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是可以更早通關的,但我太沉迷於解支線,以至於當我把能解的支線都解完後我就得了「不想通關主線」的病(這個病本來只會在我玩薩爾達系列的時候發作),然後就把進度卡在主線約80%進度的地方很久……後來還是趁10月的連假逼自己一口氣完結。因為支線都解完了,我唯一要做的就是專心把主線推到底──其實這樣也不錯,情緒更連貫、劇情投入感很好。
在討論劇情之前先談談系統。系統在上一噗那篇的影片就介紹得差不多了,說實話以遊戲性而言,這系統並不算好,甚至還有不少問題跟容易觸發BUG,但我玩下來的依舊覺得瑕不掩瑜,其著重於真實性與沉浸感的遊戲體驗非常特別,實在是只此一家別無分行。
當市面上的RPG玩法逐漸趨向一致性而沒有個別特色時,KCD2獨特到可以直接治好我的電子陽痿。我把這種獨特視為魅力,所以很樂意給予他更多的包容,也期許他往後能打磨地更好、讓更多的玩家接受。
我能預料到不是所有人都會喜歡這種系統,因為他相對有著慢節奏、繁瑣的缺點。不過我自己是覺得這種慢成長曲線帶來的成就感,是很多RPG不曾給過我的。玩KCD2真的特別能感受到角色從廢物變成人才的蛻變,且很多痛苦與麻煩你也會漸漸覺得那不是什麼很大的問題、不難克服,好比說存檔限制這件事,最開始我對此很在意,可後來發現即便沒有保存藥劑,遊戲提供的自動保存點其實滿夠用的了。
要說我唯一克服不了的可能只有3D暈這件事

不過我學乖了不跟自己過不去,遇到找東西找路的任務要是我自己解決不了就果斷看攻略確認位置,從那以後也沒有再暈過了。
仔細想想,KCD2是我人生至今唯一一款破完的第一人稱視角RPG。我依然不喜歡第一人稱視角,但是KCD2給我的遊戲體驗太好了,我想我以後會對採取第一人稱視角的遊戲多一點包容心吧……阿不過車槍球那類型的還是謝謝再連絡,我真的沒興趣。
葵傾夢
2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有兩點是我覺得最需要改進的,其一是私人領域的判定邏輯。
感覺這個系統是當初製作的時候沒有想到應該要預留足夠的彈性,導致常會鬧一些不合邏輯的笑話,例如上一秒(任務狀態)你跟NPC在他家聊天,下一秒(任務結束)他就罵你私闖民宅要你滾出去。
尤其我千辛萬苦解完劍術公會那系列支線,大師不但認可我還招待我可以免費在公會睡覺休息,結果系統卻判定我進入公會是私闖民宅,我想進去休息還得偷偷摸摸的,真是哭笑不得。
其二就是物價買賣的數值平衡。在靠偷竊與打劫土匪發家致富的過程中我意識到一個重大問題:不管拿到多麼昂貴的東西,如果沒有能夠買下來的商人,那這東西就跟垃圾是沒兩樣的。
遊戲中後期很容易拿到上百甚至破千格羅申的裝備或武器,可實際上根本沒機會把它們換成錢,因為商人NPC持有的本金普遍過低,沒幾個人能買下來(除非你願意賤賣)。所以我到中後期也懶得去扒什麼好貨了,貨再好,沒辦法換成錢又有什麼用?後來都只拿有實用性的藥劑、食物跟工具類。
誠然錢到後期沒什麼用,不過每每看到技能導師教一次動輒收個好幾百的學費,而商人能跟我交易的本金卻不到50塊,那種落差感會讓人覺得很荒謬。哪怕那個年代的貧富差距真的這麼巨大,也不要這麼還原吧?
