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尼洛 📚
2 weeks ago
#書
#讀嘛讀嘛
《翻轉微積分的28堂課》班.歐林(Ben Orlin)
【微積分與狗狗】
「故事始於2001年。『我從沒想過要養狗,』斐寧斯(Timothy Pennings)說起他初次見到艾維斯的情境。但當那隻一歲大的幼犬毫不猶豫地跳到他腿上,這個數學家決定反正嘗試一下——『養六個月看看』。
這份感情將持續十多年,艾維斯會在斐寧斯的研究室裡打盹,跟著他上課。不上課的時候,人狗二人組喜歡去密西根湖東岸的湖鎮沙灘公園。斐寧斯會把一顆網球丟進湖水裡;艾維斯沿著沙灘蹦蹦跳跳到中途,在撲進水中。」
這讓斐寧斯想起一個微積分謎題〈珍救泰山問題〉:泰山不小心陷進流沙裡,需要珍去解救他,但珍在河的對岸,她要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救到泰山?
latest #18
尼洛 📚
2 weeks ago
一個方法是直接游過去。但珍的游泳速度比跑步慢,這是最快的方法嗎?
或是,先沿著河岸跑到泰山對面,再游過去。這個方法使游泳距離減到最少,但整段路線變得很長。
珍有非常多的方法可以選。
尼洛 📚
2 weeks ago
「遇到同樣問題的艾維斯,有可能選擇最佳路徑嗎?或是像斐寧斯在他的研究論文標題裡的提問:狗懂微積分嗎?首先,我們得定義幾個變數:艾維斯的奔跑速率r;他的游泳速率s;球與湖岸的距離x;以及球在沿著沙灘方向上的距離z。」
「最後是關鍵的決策變數y:艾維斯要截掉多少的轉角。」
尼洛 📚
2 weeks ago
經過一番代數運算,斐寧斯得出這個令人吃驚的公式:
「為什麼令人吃驚呢?與其說是因為公式裡有的東西(一堆符號),還不如說是因為裡面沒有的。它沒有z。」
立即下載
尼洛 📚
2 weeks ago
「接下來幾年,斐寧斯在對學生講話的時候,都會強調這一點。斐寧斯會問:『如果我沿著湖岸往後退10碼再拋球,艾維斯應該怎麼做?』換句話說,如果z增加了,y會怎麼樣?」
尼洛 📚
2 weeks ago
「絕大多數(至少90%)的學生選(b)。但接著斐寧斯會指出,公式裡少了z。缺少就是指這個最佳位置與z無關。無論他以湖岸線上多遠的地方為起點,不管是100英尺、100碼還是100英里,艾維斯應該都會選同一刻下水。」
我直覺也是選(b),拋球點往後挪,入水點就往後挪,但仔細一想才發現這完全沒道理,根本不用因為從比較遠的地方拋球,就從比較遠的地方跳進水裡呀
尼洛 📚
2 weeks ago
「斐寧斯、艾維斯和一個學生幫手在沙灘上忙了一天,樂此不疲地收集數據。」「他追在艾維斯後面,追到狗撲進水中為止,共計35次;他把螺絲起子插進沙地,以標出位置,也做了35次;最後又趕在艾維斯撿到球之前,衝去量球與湖岸的距離,衝了35次。」
尼洛 📚
2 weeks ago
「斐寧斯的公式預測了x(球與湖岸的距離)和y(艾維斯的入水點)之間的線性關係。斐寧斯把35個數據點標在圖上之後(除了其中兩次,急過頭的艾維斯直接跳進水中,因而以『功課好的學生也有失常的時候』這個原因排除在外),發現結果和他的公式頗為吻合。」
尼洛 📚
2 weeks ago
「他把〈狗懂微積分嗎?〉投稿到《大學數學期刊》。主編昂德伍.杜德利(Underwood Dudley)馬上接受了,把艾維斯的照片啪的一聲放在封面上,然後寫信給斐寧斯:『後代的人讀到這篇文章時會說:那時候有偉人。而且他們會是對的。』
