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任務(6/10)
畢契科夫&趙成珍&捷克愛樂管絃樂團
https://images.plurk.com/6ZZFYfJesjojLhN0IHptin.jpg
latest #18
能說什麼呢,我嗓子叫BRAVO 都叫到啞掉了(乾咳
我個人會把這三天的純交響演出串成一個三聯畫。從史麥塔納《我的祖國》開始的家鄉風景,與最終衛國的雄心。中段是最令人恐懼的警世之曲蕭士塔高維契第八號,充斥著戰火與壓迫,收攏在弱音中的嘆息。然後是以命運之聲為引,一路奮戰自幽谷通往光輝的柴可夫斯基第五號。三天走了一場U型的道路,但畢契科夫這位指揮從未失控,沒有灑滿地的狗血或是凍死人的無情。而是通篇的以一種中庸之道,將所有的元素掌握於心,以適度的方式演奏這三首作品。
今夜的柴可夫斯基第五號交響曲在畢契科夫手上,以一種中而略慢的速度醞釀。正是這種中慢甚至能說上有點從容的設定,使他能夠在音樂裡做足夠而合適的呼吸。並且在其中,憑藉著捷克愛樂這隻豪門樂團的功力,他做的聲部層次只能說一個字:「絕」。譜面上所寫的大量聲量指示,畢契科夫做的細膩而極致,聲音的層次感真的是冠絕群雄。而且層層的轉換,更是帶出了感受到流動堆疊。配合畢契科夫讓旋律線條自如的,帶點如歌的方式在樂團中游移,那個命運主題會很輕易的就將人向前帶動。但畢契科夫的手法上極難形容的一點,就是那明明會被感染,卻發覺舞台上的演奏從來沒有推進到矯飾與誇張。
立即下載
他的聲音不是將這首偉大交響曲演成芭樂曲的那種煽情,而是在演奏柴可夫斯基時少見的,必須用「高貴」一詞去形容的色調。他點醒了我們,這首創作是嚮往法國的帝俄時代所寫,同時是嚮往莫札特天真純淨筆法的柴可夫斯基所寫。指揮棒下的捷克愛樂帶有一股難以琢磨、絕無可能被錄音複製的空氣感給包覆,然後彷若香水一般的散發著。
但就在同時,我們仍感受到畢契科夫這位偉大的歌劇指揮家,在戲劇性元素上又有如何高深的掌握力。不需要生硬的突然拉抬,他醞釀的情緒高潮總是被鋪墊的如此長遠。整個第二樂章就彷若在看一齣歌劇無比悲情的場景,驚人的舞台魅力像是海浪一般的襲捲音樂廳。第四樂章後半那股逐漸揚升的方式,卻像是諸神迎來黃昏的慘烈勝利,火炬燃盡的榮耀帶來的是油然而生的敬佩之情。而也正是這歌劇上的歷程,畢契科夫運作樂句銜接,像是最高明的外科醫生一般,縫合的毫無痕跡。
畢契科夫對柴可夫斯基的處理,我還是想要套句布蘭德爾的說法「該燒到37.5⁰C,就不要燒到38⁰C」。畢契科夫的音樂美學也走上了相同的道路,他將柴可夫斯基處理的高貴、處理的溫暖、處裡的細膩。他讓人叫好的方式,不是用外在的感官刺激去驅動,而是自心中敬佩這個作品與詮釋,而願意為之喝采。
但還是有點可惜,捷克愛樂今天的狀態比起前兩天下降了一個檔次。但別急著譴責,這個樂團好到即使狀態不佳,也是有實力碾壓世界上絕大多數的樂團。煩躁點主要是在管樂走音的明顯,尤其是法國號在柴五的乾瘂音色,與厚實華貴的捷克愛樂反差巨大。而葡萄園音樂廳那些直接的聲學效果,也讓這個樂團最令人著迷的夕陽音色有大概兩成被削減掉。令人讚嘆的維持項目,則是弦樂組驚異的弱音呈現、木管組的深邃如歌,還有定音鼓那個入木三分的錘擊。
