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庭博物館・Alice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 音樂 / 米津玄師 / 翻譯 ]
1991
我真的能挨過少了你的人生嗎

【音樂翻譯‧雜感】米津玄師 - 1991
latest #61
1991
箱庭博物館・Alice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感覺聽見了你的聲音
於是我回頭望
1991 我誕生在這個世上
低頭看著鞋尖活到現在
總是微笑著隱藏起
無法痊癒的傷和寂寞
1991 我墜入情網
像是窺探著發光的過往
立即下載
箱庭博物館・Alice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吶 原來是這麼簡單的事
我卻一直沒有發現啊
並不是因為我很溫柔
我僅僅只是想與你永遠在一起啊
如雪花般輕飄飄輕飄飄落下的櫻花
我真的能挨過少了你的人生嗎
箱庭博物館・Alice
3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無論在哪與誰做什麼
都感覺自己不屬於這裡
既不想活下去
也不想就此死去啊
總是假裝看著遠方
想要朝那裡哭喊
1991 我墜入情網
像是緊抓著已逝的過往
箱庭博物館・Alice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吶 在那微微搖晃的盡頭
我們相遇了
甚至無法呼吸
我僅僅只是想與你永遠在一起啊
如雪花般輕飄飄輕飄飄落下的櫻花
我真的能挨過少了你的人生嗎
1991 我在瞬間墜入情網
1991 自那之後都活得像在夢裡一樣
箱庭博物館・Alice
3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

[注] 1991 年是真人版《秒速 5 公分》故事中男女主角貴樹和明里小學時相遇的年份。

-
「我記得第一次受邀去電影試映會時,從片頭到片尾的每一個鏡頭,都能感受到奧山導演滿滿的熱情和執著,讓我興奮覺得『看了好厲害的東西』。我是在小時候遇見這部原作,幾年前因為要拍攝 MV 遇見奧山導演。之後終於成為電影導演的他,拍攝出如此精采的電影,而在這之中還有我能參與的地方,讓我喜不自勝。這首歌雖然是為了電影全新創作的,但因為有前述所說的來龍去脈,也就同時成為了我回顧自己前半生的歌,於是用了也是電影關鍵詞的『1991』作為曲名。還請大家多多指教。」── 米津玄師
箱庭博物館・Alice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我和米津都是『1991』年出生,並在同個時代開始創作的人,所以(想必)曾跨越相似的煩惱,偶爾也會一起創作。這次終於能攜手描繪《秒速5公分》,讓我非常開心。
在〈1991〉這首歌的筆跡中,有著我們分別透過影像與音樂,將主角貴樹的大半人生與我們自身的經歷重疊的意義。初次聽到這首歌時,歌詞和音色讓我的心為之顫動。希望大家都能在大銀幕上,親身體驗那彷彿珍重踩下每一步般的旋律。」── 奧山由之
箱庭博物館・Alice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第一次看《秒速5公分》好像是高中還大學的時候了,在配信前的剛剛又再重看一次,真的是十幾歲、二十幾歲、三十幾歲看都會有不同感受。沒經歷過那種真空狀態,還在 J 一旁吐槽下(明明就記得他說他大學看完超悶)的我並不能完全共感,只能說真人版保留〈One more time, One more chance〉是正確的,每次看的心情會這樣被塵封下來
箱庭博物館・Alice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我們的共識是拍真人版很勇敢,因為男主角要一直露出憂鬱看著遠方手機拿得老遠像老花那樣的距離( J:現在重看覺得好做作),然後全部都內心戲感覺很容易拍得很悶 (rofl)
箱庭博物館・Alice
3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本來覺得取 1991 很自肥,但想起北野武的《老派》,如果不是那個無法隨時與人保持聯繫的年代,就不會發展成這個故事吧(無論好壞),的確是也只能是 1991
箱庭博物館・Alice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二十幾歲看可能會覺得可惜,但三十幾歲看就覺得說不定在一起反而幻滅啊?即使遺憾也不後悔就好了
箱庭博物館・Alice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想到 M 說真正的戀愛在曖昧結束時就結束了(太早)
想再...再哭一次,但是惆悵到連哽咽都無法XD
ch
3 weeks ago
原來那是1991的英文嗎!!我一直以為在唱my dear my dear no boku 哈哈哈哈哈
迴轉天天
2 weeks ago
以前看這個故事好像特別喜歡那個衝浪的女孩子
還有喜歡漫畫的畫風
rain1061: 看這部的好像都是很悶 >>> 很哭,比起想哭更是一種無法言說的什麼

