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其實大概在我 15、16 歲的時候就有這個心得了,只是一直沒能修鍊到說得出口。
我認為信仰是自己的,宗教是屬人的。
我們源於合一,這個合一的本源、大靈、梵天(我想應該不是婆羅門)、真主/真神...就是我們的神之湯,所有靈魂意識的能量團,這本源能量團,可以給我們這些活著的人意義感與方向感,是光、是道路、是生命。
然而,不知名的原因,有傳說說自來水加氯,或是牙膏加氟🤣,anyway,反正生在這個工業化時代的人,很難感覺得到本源意識,同理,那些被以思想材料捏塑出來、散落於世界各處的神祇,他們也感覺不到,加上現代人普遍都離地太遠,甚至越來越遠,於是絕大多數都感覺人生很空虛,很缺乏意義。
宗教,源自於這種空洞感。就不說現代人,人類不知何時與本源斷了聯繫,宗教組織的誕生源於人們與本源的斷裂,因為感覺不到,無法認知到,所以只好靠有接觸能力的人來轉達,進而變成信奉這個轉達的人的話;轉達的人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就生成了不同的宗教風格。
Pythia、薩滿、德魯伊、摩西、穆罕默德、耶穌、以利亞....是這樣的角色。連結本源能量的形成一神轎、連結散落各處意識體的則大概形成小游群,人數的差別大概也能反映出意識團的「集資」多寡。
跳過歷史,就只看現在當下我們生存的社會,意義感太薄弱,太不接地,於是很多人只把重心放在家庭,畢竟生養後代就是他們能做最接地的事情了,剩下的空洞感只能依靠宗教,宗教組織裡面充斥著缺乏意義的人。不管哪個宗教都是,如朋友所說,「不想赤手空拳面對恐懼」,所以企圖透過宗教來給自己一點武器。
因為無感,只能靠宗教來告訴他們是怎麼回事,沒有能力分辨哪個是來自本源的訊息,哪個是人自己的意志參雜,宗教內部的人我都覺得他們是以訛傳訛,感覺得到的人好像根本就沒有幾個,然後越感覺不到越信,超奇怪。
至於佛教,我上面沒寫,因為我感覺佛教完全不是這個路線,佛教或許是現代人最該認真看待的宗教了,它們傳達的並非「本源意識要我們如何」,而是「如何才能靠己力接觸本源」
雖然我未深入了解所以不太肯定,但接下來幾年應該會認真接觸看看。
我想我有幸是可以靠直覺感覺到意義的人,或許可以深入觀察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