還有一個很希望下一代改進、但不算在系統層面的問題,那就是人物模型種類太少了點。街上的路人重複是無所謂,但好幾個支線配角的臉都長得一樣,那會讓人很出戲阿……
然後來說說劇情。我沒有把GOTY給死亡擱淺2而是給KCD2,就是因為這個劇情分數差太多了。希望小島在追求電影藝術般的運鏡前回想一下,有時候能一眼就讓人看懂並置身其中的畫面也是很重要的......
葵傾夢
2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KCD2的劇情並沒有太多縝密的前後對仗或出乎意料的伏筆驚喜,更像是把好幾場跌跌撞撞的衰毛遭遇銜接在一起、然後事情很不幸地越滾越大從小事變成了大事。
當少主在絕望的圍城戰中說:我們當初明明只是來送信的,我預期的「刺激」不過就是跟幾個妹子玩玩而已……這句自嘲的台詞精妙地概括了KCD2的劇情發展:人生充滿了很多不合理的意外、由一連串的不如意組成,你身在其中只能隨機應變盡力去求個最好的選擇──這不就是現實的寫照嗎?這樣的劇情恰好很符合這部作品主打的真實沉浸感。
遊戲前期突遭巨變、亨利跟少主在異鄉失去身份證明淪為一介乞丐,那種哭笑不得的荒謬一開始給我帶來不少輕鬆詼諧的氣氛,很是享受這個快樂的歐洲中世紀模擬器。
豈料一場地方婚禮後事態驟變:要在12次鐘聲內搶救即將被吊死的少主、本以為是友軍的人其實是利用你的騙子、本以為是敵軍的人其實才是你應該要幫的友軍、以及在上帝之指(大砲)的強大破壞力下眾人無力抵抗全被抓起來用刑……連續幾場驚心動魄的險境,宛如當頭棒喝、真正意識到這是一個人命不值錢的時代──我覺得KCD2在描寫這種現實的殘酷面上,尤為出色。
維護個人利益的人性醜惡面暫且不說,我最感嘆的是戰爭的部分:很多遊戲都有戰爭要打,但KCD2呈現的戰爭是如此現實地讓人不適,這是我在其他遊戲感受不到的。
遊戲末局的蘇赫多爾圍城戰讓人喘不過氣──敵人會瞄準你盯哨的疏忽就偷襲進來,覺都不能好好睡、城裡所有的廢鐵甚至金屬餐具都得收集起來重鑄成彈藥跟武器、糧食在日積月累的消耗下,所有人餓得無法忍受甚至想拿鞋子煮湯或是剁了亨利養的狗、哪怕你自己不畏懼衝鋒陷陣,也得被迫選人出去執行跟送死沒兩樣的任務、一邊等待著不知道是否會有的外界救援到來,一邊看著堡壘各區被逐漸攻下而退守到越來越狹小的區域彷彿在等死...…
並且,在圍城戰稍早之前,玩家就面臨過極大的道德拷問:為了減少己方的損傷,是否應該先燒死附近無辜平民的村落以引走敵方的士兵?