chiahsuan_: 對是念 nineteen ninety-one,自從看到有網友說聽起來很像「泣いて泣いては」我也回不去了 🫣

ej_m06: 是花苗~ J 一直為她打抱不平 😂 但我覺得她也有從貴樹身上得到釋懷,其實不虧,很賺啊!
ch
2 weeks ago
hakoniwaalice: 哇咦啊啊啊啊⋯⋯到時候歌詞出來,這句會不會是空白讓大家填答案(不會)
chiahsuan_: 歌詞已經出來啦 😂 訪談也沒說,看起來又是考察班的窗簾
── 首先想請你談談寫這首歌的契機。是收到奧山由之導演的主題曲委託才開始的嗎?

米津:是的,是接下奧山的邀請後開始做的。動畫版的《秒速 5 公分》在我高中時上映,那時看完後非常記憶深刻。那是我第一次觀看新海誠導演的作品,某些地方卻讓當時的我感到非常有共鳴,美麗的背景美術也讓我有種「見識到了厲害的東西」的感覺。我也很喜歡小說版,我記得我帶去校外教學,一個人在偌大房間的角落裡讀這本書。《秒速 5 公分》對我來說就是這樣深有感觸的作品。我與奧山導演是在幾年前相遇,作為一位 MV 導演,他讓我感到「這個人真的好厲害」,能投以所有的信任。而奧山在之後成為了電影導演,第一部商業長片《秒速 5 公分》邀請我擔任主題曲,對我來說這是絕佳的機會,所以就回答他「請一定要讓我負責」。
── 剛剛你用了「深有感觸」這個詞呢。我認為這不只是畫面之美,應該還有某些地方讓你很有共鳴吧?這部分如何呢?

米津:就深有感觸這點來說,奧山拍攝的真人版《秒速 5 公分》更讓我有這方面的感受,甚至某些時候會覺得主角(遠野)貴樹「根本就是我吧」。看他如何與周遭的人保持距離,他周遭的人對他說的那些辛辣話語也像是在對我說一樣,有些地方甚至讓我覺得這該不會是為我而做的電影吧。我也有過那種自我封閉、「害怕受傷」的心情,因為不想被傷得太深,所以當敏銳察覺到有受傷的可能時,就會事先拉開距離。這樣的特質不斷加深,結果就是人生變得更難。這種優柔寡斷的性格,在真人版《秒速 5 公分》中更能感受到。
── 奧山導演有和你提過「想做成這樣的歌」或是「希望這首歌扮演這樣的角色」之類的要求嗎?

米津:有呢。我們開了一次會,他向我熱切說明了這部電影的意圖和細節。聽了之後,我就意識到自己不能做出半吊子的東西。至今為止都是我請奧山拍攝影片,這次我們的立場對調,這對我來說是十分開心的事。奧山與我同年,所以我們有許多共同點。因為在同個時代長大,即使我們的表現方式不同,也會在相同的時間點思考相同的事,偶爾連生活方式都變得同步。因為有這樣的感觸,我抱持強烈意念,覺得必須更加誠實地去做這首歌才行。
── 新海導演版的《秒速 5 公分》裡原本的主題曲是山崎將義的〈One more time, One more chance〉。這是一首與原本作品緊密結合的歌,讓要新寫主題曲的難度變得很高,這點你怎麼看呢?