這篇論文的天才之處在於簡單易行,就像艾維斯一樣。斐寧斯說:『很可能有一百個數學家在心裡懊惱不已:幾年前我本來可以跟
我的
狗一起做這個的。』」
尼洛 📚
2 weeks ago
「爆雷:狗不懂微積分。不過,天擇是強大的最佳化武器。一隻狗若能越快找到食物,牠(及其孩子)的生存機會越大,久而久之,採取最有效率的路徑的狗在族群中就開始佔有優勢,一代又一代,狗『學會』了微積分。
六邊形的蜂巢使材料消耗減到最少,肺部不斷分支的氣管使表面積達到最大,哺乳動物的動脈讓血液回流得最少,道理全是一樣的。自然界憑著不可思議的本事,通曉了微積分。」
尼洛 📚
2 weeks ago
「艾維斯在2013年離開了。」「裴寧斯告訴我:『剛開始時艾維斯是我當成非常好的朋友的一隻狗,到牠死的時候,牠是碰巧生而為狗的好朋友。』」
end
尼洛 📚
2 weeks ago
【月球與蘋果】
當牛頓在花園中看到一顆蘋果掉落後,他靈光一閃,如果有一顆蘋果從月球那麼遠的位置掉落,那重力會如何發揮作用?
「他約略知道這段距離有多長:如果地球表面與地心的距離是1單位長,那麼月球就在60個單位之外。」
尼洛 📚
2 weeks ago
根據牛頓的「平方反比律」(inverse square law):距離越遠,重力越弱。
距離變2倍時,重力只有原來的1/4。
距離變3倍時,重力只有原來的1/9。
距離變10倍時,重力只有原來的1/100。
「我們那顆勇敢去太空旅行的蘋果,與地核的距離是它那些住在果園的膽小親戚的60倍,所以只會承受到1/3600的重力。」
尼洛 📚
2 weeks ago
「在地球表面的附近讓蘋果落下,它在第一秒會掉落4.9公尺,差不多是位於二樓的窗戶高度。從月球距離的高處讓我們太空蘋果落下,它在第一秒只會掉落1毫米多,大約是一張完好信用卡的厚度。」
尼洛 📚
2 weeks ago
把這顆蘋果拋出去後,它會順著一個弧線前進,如果只看這道弧線的一個「幾乎無窮小的瞬間:1秒……在這麼短暫的間隔裡,軌道的弧線不妨就當成直線。」
「我們在這裡標出的距離,是這顆蘋果在只靠重力設備的情況下會掉落的距離。」
尼洛 📚
2 weeks ago
1.35毫米是蘋果往地球掉落的垂直距離。
尼洛 📚
2 weeks ago
「牛頓的下一步是乾淨俐落的幾何論證。我們已經構成了一個小的直角三角形,現在想知道它的斜邊長(即最長邊的邊長)。所以我們把它嵌進一個邊長比例相同的大直角三角形裡:」
尼洛 📚
2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因為兩個三角形的形狀相同,所以對應邊比例:
不知道這裡為什麼作者要改用這個比較精確的781542公里來算,用第一張圖的384000公里和6400公里也一樣可以算出1.027公里。
尼洛 📚
2 weeks ago
所以,月球(蘋果)真的每秒移動1.027公里嗎?
月球繞著地球的路徑約為2,451,712公里(下圖我用384000公里和6400公里來算,書裡是用781542公里):
每秒移動1.027公里的話,2,451,712公里除以1.027公里,要花2,387,256.09秒才能走完一圈。2,387,256.09秒就等於 27.6天,也就是月球繞地球一圈的天數。
「這個數字以驚人的精確度證實了牛頓的理論:月球真的像巨大的五爪蘋果一樣落下」。
end
back to top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