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創作 #神話研究 #神話重述
關於近年神話重述作品的一些想法(4)
考據、研究與創作的矛盾
(文長下收)
latest #15
近年學界越來越努力地挖掘邊緣群體、修正歷史偏見、補上被忽略的視角,這是非常好的事
以學術倫理來說,我也樂見這種「更多聲音被聽見」的方向,但作為讀者,卻常常會有一種微妙的感覺,那種感覺就像你在看戲之前,先聽了半打編劇講他們的創作理念、角色動機、劇本結構等等,結果真正看到舞台時,你再也無法純粹地被故事吸進去了
汐~想讀的書好多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考據會讓我們理解一切,但理解有時也會殺死感覺,尤其在創作裡,那種「未被完全理解的模糊」其實常常是作品的生命力所在,所以有時候我會覺得,那些用心良苦的現代解讀,其實離原文越來越遠
像卡珊德拉這樣的角色就是例子,有些作者會分析說她拒絕男人的示好,是為了掌控自己的身體;而被阿波羅詛咒,是象徵女性被壓制的聲音……等等
我能理解作者的熱情,也欣賞她想為女性找回聲音的心意,但讀著讀著,總覺得有點怪,好像那個「卡珊德拉」早就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可以安放現代女性焦慮和議題的容器
立即下載
荷馬筆下的卡珊德拉,固然帶著古代性別觀的侷限,但她的悲劇更多來自違逆神意與孤立無援的殘酷——她不是單純被「壓制」,而是被命運選中卻無法脫身,她的痛苦不是被奪去話語權,而是「擁有話語卻無人願聽」
她的悲劇不只是性別的受害,而是宗教性的報應:她違背神所以被懲罰、被賦予預言卻無人信,這是一個關於「人與神之間的秩序」的故事,而不是「男人壓迫女人」的故事
這並不是否定女性主義解讀,而是像前文提到的那樣——它太發散,離文本本身越來越遠,荷馬式的敘事其實更在意「驕傲與懲罰」、「預言與命運」,而非後世所講的「性別不平等」
因為這兩種閱讀沒有誰比較高貴,只是前者是在聽故事本身的語言,後者是在把現代的焦慮投射進去,兩者都能成立,但若完全忽略原作的語境,就容易變成在「使用文本」,而不是「理解文本」
老實說,我完全支持學術上對這些作品的關注,學界有理由去討論女性神話角色的再詮釋,去研究邊緣角色如何被賦權、如何被聽見
這些討論重要,也必要,但從讀者的角度來看,很多「重述神話」的小說真的不好看
說真的,我不太喜歡太深入地解讀神話,有一個最單純的原因——那樣會讓我失去奇幻的感覺
汐~想讀的書好多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這些人讀神話的時候,難道不能單純去感受那些荒唐又不講理的美嗎?
神話的魅力本來就在於:它不合理
女神無故詛咒人、英雄死而復生、凡人被變成星辰、或被神一怒之下毀滅——這些事不是為了教訓誰,只是為了讓人著迷
可是當你開始用符號學、性別理論、政治隱喻去一層層拆解,那股神祕甚至有點危險的能量就會消失,神話會變成論文素材或社會寓言,失去了它最本質的東西:不講理的浪漫
我真的支持研究
學術研究讓我們理解更多世界的細節,讓被遺忘的聲音被聽見,也讓歷史更完整
但拜託——那一套不要帶到創作裡來
汐~想讀的書好多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創作不是學術論證,創作的任務不是要證明一件事是對的,而是要讓人感覺到它可能是真的,學術需要結論,但創作不需要
我當然希望讀者懂文本背後的社會結構,但更希望他們能在作品裡感到浪漫,那種「明明不合理卻仍然打動人」的東西,才是文學的魅力
學術研究與創作兩者都重要,但它們不能混為一談
若說學術是秩序,那麼創作就是混沌,而當神話全被秩序整理乾淨,那我們還剩什麼?
神話重述的相關文章大概先到這
接下來我想想要發歷史考據的吐槽還是其他的 (rof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