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eantia M.
3 week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6K4Rt20XQmLi2Y2AQJU99i.jpg
前幾個月體驗捏的陶 ~ 燒好了 !!
https://images.plurk.com/7H31ZThUhCCl4DLp5PG8ml.jpg https://images.plurk.com/2UlUgS6gKQj1RlMXeRkofZ.jpg https://images.plurk.com/6cps51tTRCBOZyrG5oVttT.jpg
伴侶捏了有自己跟洋芋片手印的杯,非常滿意。我的荷葉盤原本是想做葉緣彎曲的形狀,後來沒有成,不過至少燒的時候沒破。(怕壁或底太薄)
這個大小,燒製的費用50元/件。過程與成品以及後續應用都很棒耶,跟平面的印刷品感覺很不同,有機會可以多嘗試呢
latest #6
Cleantia M.
3 weeks ago
最近一直有新的媒材嘗試 ~~ 不是主動去找,而是剛好遇到。好像比起前者還要更舒適,我喜歡試試看不同的事物的感覺。

但太簡單也沒什麼吸引力哈哈哈,大家都在問老師模板造型或者捏杯的時候,我又做那個特立獨行的,麻煩了助教一下……XD(已慢慢習慣這項特質)
Cleantia M.
3 weeks ago
這陣子還有一個新突破在認同上的整合。陸續認識的幾位朋友是朋友的朋友,可能現在的我看起來不夠宅(比較不會主動展現這塊了),收到驚訝的回應的時候蠻開心的。

用別的角度切入,偷渡宅圈話題到其他地方,計畫通。(等等
Cleantia M.
3 weeks ago
這幾天在想一個問題,出社會後,在什麼樣的情況中,才會說,自己做了一個「專題」呢?

真是有趣呢,好像是對於「誰的『承認』」這件事是困惑的。跟「認可」不一樣,認可對我來說是可以剝離的。
立即下載
Cleantia M.
3 weeks ago
延續的問題:一定要有一個「身份」,才能展現「品德」嗎?還是在品德上的琢磨,是呼應身份,又或不一定成正比?
Cleantia M.
3 week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5RyJNGYjDy00TscdKTZOPd.jpg
啃翻譯書。想起一個蠻好笑的記憶,總而言之某次因緣際會,遇到一位物理還是什麼,那種感覺跟自己八竿子打不著科系的老教授。

教授聽我是國外回來的,說外文應該不錯,要考考我,問:Hydrophobic是什麼?
我:(有點為難地正要說自己葡文比英文好)……蛤,恐水症?怕水的那個(怕講錯中文字補充了一下)
教授:我教書三十年來,第一次有人答對!
我:?????
Cleantia M.
3 weeks ago
不是,就……前後綴合在一起而已,這個反應……?!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