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兒小四的國文要考一百也不簡單,現在出題都很靈活
我猜A
(B)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吧?
(C)仗義執言跟挺身而出感覺重複?
(D)無時無刻跟方便覺得重複?
BGs
2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C 出乎意料「之外」
D 無時無刻(不) or 時時刻刻
現在網路上一堆文句都有語病,分不出來是正常的(笑)
BGs
2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B
事情/問題迎刃而解(O
答案迎刃而解(?
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
這個勉強過關,因為數學可以知道答案但不知道解法(
(C)「出乎(某某)」=「(某某)之外」
去掉「之外」,意思就完足了。
這是考語意邏輯,基礎是語意解讀(了解與會意義),以及語法結構。
這類型題目的出題邏輯,就是把一些「文言」詞語贅加意思相近或相同的「白話」用詞,造出看起來似乎沒啥問題(?)的病句。
對文言用詞沒仔細理解,很常寫出這種文白夾雜的句子。
這種出題方式,不是考「語意邏輯」,而是考學生對「成語」、「熟語」、古典「詩詞」和文言用語等等的意思理解程度如何?
其實可以看作「文言翻譯白話」另一種出題形式。
這類題型的解法是──先把「文言部分」逐字譯為「白話」,再放回原本的「白話」句子裡,最後順一下整句話前後邏輯及語意,找出問題(如:贅語、邏輯矛盾、語用情境錯誤等等)。
「百思不得其解」的「解」是名詞,指「解答(N)」,「其」為「所有格代名詞」,「~其解」=「~的答案」,
「迎刃而解」的「解」則是動詞,指「解決(V)」。
現代人使用「文言」語句,常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網路及其他媒體上用錯的情況愈來愈普遍了~
A 的未嘗真的不算語病嗎...
「未嘗」猶未必。用於否定詞「不」之前,構成雙重否定,可使語氣委婉。
也就是「負負得正」的「未嘗不」=「是」,
亦即:刪去「未嘗不」,可得到「不委婉」的說法──
「偷得浮生半日閒,遠離塵囂置身於大自然中,是一種幸福。」
說誇張一點,「白話句」真的要完全沒口語贅詞,精簡到極至,就變成「文言句」了。
有時,臺灣戲劇的「台詞」被嫌棄寫得不夠「生活化」,一部分原因也是使用太多文言成分造成的。
BGs
2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到大自然踏青是幸福」→會被人強辯「你憑什麼說到大自然踏青就是幸福?有的人就不喜歡到大自然踏青,你怎麼可以隨便認定所有人到大自然踏青都會幸福?」
「到大自然踏青未嘗不是一種幸福」→委婉的說「就我的認知,我的經驗,我的意見來說,我覺得是」
這就是抬槓(硬要)
戲劇類其實也是源自京劇
但大家都在講哈姆雷特,也不會嫌哈姆太郎劇情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