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我第二樂章差點睡著,真的有點沒聽懂......一、三樂章其實還不錯,樂團能長期維持均衡的張力,以使樂段完滿並擁有一致性。提琴弓法整齊穩定、顫弓有力;豎琴如同點睛之筆,在樂句間閃現並呢喃出旋律;木管或許不是最輕脆,卻剛好適合樂團那種中庸、恰如其分的風格。定音鼓有變化性而不會變成暴力或過度,保有彈性。
但是隨著進入第四樂章逐漸走向高潮,在一道接一道的力度波浪、FFF推動下,原本就偏直線型的各聲部間空隙也變得比較明顯,共鳴較少;有一些過門的地方,覺得節拍比較亂(但也可能是因為有使用附點節奏+旋律在各聲部間跳躍)。銅管的問題是,達到某個音量後,音色反而有點......撐不住嗎?聆聽時少了空間感,有點扁......

總體來看,所有人與指揮的配合還是整齊劃一,並能表現出萬事皆在掌控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