米津:若說《秒速 5 公分》就等於那首歌也不為過。當輪到自己做的時候,我能強烈感覺到,那是一堵在我面前非常高的牆。雖然也想過用「愧不敢當」來婉拒,但比之「我想做」的心情更為強烈,所以我想過絕對不能做出泛用版〈One more time, One more chance〉之類的東西。那對誰來說都沒有益處,我必須以自己的詮釋做出獨立於那首歌之外的作品,我就是抱持這樣的想法做出〈1991〉。
──「1991 我誕生在這個世上 低頭看著鞋尖活到現在」這句歌詞很令人印象深刻,讓我覺得是米津第一人稱在說話。雖然就主題曲來說這有點離經叛道,但我想,考慮到米津從新海誠作品裡收獲的東西、與奧山導演同為 1991 年出生的關係性,以及已經有動畫版主題歌這些狀況,在這些前提下,這首歌才必然只能是現在這個樣子吧。

米津:是的,以我長年累積創作故事主題曲或插曲的經驗,我還是第一次做出這樣僭越的歌。當然我能保證這是以《秒速 5 公分》為靈感所做的歌,這也是理所當然的大前提,但同時我也必須回顧我的人生。就是這樣的作品呢。以我個人的感覺來說,我完全無法反抗,或說如果不這麼做,感覺就會哪裡不太對勁。我想應該也有許多人不能接受不用山崎將義的那首歌,而是用我這首歌當主題曲,雖然知道這可能很冒昧,但我的心情是,「我非常理解有些人會無法接受,但能否聽聽看我做的東西呢」。這部作品特別讓我有這樣的心情。
── 原作和小說版,故事的開始都設定在「90 年代初」,但是真人版的故事卻是「1991 年春天,貴樹與明里相遇」。從這可以感受到奧山導演強烈的企圖,在這個基礎上,你是如何詮釋及表現 1991 年這個年份的意義和它的象徵意義呢?

米津:首先,這不限於這次,而是我一直以來作曲所重視的,那就是找出作品的故事與自己人生裡培養出來的東西中重疊的部分,以此為軸心來做歌。這次我也依循這個做法,但從松村北斗飾演的貴樹,我產生了一種彷彿被強迫觀看自己的感覺。「1991 年」是電影裡重要的關鍵詞,這也與我有很強烈的連結。1991 年本身就是奧山導演設定的,我相信也受到新海導演原作的影響,但無論我如何把視線移開,我的焦點都還是會漸漸回到自己身上。我無法違背這種感覺,並覺得只有這樣我才能對這部作品誠實。
── 這是我個人的解讀,我覺得《秒速 5 公分》不只是一個沉浸在失戀中的男子的故事。新海誠導演的原作和小說都有「我碰觸到了深藏在世界裡的秘密」這樣的語境。這不只是一個簡單輕鬆的青春愛情故事,而是一個人目睹了什麼,或說被什麼吸引的故事。我想,米津和奧山導演或許都因而和新海誠導演所描繪的感覺有了共鳴吧。你覺得呢?你從貴樹這個角色中感到和自己重疊的部分是什麼呢?

米津:對於像我這樣個性的人來說,新海導演的電影有許多說中我的地方。雖然場景設定在某種浪漫的氛圍中,但我感覺新海導演的電影與我這樣的人,有種近乎作痛的連結。我也很喜歡《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無論是世界規模的氛圍或是孤獨感,都讓我很有共感。如你所說,《秒速 5 公分》有許多我不當作愛情故事來看待的部分。像貴樹和明里這樣的人該如何面對內在糾葛、封閉個性、內心想法和想像,才是這部作品的主軸。不過同時,他們又拚命試著與外界建立聯繫,有著孤獨者特有的執著。這些部分都和我自己的人生有所重疊,就是這樣的感覺呢。
── 曲子方面怎麼樣呢?根據你之前所說,如果要製作一首反映自己前半生的歌,該選擇怎樣的曲調或是怎樣的旋律來做,我想應該很困難吧。最後這變成一首有著鋼琴簡潔而美麗旋律的歌曲,為什麼決定這麼做呢?