我在這裡選擇了不燒村,但是戰鬥結束後我依然被隊友指責:即便我讓平民活下來,那些徒增犧牲的我方士兵難道就不是人命了嗎?遊戲裡有很多這種殘酷的選擇,並且透過亨利最重要的兩個仇敵伊斯特萬跟馮奧利茲來衝擊亨利的信念。
說到亨利的復仇,我很慶幸遊戲沒有流於惡俗的原諒或是乏味的說教戲碼。編劇用很簡單的筆墨就把伊斯特萬跟馮奧利茲的人生經歷與價值觀描繪地非常立體。你認為的十惡不赦之人,他對另一個人來說也可能是非常寶貴的家人。我並不覺得這些橋段是在為他們洗白,只是讓人知道戰爭中的邪惡可以如此令人髮指,卻又如此普通地出現在你我身上。戰爭,其實就是一樁超大的利益衝突、一門骯髒的生意。除了少數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底下的小兵謀士乃至將軍都只是可以犧牲的棋子,並沒有誰比較正義或高貴。
或許是因為我不是基督徒,我一直到結局時亨利夢到死去的養父母,才意識到這個遊戲的標題原來取得這麼好。
「天國降臨」是禱告詞中的一句,通常說的是:「願你(神)的國度來臨。」人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才可能被受邀至神的國度?那當然是死的時候了。那個時代是如此殘酷,要堅守著聖潔崇高的理念而活實在太難,唯有在死前真誠地懺悔自己的罪過,才能被允許進入天國。
從亞洲人的觀點來看,可能會覺得為了換取進入天國才反省太過功利,不過那個時代對上帝的信仰是很虔誠的。遊戲特別給情聖(Adder)的便當一個不短的鏡頭,就是為了讓玩家看到:像他這樣的流氓(雖然情聖是我方人員,可也不會否認他本質上就是個很容易搞事的地痞流氓吧),死前也是在向神懺悔。
與佛教、道教相較,基督教這種「告解並懺悔」的特色儀式,我覺得本意是讓人省思自己的過錯、換取對自己內心的救贖(至少在變質為功利意圖前,應該是這種良善的立意吧)。
亨利一路走來,想必也不可能永遠當個行得正坐得端的聖人 我就問有誰可以整局下來不偷不搶不騙 為了自己的活路或是替養父母報仇,又何嘗沒有犧牲過他人、製造他人的不幸?所以結局中,養父母擔任了這個審判的角色,讓亨利在認清現實的同時告解自己的罪過、理解自己所作所為造成的是非對錯,讓其心態成長,再去迎接下一個階段的考驗與歷練,我覺得這個安排很好,既呼應了標題又給這代劇情的風風雨雨做了完整的收束。
KCD2不會告訴你什麼人生大道理或是感人肺腑又曲折的故事,更多的是讓你更深刻地見證了、知道那個時代的人們是這樣活著的。
儘管KCD2並沒有像RDR2那麼多讓我落淚的劇情(RDR2亞瑟結局那段我是一路哭著玩到底的),但在沉浸感方面我覺得又比RDR2更勝一籌。RDR2那種亡命之徒的人生不是人人有,但亨利平民的經歷更貼近我們,那個年代的人為了存活所需付出的努力甚至代價也更容易引起共鳴。
最後聊聊角色給我的感受~
●Markvart von Aulitz(馬克法‧馮奧利茲)
●Istvan Toth(伊斯特萬)
兩個都是一代就登場的亨利的仇人。本來以為我沒有玩過一代的話可能不會對他們有什麼感觸,沒想到這兩個反派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特別喜歡馬克法死前對亨利說的台詞:「我記得你,畢竟我也不是天天在殺人阿,你也是一樣吧?脫去這件軍服,我也只是個普通人,有美麗的妻子、可愛的女兒、知心的好友……」他不是鋼彈W特列斯那種等級的「偉人」(特列斯可以把所有戰死者的名字都記住),他只是恰好對亨利而言是個可恨的敵人。
葵傾夢
2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Otto von Bergow(奧托‧馮柏格)
非常優秀的反派!這個角色的形象一變再變,剛開始因為他接納亨利跟少主,還以為他是明事理的中立派。隨後才被揭穿他老謀深算又狡詐,根本就沒有要結盟的意思,完全是在利用主角等人。後面被亨利等人抓起來後,他又一次成功騙到我以為他無意要當西吉斯蒙德鐵桿忠臣、不過是順應局勢選邊站,如今要合作也並無不可,結果依然是隻趁人鬆懈之際逃走的狐狸。
說真的,這狐狸也是運氣夠好。就算他內心依舊向著自家主子,終究也慫恿主角方偷走主子的錢。要不是圍城戰最後來得及把錢奪回來,西吉斯蒙德肯定還是會把他宰了吧?
