動約約看她再聚餐。
好消息是,交通問題已經由聯絡親戚釐清完成。而且,這下驅力更強,似乎非去不可了?
我現在很想跟她講開,如果她確實回到了比較OK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