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專業的五樓回答
以下是這個YouTube影片的總結:
影片《Kingdom of Yugoslavia: Liberation or Oppression?》由Lavader頻道製作,主要探討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成立的南斯拉夫王國(Kingdom of Yugoslavia)究竟是解放還是壓迫,特別針對克羅埃西亞(Croatia)與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Bosnia and Herzegovina)等南斯拉夫南部民族的處境進行深度分析。
---
一、歷史背景與王國的誕生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四大帝國瓦解,中歐和東南歐的政治版圖被重塑。塞爾維亞王國長期追求泛斯拉夫主義(pan-Slavism),希望將南斯拉夫地區的斯拉夫民族團結起來,不論宗教(天主教、東正教、伊斯蘭教)或族群。
戰後,這個夢想部分實現,南斯拉夫王國成立,包含斯洛文尼亞、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等,並由塞爾維亞的卡拉喬爾傑維奇王室掌控。
官方宣稱南斯拉夫王國是一個民族平等、宗教自由、無壓迫的國家,但實際情況卻大相逕庭。塞爾維亞的泛斯拉夫主義被認為是偽裝,實際上是大塞爾維亞沙文主義的掩飾,目的是鞏固塞爾維亞民族的主導地位。克羅埃西亞與波士尼亞的民族與宗教群體對奧匈帝國的同情,常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視為「奴性」或「舔共」,然而影片指出,這些同情背後有其歷史和現實理由。
---
二、南斯拉夫王國的成立與初期衝突
1918年,斯洛文尼亞、克羅埃西亞及塞爾維亞組成了短暫的「斯洛文尼亞、克羅埃西亞和塞爾維亞國」,但塞爾維亞政治勢力施壓,促使該國在1918年12月1日無條件合併入塞爾維亞,成立「南斯拉夫王國」(最初稱為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和斯洛文尼亞王國)。
克羅埃西亞方面強烈反彈,當地報紙發表聲明稱此舉剝奪了克羅埃西亞的主權,未經克羅埃西亞人同意。12月5日,札格雷布爆發大規模示威,遭到塞爾維亞警察開槍鎮壓,造成約15人死亡、20人受傷。當局迅速封禁反對聲音,逮捕反對者,壓制克羅埃西亞的反抗。
---
三、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的壓迫
波士尼亞的穆斯林社群(波斯尼亞克人)在新成立的王國中地位急劇下降。
1919年,波士尼亞宗教領袖Gemelodin Čaušević向法國媒體透露,約有一千人被殺,277個村莊遭洗劫和摧毀,揭示穆斯林社群遭受的暴力與剝奪。
土地改革是嚴重的不平等根源之一。1910年奧匈帝國統計顯示,波士尼亞克人擁有91.1%的土地,塞爾維亞正教徒6%,其他3%。改革後,大量土地被沒收並分配給塞爾維亞人,波士尼亞克人一夜之間從地主變成貧困階層,而塞爾維亞家庭則獲得大量土地,且未支付任何費用。這項改革不僅剝奪了波士尼亞克人的經濟基礎,也強化了塞爾維亞在該地區的影響力。
此外,克羅埃西亞的天主教教會財產也被沒收,雖未正式登記,但教會仍需繳稅,顯示制度上的不公。
---
四、政治壓制與暗殺
南斯拉夫王國內反對塞爾維亞化政策的主要政黨是克羅埃西亞農民黨(Croatian Peasant Party)與由Mehmet Spaho領導的南斯拉夫穆斯林組織(Yugoslav Muslim Organization)。這兩個政黨爭取更多自治權和少數民族權益,成為貝爾格萊德中央政權和亞歷山大一世國王的眼中釘。
1920年代以後,對這些反對派的打壓越發嚴重。1928年,克羅埃西亞政黨代表在議會中遭槍殺,包括黨魁Stepan Radić,後者傷重不治。此後,針對克羅埃西亞政治人物的暗殺和未遂事件頻繁發生,試圖消滅異議力量。
南斯拉夫穆斯林組織起初相對溫和,並未與塞爾維亞利益對立,但20世紀20年代中期開始強調波士尼亞認同,逐漸成為民族主義目標。
該組織遭受塞爾維亞準軍事組織攻擊,領袖Mehmet Spaho甚至於1939年遭下毒暗殺,顯示政權對少數民族政治力量的無情打壓。
---
五、國內分區政策與族群結構調整
南斯拉夫王國將國土劃分為多個行政區域(Banovinas),這些區域劃分盡可能使塞爾維亞人佔多數,以確保塞爾維亞人在地方政治中佔據主導地位。這種劃分破壞了波士尼亞的民族和宗教同質性,間接削弱了波士尼亞穆斯林的影響力。
1938年,南斯拉夫與土耳其簽署協議,開始將南斯拉夫境內的穆斯林(主要是波士尼亞克人)遣送至土耳其,進一步影響當地人口結構。
---
六、外國觀察家的評價
加拿大將軍兼醫生Frederick William E. Burnham曾於1924年訪問南斯拉夫,並撰寫報告,形容當時的南斯拉夫為「血腥混亂的地獄」,充斥著暴行、迫害、掠奪與政治壓迫。不同民族(黑山人、阿爾巴尼亞人、馬其頓人、克羅埃西亞人與穆斯林)都深恨他們的壓迫者,反映國家內部的嚴重分裂和不平等。
---
總結
這部影片指出,南斯拉夫王國雖名義上是南斯拉夫民族的團結體,但實際上是塞爾維亞帝國主義的工具,透過政治、經濟、軍事手段壓迫克羅埃西亞與波士尼亞等民族。土地改革、政治暗殺、民族同化政策、行政劃分及強制遷移等措施,皆旨在鞏固塞爾維亞主導地位,剝奪少數民族的自主權與經濟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