●Wenceslas IV(溫塞斯拉斯四世)
●Sigismund(西吉斯蒙德)
兩位國王堪稱這遊戲背後一切混亂之源。說真的以前讀世界史也不會講到波希米亞這麼小一點的歷史,那個時代的政教規矩也很複雜,所以到現在我還是有很多設定看不懂XD總之我簡單的理解就是原國王(溫)不爭氣,導致匈牙利國王(西)就跑來搶波希米亞的統治權了。
有意思的是:亨利一行人站的是溫派,可遊戲裡你從頭到尾見不到溫塞斯拉斯四世,只會不斷聽到其他人抱怨溫有多廢多麼無能。而西吉斯蒙德雖然是放庫曼人進來侵略的暴君,可遊戲中期亨利潛入見到他的那次,卻能讓人感受到他是個有心要治理國家的王,甚至他對扮成侍從的亨利態度也很明理。後來查了歷史得知最後西吉斯蒙德還是會獲勝,這實在讓人很難想像下一代亨利等人該何去何從?他們的立場該如何順應這樣的變化?
●Jan Zizka(亞恩.傑式卡)
在歷史上是小有名氣的英雄人物,在遊戲中也是帥得很。雖說他一些作法也是跟強盜沒兩樣的兇狠殘忍,不過畢竟是那個年代嘛...…若不這麼做,也不可能在那麼多次危機中活下來吧。
查資料說他瞎了一隻眼,本來以為遊戲就是要安排成亨利打瞎的,沒想到經過治療後眼睛竟然好了,正以為遊戲無意琢磨傑式卡真正瞎眼的原因,誰料遊戲最後來個超好笑的回馬槍:
居然是喝醉打賭的時候被瘦子魔鬼射歪瞎掉的
●Katherine(凱瑟琳)
這角色的典故似乎是來自傳說傑式卡身邊有個叫凱瑟琳的女人吧。這遊戲沒有為了女權而故意做一些不合時代背景的超強武力女性,因此凱瑟琳主要負責的也是潛入調查或是治療傷兵,所以儘管是一群臭男人裡唯一的女性成員,卻不會讓人覺得很突兀。作為本作唯三可發展戀愛關係的其中一人,經常被嘲笑年紀太大,但論外貌身材都不差,依然是很正的熟女。
凱瑟琳非常早就登場,並因為行動神秘容易引起玩家注意,她性格剛強、中期現身監獄救人是最驚喜的場面,不過一直到遊戲末期傑式卡才會告訴你凱瑟琳的悲慘過去以及她這樣一個普通女子為什麼要跟著傑式卡行動。無論以戲份量還是角色設定來說,其實都很扛得起女主角的位置 如果沒有少主的存在
●Dry Devil(瘦子魔鬼)
如果說傑式卡還有一些會讓人佩服的品格,瘦子魔鬼恐怕就沒有了。可我不會討厭他,因為這樣兇殘的角色格外真實。多數時候他下的決策無可否認都符合了利益最大化,不論是燒村還是廢話不多說一箭射向馮奧利茲胸口都是。像這種類型的人,作為你的隊友你會覺得無奈,可絕不希望他站你對面。
●Kubyenka(庫比安卡)、Janosh Uher(亞諾什)、Adder(情聖)
三人都是瘦子魔鬼的老隊友,雖然都是些地痞流氓,但也能在遊戲中看到很多他們好笑或討喜的一面。仔細想想,後期有頭有臉的我方角色只死一個情聖已經是編劇大發慈悲了……庫比安卡不是用屍體的樣子回來送訊息真的感謝編劇饒他一命。
●Vauquelin Brabant(布蘭特)
營救被當作人質的少主時順帶救出的法國佬,因為這樣我一直沒有懷疑過他。覺得他頂多就是愛說大話、真遇上事情靠不太住而已,萬萬沒想到會背叛,不但殺死情聖還聯合西吉斯蒙德的軍隊圍攻蘇赫多爾。可能是我看得不夠仔細才看不出來他哪裡有不安好心,總覺得他前期應該沒有當背骨仔,而是直到偷白銀的計畫才動了歪念想要自己獨吞吧。
葵傾夢
2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John II of Liechtenstein(約翰)
