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r(冒業)
1 weeks ago @Edit 1 weeks ago
探偵小説の様相論理学 | 小森健太朗 |本 | 通販 | Amazon
上個月跟朋友吃飯,提到我仍不太懂小森健太朗將「模態邏輯學」和21世紀推理小說放在一起是在搞什麼。

他將萊布尼茲的「單子論」和日本次文化裡的「世界系」做連結(因為不少作家如西尾維新的推理小說都很有「世界系」風格),再加上自萊布尼茲開始的「模態邏輯學」。結果看起來變成了「心理性(內宇宙?)的模態邏輯學」而不是在處理「可能世界」。如此就看不懂要扯上模態邏輯學的原因何在。

最近因為要取材便拿出來重看,看看有沒有新的體會。
latest #9
Faker(冒業)
1 weeks ago
我自己粗疏的推論是:小森是在用「模態邏輯學」去討論他提出的「偵探小說三大公理」中的第三公理。

三大公理之前有在文章裡面提過:

1. 敘述的真實性的保證
2. 偵探存在的保證
3. 兇手行動合理性的保證

從前第三公理是根據20世紀的倫理觀去理解,會假設兇手的行動都是有明確的動機和規則。而偵探是藉此去模疑兇手的行動,從而鎖定真兇。

可是到了21世紀,隨機殺人魔、傳統價值觀鬆動等影響下,過去對於兇手「合理性」的假設已不成立。

隨之而來的是兇手的行動往往有著「隨機性」或「多重可能性」,於是無法再用線性的「因果推論」或「規則推演」,而是要加入「模態」去處理兇手的「心理」(單子?世界系?)。

然而這樣為何要扯上「模態」,而不是「機率統計學」等其他工具,就令我不太理解。
Faker(冒業)
1 weeks ago
當然純粹覺得起名「模態邏輯學」比較帥氣也是一種解釋,但這也太中二了。
Geoffr
1 weeks ago
之前讀了您的後期昆恩問題系列文章後就很想吐槽他... 『三大公理』這個命名也跟「公理系統」本來的意思不同,跟濫用哥德不完備定理是一樣的

關於模態邏輯,在型式邏輯裡,模態的意思跟語言學裡的模態不太一樣(看了一下目錄,確實是在講可能世界的推論應用)。我的粗略理解是,解謎的過程就是利用可能世界推論來從各種「世界可能是如此」(也就是各種真相的可能性)得出「世界必然是如此」(也就是真相)
立即下載
Faker(冒業)
1 weeks ago
URTin: 他其實有提過偵探小說的邏輯不是形式邏輯,還包含了社會倫理層面面,叫公理的原因大概也只是因為那是作者+讀者有共識的前設(所以是有「公共性」的),你可以把他的「公理」是「集體(有意無意)同意的前提」即可,不用深究跟形式邏輯裡公理的異同。
Faker(冒業)
1 weeks ago
另外我正是因為有看過模態邏輯學才不太理解他是怎麼把兩者連起來,因為他舉例的作品都不太看得出模態邏輯在裡面解謎的作用。
Geoffr
1 weeks ago
faker102: 謝謝回應
偵探小說的邏輯很豐富,這不阻礙我們把形式邏輯作為工具來分析呀 (thinking)

然後抱歉我書讀得不多,想請問一下他舉的例是怎麼樣的
Faker(冒業)
1 weeks ago
URTin: 沒錯,形式邏輯還是能作為工具(比如井上真偽的《戀與禁忌的謂詞邏輯》就真的用形式邏輯去檢視三宗案件的合理性。

不過推理小說的確採用更廣泛的邏輯(主要是日常語言裡進行因果推論的思考方式)。

至於他舉的例子其中之一是古泉迦十的《火蛾》,這部小說是用十二世紀伊斯蘭教裡的蘇菲主義作為主題,謎題到底來是回到了修行者自身的心靈詰問。

其他例子也是類似,所以究竟它們跟模態邏輯的關係在哪,我還在消化中。
Geoffr
1 weeks ago
哦哦,難怪你會說「心理性」
謝謝,我找些資料看看
Faker(冒業)
1 weeks ago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