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一年內聽三場蕭士塔高維契最後的交響曲,這首晚期風格濃郁的第十五號是個令人過癮的事情。比較遺憾的是,吳曜宇和高市交今天攜手挑戰這長而複雜的交響曲,卻沒有那個說服人的魔性。
吳曜宇所擅的手法,是在長條的旋律線中以一種戲劇性的浪漫,去營造整個樂曲的魅力。但蕭十五,這首玩具店般的、室內樂般的,充滿元素四處湧現轉瞬消失的交響曲,就讓這長線的鋪陳難以發揮。而對於蕭士塔高維契以緊繃古怪節奏所營造那股對蘇聯政權的嘲弄,或是長而壓抑的低沉所營造的恐懼,吳曜宇也沒抓到這兩個至關重要的要素。這讓這次的蕭十五,未能成長為一個能吞噬音樂廳的深淵。高市交的駐團指揮仍發揮出他跟樂團長期磨練下來的好配合,在元素的轉動與聲量的調擬,這些方面仍是發揮的出色。亦拜此緣故,雖然整首交響曲聽來搔不到癢處,但卻不會一灘死水似的令人窒息。而且吳曜宇今天所做出來的弱音之細美,也讓人印象深刻。高市交在最開頭雖顯得有些慌亂,但越演越順手。可惜的是演奏的雖然完整,但缺少了最核心的說服力,不論是指揮的意圖還是樂團做的色調皆然。
蕭十五開始於第一樂章那兩聲鈴響,彷彿成為人生的戲劇帷幕被拉起。木管群輕飄飄的演奏出來一種玩世不恭的態度,並獲得銅管的延續支撐。與弦樂群弱但帶有遲緩重量形塑了反差,這裡的反差與戲劇感做的算是出色的,是玩具店的裡面藏了太多太多的要素,一時古怪一時又威廉泰爾的,樂團顯然的無法駕馭著快速來回的轉變,聽起來提心吊膽。
第二樂章開場的銅管聖詠固然高遠,前方的小提琴也有漂亮的弱音呼應,但那種「聖殿」般的獨特感受就是無法臨現,徒留大提琴孤寂的吟唱。吳曜宇流動了音樂,卻沒有在慢速下發揮出他最擅長的堆疊,使得後面雷霆萬鈞般湧上的齊奏,儘管響徹卻沒有真正重擊人心的感覺。連續進入的第三樂章則節奏性的機械主題顯得太公整,少了一股蕭士塔高維契獨有的黑色幽默。第四樂章前段華格納似的聲響倒是顯露出了一下吳曜宇的浪漫手法,並延續到後面高雅的舞曲,但最終仍被蕭士塔高維契名為晚期風格的巨物給悉數吞噬。尾奏的弱音在冷靜的客觀下很美,樂團的技術性層面在尾聲也是發揮到極限的所及,但卻缺少了個彷若交代一生的惆悵。
導聆講師張皓閔也正好都是這三次蕭十五演出的講者,每次最終的對於此曲的結論都是「好像講了很多謎團,但卻完全沒有解答」。今年三場的蕭十五,如果應對著謎團之說,聽起來會是如此:
1.呂紹嘉帶著NSO,解答了所有謎團,但指揮笑著跟你說這謎團的背後什麼都沒有。
2.殷巴爾帶著TSO根本不理會什麼謎團,拆了牆壁轉身就走。
3.吳曜宇帶著KSO,很認真的疏離這個謎團,但在破解的過程中發現謎團帶出了更多的謎團,最後只好停了下來。
吳曜宇的蕭士塔高維契第十五號,完成、工整,卻缺少了一種謎題破解般的感覺。
曲目上倒是另外做了有趣的安排,讓《威廉泰爾序曲》這個出現在蕭士塔高維契第十五號交響曲的主題,出現在最前端。這曲目就是吳曜宇的強項,至少前面大半都是。大提琴首席的獨奏先是用輕盈而帶有點光亮的方式,拉開這日出的帷幕。(讚美大提琴首席,今天除了下半場的蕭十五有他苦澀的獨白,這裡還有柔美如光的雅緻。)整個大提琴聲部給出的是一種閒適而愜意的清晨,隨著指揮棒的前進變化著光線。清新的牧笛,強風暴雨的雷鳴,這悉數在吳曜宇那浪漫化的長線鋪墊中湧上。吳曜宇對音量如同劃好精細刻度的,非常清晰的滑動著樂團的聲音,音量的運作讓聲音的層次豐富許多。但最後的士兵進行曲,卻在節奏上有點僵硬。能跟上豐富燦爛的聲部行進,但卻是少了前衝的性格。
至於中間的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可以說是令人坐立不安。樂團在吳曜宇的調控下發揮的出色,但鋼琴獨奏林易真是讓人難受。他有著矯飾性的彈性速度,幅度是過份的誇張。但觸鍵上的過乾過脆,又跟他在慢速時想要做的如歌顯得格格不入。而大量的八度爬行卻像是砸鍵盤一般的彈奏,明明Fazioli 鋼琴有著如玉般的聲響,但是林易彷彿是三歲頑童把玉鐲當成玩具一般的不停敲擊,連快速音群都顯得凌亂不堪。他在第二樂章開頭沉積下來所做的醞釀,卻是溫暖帶有光澤,是個令人享受的片段。但來到後半又是槍砲彈藥一般的在鍵盤上狂轟濫炸,把柴可夫斯基這首能炫技但更能詩意的曲目演的內在貧乏。
至於中間的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可以說是令人坐立不安。樂團在吳曜宇的調控下發揮的出色,但鋼琴獨奏林易真是讓人難受。他有著矯飾性的彈性速度,幅度是過份的誇張。但觸鍵上的過乾過脆,又跟他在慢速時想要做的如歌顯得格格不入。而大量的八度爬行卻像是砸鍵盤一般的彈奏,明明Fazioli 鋼琴有著如玉般的聲響,但是林易彷彿是三歲頑童把玉鐲當成玩具一般的不停敲擊,連快速音群都顯得凌亂不堪。他在第二樂章開頭沉積下來所做的醞釀,卻是溫暖帶有光澤,是個令人享受的片段。但來到後半又是槍砲彈藥一般的在鍵盤上狂轟濫炸,把柴可夫斯基這首能炫技但更能詩意的曲目演的內在貧乏。
撇開前面鋼琴的狂轟猛擊,後方的樂團倒是有優雅的色彩。第一樂章很驚艷的再次聽到,吳曜宇於柴可夫斯基第五號發揮出的千環鎖鏈,一路鋪墊疊加的狂風吹雪。還有第二樂章那揚升的弱音,彷彿看到印象派畫作日出的朦朧,甚至有種《望春風》在徐徐吟唱著,山歌田園般的雅緻,絕對是今日最美的一環。也必須讚美法國號團員,開場的主題豪氣奔放,只能用一個爽字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