戲份不多,集中在中期,後期因為隨約布斯特先行離開就沒有再登場。明明是貴族但是不會給人架子感,講話很有條理,哪怕亨利告訴他在被刑求時不小心把他供出來了,他竟然也沒有責怪亨利,真的是好人。
●Jobst of Moravia(約布斯特)
兩位國王的表親,在遊戲中常被酸是牆頭草。雖然我也覺得這種倒來倒去的風向仔很不可靠(一度覺得圍城戰之所以拖了那麼九等不到援軍是他故意見死不救的),但溫塞斯拉斯都不管事了,主角一行人作為溫派好像也不能不倚靠他(苦笑)。
葵傾夢
2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Musa(穆薩)
一開始還覺得這個黑人角色該不會是為了DEI業績硬塞進來的吧,要不然自帶超強的學識,哪來這麼硬的背景?後來去查了他的出身馬利才知道西非歷史上原來真的有過這樣一個學術中心,所以他偶爾在言談間會嘲笑波西米亞都是野蠻人不無道理。雖然他太博學所以多少有點自傲,不過本質上是個講道義的好人,因為亨利曾在軍營救他免於被誣陷為殺人兇手,所以在義大利宮也出手救了亨利一命。我有點好奇假如沒有解這個前置,那後面是不是就完全不會有穆薩的戲份了......想想也是很可怕。
葵傾夢
2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Rosa Ruthard(羅莎)
可戀愛角色的其中一人,優勢是比凱薩琳年輕可愛,不過輸在太晚登場。考慮到登場時間不多,刻劃算足夠到位了。是位聰明伶俐的才女,甚至還懂得射擊,但她也很清楚貴族女性的命運,所以就算跟亨利上床也只會當作是一夜情,自己終究是要背負家族命運去聯姻的。
有些人說亨利如果能繼續往上拚的話說不定能跟羅莎在一起,但我覺得那個上下階級劃分明確的年代……很難的,否則那麼多人都知道亨利私生子的身分,拉齊格也沒有把亨利扶正阿?
●Godwin(葛德溫)
一代的高人氣角色,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所以特別給玩家一些操控葛德溫而非亨利的橋段。沒玩過一代如我也很能理解他之所以高人氣的魅力,瀟灑豁達幽默愛喝酒的戰鬥神父誰會討厭呢?
葵傾夢
2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Samuel(山謬爾)
初登場時雖然是站對面但就覺得這人人品不錯,後來知道是亨利的無血緣兄弟格外驚喜。感覺亨利的養父私底下還有很多料沒有公開,不知道下一代會不會講到這些秘密。
山謬爾為人不錯,但是在仇恨面前很容易腦衝。眾人抓馮柏格要留活口作為人質時,只有他想殺了馮柏格復仇,害我這邊直接變成兩邊都扣好感:安撫其他人體諒山謬爾的心情會被嗆,安撫山謬爾冷靜也要被他嗆 欸我他媽是什麼很賤的和事佬嗎?
最後圍城戰要逃出去求援時,這傢伙也是為了復仇就自幹潛入差點送命(所以他根本不是想求援而是想在死前拚一波能不能殺到馮柏格),我只好不顧他的反對硬把他綁到馬上一起逃跑,萬幸最後活下來了。只不過後面交代他應該是要回去猶太社區幫忙(畢竟他還有個老母在那),三代再登場的機會恐怕不高了。
●Hans Capon(漢斯‧卡彭)
別稱少主,從一代就很常被虧是傲嬌女主角,到了這代直接升等為可戀愛角色之一,真的變成實質女主角www
為了這件事,遊戲發售初期曾經被炎上是為了DEI硬加跟少主的同性戀愛線。其實我能理解他們的不爽,因為很多方面看起來亨利跟少主都是堅定的異性戀,也沒有流露雙性戀的傾向。BUT我玩下來卻覺得……少主跟亨利的感情線甚至比另外兩個女角的感情還要自然?
