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靈⭕
2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木靈⭕
2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內文真的寫得很好,條理清晰而且擲地有聲。這邊只是節錄

>
...上述種種,是由廣大年輕女性親身經歷或女性長輩「血的例子」分享,很多人都是到成年快懷孕或是已經懷孕才知道懷孕的代價及風險如此之高,
得到這些應知而未知的資訊卻都是靠女性自主去搜索或是口耳相傳,而非我們的義務教育。

>
如今21世紀,在台灣同婚都能通過的進步前提下,絕大部分女性仍然是「被無知」地去懷孕。

>
關於生育風險 (目前通稱難產或懷孕副作用),普遍民眾(尤其生理女性)有權利在義務教育階段就能有系統學習,而非用旁門左道,而我們的正規教育更不應該將其風險含糊帶過,尤其這是一件要命的大事。
木靈⭕
2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
是說我並不覺得這跟性愉悅的基本教育有衝突,兩個都要教。(當然不是指那些團體主張的性癖教育)

說到底這其實是非常相關的
正是因為長久以來把從性到生育都視為關起門來的事情
尤其對女性簡直能藏就藏
才會導致那麼多無知和隨之而來的慘況
立即下載
木靈⭕
5 days ago
===
姑且稍微有關就丟一起。
===時代變革不利生育率,專家:AI 來了生育率將災難性下降//
大致上,男性從維護傳統獲益更多,女性則從摒棄傳統獲益更多。

生育率最低的國家,女性承擔較多家務勞動,如日本和義大利,女性做家事時間比男性多3小時。生育率略高的瑞典,性別家務差異為 0.8 小時。

作者提到,提高生育率的責任,不在於女性回到傳統角色,而是男性要更像父親。男性如果願意育兒和家務負擔更重要角色,就能提高生育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