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idmatsu θεθ
3 weeks ago
大平信孝:《やる気に頼らず「すぐやる人」になる37のコツ》
譯本:《一本書終結你的拖延症:透過「小行動」打開大腦的行動開關,懶人也能變身「行動派」的37個科學方法》

分類:時間管理、規劃、習慣

#聽書筆記
latest #8
Voidmatsu θεθ
3 weeks ago
主旨:降低起步的門檻,關注努力的過程,穩步地有進展。
Voidmatsu θεθ
3 weeks ago
筆記︰
1. 原子習慣
2. 10秒法則(由做10秒就能完成的事開始):減低行動門檻&心理壓力變低
3. 在指定地點做指定事情(定錨效應):各就各位
4. 早上先做令自己快樂的事,展開心情美好的一天
5. 前一晚先開一點點頭,第二天更容易接著做
6. 要視覺化行動,寫出需要完成的項目
7. 透徹認知:如工作中斷,中斷前先記下進度,以便延續工作
立即下載
Voidmatsu θεθ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8. 要以行動為目標:重視是否「進行」了,而不要過於重視不能控制的結果
9. 「不順會持續」、「順利只是一時幸運」,這兩個想法應該對調
10. 要像記帳一樣記錄時間並分類:投資、消費、浪費
投資:增值行為 - 可以令自己有所成長的行為
消費︰日常生活行為 - 睡覺、進食、梳洗等
浪費:消遣行為 - 遊戲、放鬆
11. 分類後適度調節比例,浪費時間也是必要的
12. 訂立時間表(設立完成任務的時限):例如上班前、上午、下午三點前、下班前、睡前
13. 保健因素 V.S. 激勵因素
保健因素(復原行為):消除不滿
激勵因素(增值行為):得到滿足感、成就感、幸福感
Voidmatsu θεθ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14. 聆聽自己的聲音:大腦(理性義務)、身體(生理)、心理(慾望)
從而找到自己的目標和夢想
15. 有目標後要訂立執行計劃(時、地) - 進行增值行為
16. 行動目的與價值觀的三個類別:人際(希望與他人連結)、成就(重視達成目標)、技術成長(加強專業、受到尊重)
Voidmatsu θεθ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17. 設立3-5個階段性目標
18. 達成目標後須設立新目標
19. 不應「反省」,應「回顧」:每週一次回顧,先想自己做得好的,再想可以改善的地方
20. 回顧四步曲:
-1.寫下為了實現目標,必須實際去執行哪些事
-2.寫下有辦到的事、沒辦到的事
-3.針對沒辦到的事,寫下所面臨的煩惱、課題
-4.寫下修正後的行動計畫
Voidmatsu θεθ
3 weeks ago
感想:
簡單來說就是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己開始,並進入工作模式。有些技巧確實有用,比如第12點的時間表,我原本的寫法是每天要完成可能5個任務,但事實上有幾個項目是永遠都不會做的,拖著拖著就不了了之,現在我改成了「10點前完成、12點前完成、15點前完成、18點前完成、23點前完成」,經昨天實測,到了15點時,我發現應該完成的任務進度是零的時候,會立即行動補做,比起原本的「今天內要完成,可是拖到23點,太多未完任務做不了啦啦啦,然後放棄」,這時間表的修訂成效果很明顯。

第10點的時間記帳執行上頗有困難,不過不用想也知道,我浪費時間的部分應該佔了一半。比如這筆記我星期六早上已經寫了,可是今天才整理好上傳,因為星期日HEA了一天哈哈哈。
Voidmatsu θεθ
3 weeks ago
另外,我有注意到沒有目確目標的確是窒礙我行為的主要因素,我這個人沒有訂目標的習慣,哪怕是新年目標也不會訂,因為怕訂了沒做到會氣餒(直接斬腳趾避沙蟲),沒有目標自然不會反省,好處是我不常因為做了某種事而後悔(後悔也改變不了過去),壞處是我可能會重複犯錯。

這本書有很多點子我沒有全部記錄,我只記錄自己關心的要點。接下來除了繼續採用新的時間表外,還會嘗試的包括3、4、5、7,看看能不能改善生產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