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不是你想的那樣!》 作者:周偉航
以一個看鄉野奇談的心態打開這本書,著實大開眼界。推薦對於選舉有興趣的人看看,或許會得到一些跟既有觀念不同的奇妙知識。XD
#燼燼讀書 #讀嘛讀嘛
latest #19
在這裡只希望大家能記得一點:政治上的意見衝突並不是真正的暴力沖突,反而是種溝通過程,只要能幫助我們追求卓越,就沒有必要排除意見相爭的情形。不論是多數或少數,確保大家都有機會發聲才是民主制度最重要的基礎。

P.16
所以你問一般百姓:「『選賢舉能」是要選誰?」多數人會以為是要選擇知識淵博的高學歷者,或是道德高潔的聖人。這就是錯亂中又有錯亂,最後當然就是一團亂。

P.19
學者多半認為「不去投票」也是種政治表態,因此政府若是強迫人民投票在倫理學上站不住腳,因為他去了也是蓋廢票,不但沒有實益、又會浪費機會成本(他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做更有貢獻的事)。

P.31
立即下載
更重要的是,在科學上,我們無法建構出一個量化標準來測定「什麽年齡的人就擁有足夠的政治判斷力」,因為我們連「政治判判斷力」是什麽都定義不出來。

P.44
年長卻很笨的人呢?政治想法很簡單的人呢?我們也不應隨意取消他們的投票權,因為他們很可能只是價值觀與我們不同,或是聰明才智的展現領域和我們不一樣。如果隨意取消他們的投票權,將來可能有另一票人基於類似的理由而取消我們的投票權。所以啊,還是保守一點好,不要亂增加「刪除公民權的可能性」,就讓他們投吧。

P.46
許多政治狂熱者都被當作是瘋子,有些魅力型的領袖也常有有偏差或變態的行為表現,只是因為他抱持和你相同的政治立場,因此你不以為意。
但如果換了另一種價值觀的人主政,這些人的投票權利就可能會被排除了。因此在確認「這個人是精神病患」並剝奪其投票權時,必須非常小心,法官通常會將之限制在科學與客觀的領域中。而這種「排除」也不會是永久的,大多都有救濟的機制。

P.51
腦筋轉得快的讀者可能已經想到,政治人物也很常運用上述理論。他們總是強調「你」就是那關鍵的一票,你不去投,他就要跳海了。但他很清楚你的一票根本不重要,可是如果不這樣騙,就不會有人去投了。
這的確是政治人物都會採取的騙術,也是非採取不可的騙術,選舉末期一定會出現的「搶救潮」,就是要用這招騙人。

P.60
應該提名「最好」的人,最後卻提名一個「最懂制度」的人,這不僅是「黨內民主」的效率問題,也是個倫理問題。就像選舉是要選出「最會執政」的人,但卻老是選出「最會選舉」的人。

P.65
有些政二代無法成功轉型的原因是他拒絕賄選,但他本身卻沒有其他說說服力來感動原有的支持者。

P.81
雖然多數總部都會把人事費結清(其他帳有可能賴、或是尋求抵押、打折,但我也聽過有候選人因為票數太低,要求總部人員最後一個月薪水少拿一點。這種候選人當然會被業界唾棄,也不用想東山再起了。

P.96
用錢去交換一些政治利益,希望這個政府的機器朝著你的理想(目的)走,就算一切合法,在道德上還是有一些「古怪而難以解釋」的地方。
其古怪之處在於,我們需要一條道德界線,劃出「還勉強可以接受」與「已經無法認同了」之間的差別。

P.109
其實真正最準的「民調」,就是政治人物的表情。因為他們看得到内部民調,所以表情反應是最真實的。你看他一臉賽,或是笑得很死魚,又或是一天到晚砲人,民調就不可能高。想想洪秀柱在被换掉之前的慌亂狀態,你就知道有些事是騙不了人的。

P.128
因為這種爛帳最多,所以才有「當選之後不見得要實現政見」的說法,這當然違反了政治倫理。不過依我過去的經驗,政治人物本身的確可能沒看過這些文宣(雖然文宜上有他的簽名,但也是基層自己代簽的)。

P.135
況且越大規模的選舉,候選人就越忙,還要花腦力顧慮政見,那是非常不切實際的事情。譬如直轄市長要推出的政見可能高達數十條,甚至上百條,政治人物要全盤記得都很難了,若還想加入自己的想法,只會搞出人命而已。所以總部通常都會勸候選人在這方面不要用腦。

P.136
競選總部有一個特殊的單位,名為「機動組」或「善後組」,專門處理其他組搞砸的事情,從活動包不出去到臨時生出宣傳車,當然也包括文宣失敗或候選人講錯話。
機動組的存在價值不只是在出包後才跑去解決,而是在一切還沒發生前,就會不斷的提醒其他人要注意的地方。因為所有文宣與活動都可能產生負面影響,在文宣組發助攻擊前,機動組就該介入判斷會不會有問題(就像「假想敵中隊」一樣),並提醒其他組別問題發生時的因應策略。

P.138-139
做過公關的,都知道有句業界行話是「沒事情是能解釋得清楚的」,所以不要浪費時間長篇大論或和別人爭辯。只是一般人被「激到」,都會嘗試去解釋。
那到底要怎麼煞車呢?
這有三個思考方向:第一,直接承認自己有問題,自己有某些不足,不是聖人。你都自己嘲笑自己了,別人要怎麽追打呢?他自己又是聖人嗎?這時就有機會轉移到別人身上去了。
第二,絕對否定法。不是否定有這事,是說這事很無聊,就這樣,沒啥好講的,不爽就別投我。講明不爽別投我之後,就拒絕回應這議題,那這個議題就吵不下去,因為你都說不爽別投我了呀!
第三,退選。如果政治人物有難以回應或解決的大包呢?乾脆直接脫離戰場,這才是負責的做法。

P.142
候選人的每日行程就是一場地獄苦行。
選到最後,候選人有可能不想起床,因為一起床就是無止境的刀山油鍋。由於行程太多,是以你總是會在很多地方看到候選人,甚至會覺得他好像分身。
候選人的確可能有分身,以前周錫瑋就有雙胞胎兄弟幫忙跑,親人朋友幫跑的也是一大堆。但如果你沒被關、沒生病、懷孕,那不管怎樣,都一定要出來跑,分身只是開副本而已。

P.205
我認識的選舉從業者,都非常尊重公民的集體智慧。如果選輸了,那一定是我們「努力不夠」,應該好好聽聽公民透過選票告訴我們的訊息。
即使我們的工作就是操弄公民以滿足個人的政治目的,但我們也經常發現,「公民共同決定」所帶有的内在合理性,反而可以「說服」或「教育」我們。當政治人物察覺這點,就會變得謙卑,就有機會在將來獲得公民們的接納與肯定。而明知如此,卻還想硬去「教育選民」的,終會被時代淘汰。
所以你每次的投票,每一張的選票,都是有價值的,都能告訴政治人物一些事。若每一位公民都以選票參與形塑臺灣的集體政治治智慧,就能讓這個國家的民主往更好的方向走。

P.262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