米津:我認為這首歌的曲子某些部分並不一定是我自己深處的本質,而當然必須反映新海導演電影和奧山真人版電影的氛圍。然而在要編曲的時候,我希望能把這首歌變成自己的東西。雖然想過要委託別人來彈鋼琴,但思考到最後,覺得還是不要找別人,我獨自完成比較好。如果用眼睛可見的形式來說,我希望工作人員名單上只有自己的名字,我認為有些東西只有透過這種方式才能寄宿進這首歌裡。與《秒速 5 公分》無關,不過《星之聲》全都是新海導演一個人完成的。包含他個人風格的獨立性在內,他總是在某種封閉、內求的感覺之中進行創作的。不過並不是完全封閉自己,而是基本上只看著自己的腳邊,卻在一瞬間啪的與你眼神交會。我想著自己能否做出這樣感覺的歌曲。
── 歌詞怎麼樣呢?我認為和你至今為止談過的內容一致,但如果要請你從中選出最滿意的詞句,或是某個能精準表現的字詞,會是什麼呢?

米津:要說的話,這首歌比起歌詞,更重要的是合成器呢。我是以副歌「我真的能挨過少了你的人生嗎」之後響起的合成器為主軸做這首歌的。我將內在情緒,或說近似嚎啕大哭的語調,都用合成器去取代。訴諸語言會太過直接,就電影的靜謐感來說太過強烈,所以在做了那些合成器之後,我開始覺得這才是歌曲的主軸。
── 俯瞰米津玄師的音樂生涯和作品表,你有預感這首〈1991〉未來會是在哪個位置嗎?

米津:會在哪裡呢?雖然還不清楚之後會發生什麼事,但這一定是很重要的歌不會錯。或許因為我並沒有站在客觀的角度上去意識我的作品表,才能做出這樣一首歌也說不定。我只能確定這會是對我來說非常重要的歌,除此之外就不太能多說什麼呢。
GINZA 2025 年 11 月號
米津:雖然不想用太強烈的方式形容,但真的覺得「這根本是為我拍的電影吧」。⋯⋯主角貴樹的個性實在讓我太熟悉了。雖然不要提太多電影的內容比較好,但有一幕是長大的貴樹和那時的女友一起去書店,女友說「我去那邊看一下」,貴樹回她「妳可以慢慢看喔」。這句話根本就是我會說的(笑)。還有一起在房間時被間接指出缺點的那幕,每句台詞都刺傷了我。帶著這種感覺去為這部電影做主題曲,就必然會融入回顧我前半生的語境。
奧山:我在聽這首歌的時候,很驚訝有些地方原來米津會這樣詮釋。電影,是由各式各樣的人不同的認知集合而成的一個作品。雖然是由身為導演的我來取捨各種意見和想法,但我還是很意外,米津眼中的這個故事,原來是這樣的聲音、這樣的歌詞。在電影院觀賞這部作品的觀眾,當他們聽到片尾播放〈1991〉時,大概會想起不一樣的場景。而在我聽米津這首歌時回想起來的場景,卻和電影裡的場景有點不同,有種認知上的留白被更加擴展開來的感覺。米津過去創作的歌曲,都會讓我想再看一次那部電影或電視劇。當有人委託我製作 MV 時,我也希望自己的 MV 有這樣的效果,也就是能夠突顯出觀眾還未想像過的曲子的魅力,而我感覺這次是米津為我做到了這件事。
米津:這有點難用說的,但我覺得抒情歌真的很難寫。所謂抒情歌就是在緩慢的節奏中,加入某種浪漫、一般來說流暢的弦樂。我當然也喜歡這樣的曲子,過去到現在也聽過很多,但我擔心這有陷入定型化的風險。因此,我在做抒情歌時,深切知道必須比做其他類型的歌時更意識到這樣的危機。我時常在思考,抒情歌能否在保持本質的同時,用另一種氛圍來呈現。這次有個我一直保留著的想法碎片,我就在想是否能用在這次的電影上。具體來說就是歌聲的分譜,我想要做到一個個放置音符的同時,能將其構築成聽起來富有節奏感的形式。這很難用說的,但就是我一直以來想做的。就我個人而言,這次算是實現了這個目標。
箱庭博物館・Alice
2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奧山:(電影最後播放片尾曲時)我說「再調高兩分貝吧」,米津卻說「不,我想調高三分貝」。

