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カメコQ(CQ)
1 months ago
『「させていただく」大研究』。我需要逃避一下現實,來看點用腦不用感情的東西。邊看邊筆記,會不會看完可能要看我逃避現實多久而定。
latest #18
カメコQ(CQ)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させていただく」は敬語体系の欠陥を補う』飯間浩明
カメコQ(CQ)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敬語大致上分為三個體系:抬高他人的尊敬語、降低自己的謙讓語、顯示禮貌的丁寧語,而謙讓語「させていただく」最早可以追溯到昭和初期1930年代的東京,從當時開始就一直有人嫌,卻也一直有人用,而且大家批判時都會覺得這是流行語、近來的亂象。
カメコQ(CQ)
1 months ago
作者認為,「させていただく」為什麼在批判當中一直屹立不搖,正是因為它的便利性補足了敬語系統中的空缺,也就是有些動詞有尊敬語卻沒有謙讓語,而且也無法套用原有的規則轉換成謙讓語。
立即下載
カメコQ(CQ)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有些尊敬語和謙讓語是要特別去記的,例如言う的尊敬語是「おっしゃる/言われる」,謙讓語是「申し上げる/申す」;
有些則是用規則去轉換的,例如作る的尊敬語是「作られる/お作りになる」,謙讓語是「お作りする」。
カメコQ(CQ)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但有些動詞既不像前者有與尊敬語對應的謙讓語,也不適用於後者的規則。例如着る的尊敬語是「お召になる/着られる」,語言上的慣性卻沒有辦法說「お着する」。有許多很日常的動詞都有這樣的困境。
カメコQ(CQ)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有的動詞可以這樣轉換,有的卻不行,使用時要一一做出這種判斷對說話者來說負擔太大了,因此規則單純萬用的「させていただく」就成為大家的救星了。也因為用起來太方便,呈現一個在言談中亂降低自己的現象,才會導致一直遭人批判。
カメコQ(CQ)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文中還有從80位現代文學作者的作品中引文為例,用小說家的語感來顯示「させていただく」這個用法確實是補足了敬語系統的空隙。
カメコQ(CQ)
1 months ago
此處的空隙是指語意上的,「させていただく」確實在語意上有獨特的功能,所以並非「させていただく」這個文法一定有問題,被詬病的是它的濫用,然而會出現濫用的現象除了便於形成謙讓語以外,也有一部分是它的語意確實會讓人忍不住想這樣用。
カメコQ(CQ)
1 months ago
「敬語の歴史社会言語学―関西起源のテイタダク―」井上史雄
カメコQ(CQ)
1 months ago
從授受動詞的發展與日本各地的分布開始,探討ていただく的傳播。很多圖表的一篇,有趣還是有趣,不過是我比較不擅長的類型。
カメコQ(CQ)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按照文內分的小節來整理。
1.授受動詞發展出來的順序是クレル(you give)、ヤル(I give)、モラウ(I recieve),內外區別意識的增長使給予的動作依照主語與動作方向衍生出新的用詞,敬語系統從重視上下關係往重視受益關係發展。
カメコQ(CQ)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2.共通語的クレル・ヤル是一組的,各地方言則各有差異。向自己而來的クレル系說法分布於全國,遠離自己的說法在地理分布上則可大致分成兩個系統,於日本國土周邊同樣使用クレル來表達,也就是「給」是沒有方向性的,而ヤル系連續分布於國土中央,以近畿為中心,可推測這樣的區分用法是後世才傳播開來的。
カメコQ(CQ)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モラウ分布於全國,在歷史上較晚出現,卻以很快的速度普及。在後面的第4小節提到,モラウ具有不用直接提及對象就能描述狀況的特徵,好處就是不會冒犯到禮貌理論中的面子(我有點不太能理解但又好像不是完全不能理解,不知道後面會不會再討論),其敬語形テイタダク就是將這種禮貌發展到頂點,也因不用提及對象的方便性而普及甚至遭濫用。
カメコQ(CQ)
3 weeks ago
接著再針對使用情境調查,以「行く/去(對方家)」為例,以「許可」或「利益」的角度來說是相同的,但會因為說話對象的上下關係或遠近親疏分成使用無敬語、テモラウ、テイタダク,後兩者主要以關西為中心分布。這是作為禮貌表現的功能。
カメコQ(CQ)
3 weeks ago
來到這裡再進一步進入本書的重點「いただく」。在為人指路的情境中,最多的是「曲がったら」,西日本次多的是「曲がってもらったら」,東日本則是「曲がっていただいたら」,看似是個支持「テイタダク」是由東京傳播開來的有利資料,不過作者有不同解讀,待之後詳述。總之可以說,根據自己與他人的立場分別使用不同的動詞,越接近中央(京阪)區分得越細。
カメコQ(CQ)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3.(我真的好想讀下一篇了但怎麼筆記還整理不完)從時間與情境來看サセテイタダク的發展。1852年~2005年サセテイタダク的使用率明顯上升,サセテモラウ則無明顯變化。
カメコQ(CQ)
3 weeks ago
前一篇提到「大家批判時都會覺得這是流行語、近來的亂象」,不過根據這一篇所引用的網路搜尋次數來看,近10幾年來サセテイタダク的使用率確實是更為增加了,而搜尋位置無明顯東西差距,連續分布於太平洋工業帶,外擴到
中核市
,這些都是第三級產業發達的地區,而後再擴散到都市化的中部地方。
カメコQ(CQ)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根據2022的統計來看,三大都市圈搜尋「させていただく」的次數明顯很多,這或許是因為對於包含敬語在內的用詞正確性特別敏感且具有較強規範意識的社會階級(高學歷、高收入的白領階級)會集中在大都市。
back to top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