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天緒 ✺ 忙碌小狗
1 weeks ago
【記錄】
因為收到了很棒也很溫和的心得回覆,所以來聊聊《Re-mind》,或者說餐酒館系列的書寫。
先說明一下,我會關回應,因為這是我個人的記錄與省思,所以不希望這則噗的主軸變調,還請見諒。不過我的心得表單或是其他日常噗都開著,有什麼話可以去那邊說,只要注意尊重就好
Responses
disabled
for others than plurk poster
天緒 ✺ 忙碌小狗
1 weeks ago
@Edit 1 weeks ago
一直以來,餐酒館系列的故事要素都是人物故事與酒類知識,而餐酒館內角色處理問題的方式,則是以酒或以歷史喻人,並且突破議題。所以知識的加入,不只是環扣餐酒館這個空間,也想扣緊故事內的核心意識。
為了一本刊物——甚至是單篇——所做的考據,絕不只是後記所寫的那些,畢竟我作為外行入門,還需要實體書的支撐與輔助,才不會與現實失真得太嚴重。所以事實上,內文的知識已經是在廣泛理解後進行的擷取,而非顯擺,或是囫圇塞入。
天緒 ✺ 忙碌小狗
1 weeks ago
在《Re-mind》一書裡,我出於個性解讀的考量,將後家設定為一個餐酒館外部的角色。後家陌生於酒品領域,所以在設計對話上,就得從知識的基礎開始,逐步讓他認識氣泡酒是什麼模樣,進而穿入本質,才不會顯得認識的進程太過跳躍。
我盡可能地在每章都放入至少一個範圍的知識量去鋪陳,只不過有時會陷入「應該釐清A、認識B、並且理解C,這樣會比較完整」的迷思。
天緒 ✺ 忙碌小狗
1 weeks ago
@Edit 1 weeks ago
在內文中,為何會提到Sparkling/Sparkling wine、為何還會提到Happy hours,是因為不只是後家兼光自己有議題應該處理,作為顧客造訪的和泉守也有自己的議題應該被點名。
只是我這回沒能處理太細,導致讀起來較為發散,知識量堆疊起來後,反而遺漏了應該將其更緊密地串連在一起這件事,這點我個人在出刊一個月後自行閱讀時也隱約有發現,但看待自己的作品總會有認知上的盲區,所以真的很感謝有讀者提出這點。
以往餐酒館系列都是萬字以內的單篇合集,現在變成內容量是三倍以上的故事以後,變成是我沒能抓清篇幅能放進多少容量的知識。
為了維持這個系列的風格,並且也讓大家也讀得開心,我會再更審慎地注意這件事。
立即下載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