至於上半場拉威爾的G大調鋼琴協奏曲,趙成珍歐巴就更在這個新時代大廳如魚得水,彈的更加閃耀。如流水斷銀的脆,如墨玉相交的深,拉威爾的繽紛燦爛被他昇華為艷麗非凡。音色純淨的如國家音樂廳的演奏,但變化性更勝一籌。更令人驚喜的,是第二樂章開頭那極長的獨奏,更加的寬慰人心。彷若一段長長的嘆息,呼吸自然而融洽的散入樂句的起伏當中。而後跟樂團的室內樂性合作來的更好,音色乾淨的彷彿在闡釋一個過去的美好回憶,或是未來存在夢裡的理想鄉。能聽兩趟趙成珍的拉威爾,非常的幸福。而且趙歐巴,大概真的因為蕭邦大賽正在比,又剛好隔日是蕭邦冥誕,給了兩首極好的蕭邦圓舞曲作為安可。琴聲如水晶般閃爍,裝飾音與聲部的架構細緻又配合著舞曲的節奏,踩著沉靜但悠遠的詩意起舞。這是蕭邦沙龍式的傾向呈現,有點浪漫又有點理性的辯駁,是個令人品味不凡的好演奏。
捷克愛樂倒是也跟著在高雄給了兩首安可曲。第一首馬斯康尼《鄉間騎士》間奏曲,真的是聲音一下去雞皮疙瘩就該動起來。聲音又美又細,以恰到好處的傾心換來純美的色澤。歌劇大師畢契科夫在這裡小露一手,只是一瞬間的就把我們從音樂廳帶進了歌劇院。在柴五苦戰後的勝利之後,此曲寬慰人心的正好。第二首布拉姆斯/德佛札克的匈牙利舞曲,展示了這個樂團能夠做到的厚聲能有多飽滿。聲音厚的彷彿一頭毛茸茸的大棕熊,跳起了節慶的舞蹈。
而這三天也觀察畢契科夫指揮棒揮舞的方式,那真的是非常的稀奇。他是類似種歪於一般指揮的線型拿法,像是ㄑ字型的在他手上彎出去。然後指揮的動作手碗移動幅度極大,甚至快比指揮棒尖動的多了。前夜說他的拍點不清那是錯的,只是因為動作的稀奇才看不懂,實際上他的拍點非常的明確,捷克愛樂就很能跟上這種獨特的功法。而他的指引也是種大範圍的,因為畢契科夫要求同時表現的聲部太多。而中低音,也是這位大師真正的立足點與關注焦點。不論是蕭八、柴五,從低音組傳來的厚實支撐都是最足夠的。他最終釋出的,就是富有能量、帶有節制,充滿著思慮的一家之聲。
*POKO*
4 weeks ago
雷加這場是坐在右側對嗎? 我在想是不是右側聽鋼琴真的會比較好,我昨天坐在3樓左側,拉威爾我聽到小小心碎,沒有非常滿意
zukalove: 現在來看,二三樓有落差
鋼琴好像都上不去三樓,跟上次巴黎管×任奫燦一樣。
在思考柴五被我嫌棄的音色部分,會不會就是銅管走音的影響
*POKO*
4 weeks ago
原來真的是這樣嗎!! 回想起來上次奫燦巴黎管那次我坐在合唱席的樓上,反而鋼琴聲音也還不錯。(我突然想到有一次趙成珍來獨奏我也是買3樓的右側,聽起來也沒昨天那麼的虛無...)
經過昨天那樣後,我今天在思考前幾日已經買好的周善祥,我是不是應該要換到右側去 唉~ 看來坐哪裡仍舊是學問
*POKO*
4 weeks ago
接續上面...即便是衛武營也是一樣
vivianacarol: 還有可能是這團的色調真的很不同,是個好幾年沒有來過臺灣的東歐團風格。
當然法國號是真的...
zukalove: 巴黎管那次也是下半場的聖桑三就真的也是鋼琴全被樂團吃死死,本來以為是麥凱萊的問題,現在看來可能是鋼琴跟樂團的聲音打架。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