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10
說穿了就是你怎麼可以讓我沒多賺你錢(
不然乘客買的是整個航段的權利,
只是放棄乙到丙地的權利而已。

航空公司的說辭我覺得只有在那種pass的狀況才說得過去吧..
例如我用了pass,從A到B跟到C都是一樣的價錢,我明明只要到B卻故意買到C的票,這樣就會使原本B到C段的位子少了一位。但這也是浪費的問題,一般人也不會做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
而消費者現在的狀況是A到B,B到C他都是有付錢的,這跟包裹販售pass,交通公司本來就有預期乘客可能到處跑的狀況不同。
像是我買了一個漢堡套餐,錢當然包含了洋蔥,但我可以做不要洋蔥的指示或者挑掉洋蔥吧
立即下載
航空公司那樣說、我也會想問,那為什麼A到B的票價會比較貴....
要說機場稅還是這個可能性的問題,但A到B的燃油消耗也比較少吧...而且在跳站狀況下也沒讓航空公司多付費用吧?.....
到底....???
amemura
2 weeks ago
班次少?
( e_e)_歸寄
2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問了GEMINI為什麼中轉票(A→B→C)會比直飛票(A→B)便宜
( e_e)_歸寄
2 weeks ago
(1) 樞紐機場 (Hub) 的定價策略
直飛(A → B)= 高需求市場 許多大城市(例如 台北 TPE)是航空公司的主要樞紐 (Hub)。從其他城市飛往這個樞紐的直飛航班(A → B),需求量非常大,尤其是商務旅客。他們願意支付更高的價格來換取時間與便利性。因此,航空公司會對這些高需求的直飛航班收取「溢價」。

中轉(A → B → C)= 低競爭市場 然而,對於那些需要從 A 城前往 C 城(一個較小的「輻射」城市)的旅客來說,他們可能必須在 B 城轉機。 在「A → C」這條航線上,可能有多家航空公司都在 B 城、X 城、Y 城等不同樞紐提供中轉服務。為了搶奪這批價格敏感的旅客,航空公司會激烈削價競爭,導致「A → B → C」的全程票價定得很低,目的是確保飛機在 B → C 這段「輻射」航線上的載客率
( e_e)_歸寄
2 weeks ago
(2) 價格歧視 (Price Discrimination)
航空公司透過將旅客分為不同客群來最大化利潤:

時間敏感型旅客(如商務客): 他們的目的地就是 B 城(樞紐),追求效率,不願中轉。航空公司知道他們願意(也必須)支付高價,因此直飛(A → B)的票價昂貴。

價格敏感型旅客(如觀光客): 他們的目的地是 C 城,不介意在 B 城花時間中轉。航空公司為了吸引他們,提供了非常便宜的「A → B → C」中轉票。

這就造成了一個價格漏洞: 飛往樞紐 B 城的直飛航班(A → B)非常昂貴,但作為中轉站的同一航班(A → B → C 的第一段)卻被包裹在一個便宜的套票中。Skip Lagging 就是利用這個漏洞,只搭乘昂貴的第一段,並拋棄便宜的第二段。
( e_e)_歸寄
2 weeks ago
今天第一次知道www
但是如果是A>C一定比A>B>C貴 真是各種神奇的定價策略
e_ea: 直飛比較貴我反而還能理解喔www因為那也意味著「客戶時間成本的節省」「機上備品量的增加=壓縮了載貨空間」「機組員人數增加造成的成本增加」另外含有「禁飛時間產生的相關成本」「直飛路線的價錢」等等的,所以直飛航班A-C比A-B-C貴我覺得蠻正常的。
但照上面的理由的話,A-B比A-B-C貴就真的是航空公司沒多賺到你錢在7PUPU,講什麼冠冕堂皇的理由(rofl)(rof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