米津:這樣多管閒事真不好意思。就像奧山說的,我希望大家用超大音量去聽〈1991〉。我是帶著「爆音聽的抒情曲」這樣的念頭做這首歌的,就我個人來說,只有用超大音量來聽,才能發揮這首歌真正的價值。
── 奧山也幫〈1991〉拍攝 MV 和宣傳照對吧?

奧山:因為歌曲既是貴樹的故事,也是米津的前半生,所以我想拍成類似米津的肖像畫,拍成了一個非常簡潔的 MV。過去真的讓米津兜兜轉轉了好多地方,回過神時已經讓他拍了變得超壯、在車子旁邊一直跑之類的影片,現在要挑戰肖像畫的話我可以拍出些什麼。

米津:MV 真的超簡潔的。拍攝過程是以往奧山的拍攝現場難以想像的順利(笑),結束得順利到我都有點不安了。雖然有邊拍邊確認影片,但那非常美的光,還是讓我很期待成品。
箱庭博物館・Alice
2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奧山:我做東西做得很痛苦時,就會想到米津現在應該也在桌前面對樂器,大傷腦筋想著這個不對那個也不對,就會自然而然有了繼續的勇氣。以前,有一次我真的快不行了,快被逼到絕境了,那時我在我的工作室,收到凌晨五點米津傳來的 LINE。我非常珍視那個訊息,不是很想在這裡分享給大家,但簡單來說就是能遇到奧山這樣的創作者,讓他覺得自己得以發揮所長,謝謝我出現在他的面前。凌晨五點收到米津傳這樣的訊息來真的是!只能繼續努力下去了啊。而且還是我某次 MV 拍攝完傳了 LINE 後暌違好幾個月的回覆,時間點也太剛好?!

米津:這件事以前也被說過,自那之後傳訊息對我來說難度就變太高了(笑)。

奧山:很無聊的事也好請多多傳訊息給我(笑)。
箱庭博物館・Alice
2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不回訊息聞名的米津凌晨五點的長文應該要印出來裱起來吧
箱庭博物館・Alice
2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GINZA 對談這只是一小部分,其他也超好看好喜歡兩個三十歲人的心境 T_T
好的已用超大音量來聽🫡
然後訪談真的⋯好好看!!!
itstinawang: 是不是在叫大家進電影院 (rofl) 可以直接說我希望大家用 Dolby Cinema 的音量聽
箱庭博物館・Alice
2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從一小時的動畫改編成兩小時的電影看起來新增不少內容,看書店那邊推測應該很多是長大後的劇情⋯⋯好可怕!希望台灣會上
hakoniwaalice: All~Around~You~You~~
itstinawang: 有聲音 🙉
「這根本我」好好笑
ch
2 weeks ago
凌晨五點傳訊息寫感謝長文🥺好感動ㄡ我也要(你誰)&已經每天在用耳膜會爆炸的音量聽這首歌了😤🤛🏻&希望台灣會上映!!
chiahsuan_: 我準備好要用 Dolby Cinema 聽了只差上映
謝謝你><
rain1061: 不客氣
ch
2 weeks ago
hakoniwaalice: 覺得會有代理!但希望不要是之前買斷新海誠ㄉ🚗⋯⋯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