首先少主跟亨利之間的羈絆絕對是超過主從程度。多數時候若非少主鬧脾氣要擺貴族架子,否則相處起來都是平起平坐的,也會互相詢問給建議。一般來說,這大概就只乎交情很好的兄弟情,但是這兩人該怎麼說呢,他們一起出生入死太多次了,那種生死羈絆塑造了他們對彼此的信任與關心,總覺得是這樣的特殊環境下,才會刺激、產生了愛情的感覺吧?
亨利這邊還多少有點取決於玩家掌控的因素(畢竟也可以選擇不跟少主搞基),但少主那邊的情感表現我覺得詮釋得很自然。因為少主對亨利一直都是保持哥兒們的態度,是最後亨利接下可能有去無回的任務,才驟然生變。他們常常出生入死,可這一次他說要陪亨利一起執行任務卻沒辦法了,他在這個時候才意識到萬一失去亨利對他來說是多麼難以承受的痛苦。
亨利來道別時,少主卻講起蘭斯洛特跟加拉哈德的故事,感覺就是他意識到了自己對亨利有著超出兄弟或朋友程度的感情,他難以啟齒所以才講的這麼隱晦。畢竟他有著身為貴族的自尊,怎麼能承認自己喜歡亨利呢?(那個年代的同性戀應該會被當異教徒燒死吧?只是我不知道為什麼伊斯特萬跟埃里克好像完全不怕出櫃)
可見到亨利真的要走了,想到這可能就是此生最後一面,少主衝動之下攔住要走的亨利親了上去,親完之後少主也被自己的行為嚇了一跳,連忙退開道歉想裝沒事,才又刺激了亨利下定決心回吻他然後共渡一夜。
我只能說這整段的演出……水到渠成、超級自然,是一種歷經長久壓抑而爆發出來的感情,十分真摯。給我的感覺是:並不是他們有雙性戀傾向(因為換成其他男人,我不覺得亨利或少主會有這種表現),僅僅是他們剛好喜歡上彼此,並在生死關頭選擇不在乎性別的隔閡、承認自己的感情。
遺憾的是這段感情也很難發展下去,畢竟少主身為貴族要繼承家業,肯定是不能跟男人在一起的,二代也確定要跟其他貴族政治聯姻了,想跟亨利在一起應該只能永遠的地下情吧。
●Henry(亨利)
本作主角。有意思的是,KCD2明明是一個高自由度的遊戲,可是我卻不會覺得這個主角因為自由度或玩家的介入而失去了「自我」……與其說玩家控制亨利的行動,不如說亨利給玩家扮演、詮釋他的空間?可能是因為主角設定的很好吧,他的平凡與不凡恰到好處,所以玩家會做出的選擇都能合理地成為亨利的選擇,哪怕是一些分歧大的選擇(例如燒村),也可以有合乎情理的解釋,是一個角色特質跟玩家自主融合得很好的例子。
原本在一代似乎就有位叫特蕾莎的戀人還是青梅?好像要在二代完全不跟其他人亂搞才能在結局動畫時看到她……抱歉了我完全不知道,所以在二代裡到處捻花惹草

我最後應該是情歸少主,少主那段演出氣氛真的太好了。
關於法國佬的背叛前兆,最明顯的是攻打馮伯格的堡壘後去找在修養的庫比安卡的話他會質問法國佬「為什麼你知道大砲要炸了?」,搶金庫時找來的傭兵團也完全是他那邊的人脈。不過從平常亨利跟他的對話來看,他應該是隨時留一手準備跳船的牆頭草,沒有什麼縝密的計畫。
另外解庫騰貝格的礦工支線時,會聽到有人閒聊提到鎮上來了個法國騙子。
Lincent_Pan: Wow!感謝補充~我沒看到庫比安卡質問法國佬那句話,以為大砲毀了純粹是法國佬大話說過頭又搞砸了的案例。遊戲原來鋪陳得很細阿,所以他其實就是個到處寄生到處背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