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Nullifidian
3 weeks ago
差點走不出來⚙️
一百多年前的製糖工廠,於1902年啟用,1999年壓榨最後一把甘蔗,結束了一世紀的任務,也是糖金時代的縮影。
latest #9
Nullifidian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工廠保存得比想像中完整,附近的建築內也有製糖歷史的介紹,展出不少當年的黑白照片,能看到現代化工廠建立的軌跡。不過,對於殖民地的壓榨倒是沒有太多著墨,這可能算是比較不足的部分。只好自行榨一榨大腦,看看還記得多少
Nullifidian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當時,為了確保糖廠獲得穩定供應,總督府規定每座糖廠擁有專屬的「原料採集區」。在這些區域內,農民不得自由販售甘蔗給其他人,且須與製糖會社簽下契約,由會社提供蔗苗、肥料與技術,同時強制規定種植比例、收穫時間、交貨數量。這也意味著蔗農在名義上雖是自耕農,實際上卻沒多少自主權——種什麼、何時收、賣給誰,都由糖廠決定。
⠀⠀
不只種植與買賣受限,甚至價格都非市場自由競價,而是由會社與殖民政府共同制定。而會社提供的肥料與貸款,更是血淋淋的陷阱(肥料價格虛高、貸款利息高)收成時直接從農民的獲利中扣抵,導致許多蔗農年年種植、年年欠債。由於製糖會社對農民的剝削十分嚴重,後來便爆發了二林蔗農事件。
Nullifidian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所謂的「新式」糖廠,儘管引進了蒸汽機與機械化設備,然而技術職、管理職幾乎全由日本人擔任,台灣人基本上只能當農民、搬運工或雜工,薪水只有日本人的三分之一。高工時、高勞動強度、缺乏保障,看似現代化,本質上還是相當吃人。當時的製糖業確實推動了現代化,建設鐵道、新式工廠、出口貿易等等,然而這些成果卻也是建立在農民被層層剝削的基礎上⋯⋯
立即下載
Nullifidian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不過,進入工廠的瞬間,與其說穿越了時間,不如說模糊了虛與實的邊界⛓️💥
實在太像遊戲場景了。雖說以前也曾去過別處的廢棄工廠參觀,但都不如這所壯觀,或許也不是壯觀,說是細緻入微可能更貼切⋯⋯灰塵的味道,鏽鐵的觸感,踩在懸空鐵梯上的腳步聲,迴盪於諾大的廠房內。不得不說真的很適合作為創作的取景地(ごめん)
Nullifidian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還蠻想看森田光,在這裡挑戰無限流式的生存/競爭遊戲😶🌫️
Nullifidian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由以前的廠長宿舍改建的茶館,女傭的房間貌似比現代人的套房還大🍵
Nullifidian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茶泡飯這種東西竟能如此美味⋯⋯明太子魚鬆或者茸菇,配上香氣沉澱的培茶與煎茶,再佐以昆布鹽或芥末,與朋友們當下就決定之後必須再訪。甜點也同樣令人滿意,雖說當初是想來吃點羊羹,後來最喜歡的卻是栗子蛋糕🌰
當不了手模,可以當機模(嗯?)
山頂洞前前心平氣和
3 weeks ago
哇是橋頭糖廠嗎!
我之前去也很喜歡,如果要二訪又有揪人的話,有個以糖廠為主題的現場解謎遊戲很有趣
叫作日落橋頭
Nullifidian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rosa4268
: 看了一下介紹感覺不錯耶!之後如果跟朋友再去,可以試試看
back to top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