懇求一點點憐惜其實就是懇求一點點愛,憐惜是愛的具象化。
近兩年自我封閉很多,沒有太多主動交流的意願,放任這一部分的人格淋漓盡致地揮發,圈地自耕,在無人之境與自己對話。
第四十二部港片盡,忽然覺得有長出一點力氣。我記得十八歲的時候我懷著一種盼望,直直朝著自導自編的創作者的方向去,觸碰劇場,卻發現在巨量的荒謬的交際裡,我厭惡人更勝於愛人。
現在長大了許多(我真討厭說這種話),我明白過來,寫字本來就是註定要投入到孤獨當中,其他都是附加的存在。在創作一途上,我始終學不會謙恭,我笑說這是文人的驕傲。
那就驕傲著吧,也不是什麼大事。但到底要距離生活多少遠近,你才能學會愛它、體會它、察覺到它?
彌賽門,彌賽亞,救世主之道。我最熱愛的救贖與信仰。如果一覺醒來,有火球烤乾地面,灼灼地刺向我,我會匍匐跪下。
一言以蔽之:
1. 我看港片,看很多。但主要追著幾名特定演員在看,我最愛梁家輝
2. 我寫作,寫得很雜,寫得很髒。有時候思緒就這樣流過去了。一般來說我喜歡寫狗,訓誡,臣服,受觸動的瞬間,幽微的觸碰和吻,未盡之言,還有很多的性。我根本的意見是:性是伴生之心
3. 我閱讀,閱讀死去的蟲豸,閱讀一切。蜉蝣掘閱,麻衣如雪……
4. 我不是很在意我寫的東西有沒有被看見,所以追蹤和取消追蹤都隨意吧。有時候我只是感覺我心裡有一種始終退不去的憤怒,需要透過這些書寫發洩
5. 我做很多夢,來夢裡見我吧?
彌賽門
1 months ago @Edit 2 weeks ago
以上。
註:最近在捕風追影嗑父子/兄弟骨一直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