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這個YouTube影片的總結:
本集【#博音】EP175由曾博恩主持,邀請了功能醫學專家陳君琳醫師,主題圍繞「你的個性其實來自身體?測甲基化居然比 MBTI 還準」展開,深入探討身體健康、過敏、慢性發炎與基因甲基化對個人身心狀態的影響,以及功能醫學如何透過精準檢測,幫助理解和調理身體,進而改善生活品質。
影片一開始,曾博恩分享自己過去一段超強度的巡迴演出經歷,幾乎一週內跑遍澳洲五個城市,時差、頻繁飛行給身體帶來巨大壓力,這讓他感受到「No Man is an Island, He is an Ecosystem」這句話的真實性——人體不只是單獨存在,而是與無數微生物共生的生態系統,環境變化直接影響身體的平衡與健康,像是水土不服、排便不順甚至生病,都是生態失衡的反映。
接著,節目引入陳君琳醫師,介紹她的背景與專長:家庭醫學出身,專注於預防醫學及功能醫學。陳醫師解釋功能醫學的概念:它是預防醫學的一個分支,強調在疾病尚未發生前,透過實驗室檢測與生活習慣調整,讓身體機能維持正常,避免疾病產生。功能醫學起源於1990年代,由生化學博士Jeffrey Bland提出,主張人體許多反應都是生化化學反應,當這些反應順暢時,身體可以健康運作,反之則容易產生疾病。
在節目中,曾博恩透露自己參加「Pita格格的體態改造計畫」後,透過功能醫學檢測發現自己身體有多項問題,於是邀請陳醫師來現場解說,兩人主要聚焦在三大主題:過敏源、賀爾蒙失調,以及甲基化狀況。曾博恩坦言,雖然他平時不太注意自己的健康飲食,但這次檢測讓他對自己身體的「故事」有了更清楚的認識。
### 過敏源檢測與身體反應
節目重點之一是過敏源的檢測與解讀。曾博恩分享自己鼻子經常塞、容易流鼻水,長期依賴抗組織胺藥,卻不清楚真正過敏源為何。檢測結果顯示他對奶蛋類(牛奶、雞蛋)過敏指標爆表,這對他來說非常驚訝,因為這些食物本是健康且營養豐富的日常飲食。此外,他也對塵蟎、貓過敏,但對狗則無過敏反應,解釋了他為何偏好狗。
陳醫師區分了兩種過敏反應:
1. 急性過敏(True Allergy,IG-E介導):這是典型的即時過敏反應,可能導致嚴重症狀如氣管收縮、休克等,通常需要嚴格避免過敏原。
2. 慢性過敏(過敏敏感,IgG介導):是較為隱微且長期的免疫反應,會引發身體慢性發炎,進而造成疲憊、腸胃不適、腦霧(brain fog)、情緒焦慮等症狀。
這類過敏反應發生在接觸後數小時至數天內,較難察覺。
關於IgG過敏,有些醫學界仍有爭議,因為IgG反應有時可能代表耐受性而非過敏,但臨床上透過排除飲食法避開高IgG反應食物,確實能降低發炎指數,改善症狀。曾博恩表示,他在避開奶蛋類後,身體狀況明顯改善,但這種排除飲食屬於階段性調整,3到6個月後可以逐步嘗試重新引入食物。
### 為什麼身體會對健康食物過敏?
陳醫師說明,壓力、抗生素濫用、止痛藥服用及腸道疾病會破壞腸道屏障,造成「腸漏症」(Leaky Gut),使未完全分解的食物分子進入血液,引發免疫系統反應,導致過敏敏感。腸漏症像機場安檢鬆散,允許不該入境的物質偷渡入身體,這是慢性發炎與過敏產生的關鍵原因。
### 基因甲基化與個性關聯
節目中還提及基因甲基化的檢測,指出甲基化狀態與身體代謝、情緒、個性密切相關,甚至比傳統的MBTI(人格測試)更能準確反映一個人的本質與健康風險。甲基化是基因表現調控的一種機制,透過檢測可以了解身體在環境壓力下的反應能力,並針對性做飲食與生活調整,提升身體功能。
曾博恩分享,透過這次檢測,他不僅了解身體狀況,也對自己的個性與行為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並開始嘗試用功能醫學的角度去調整生活,期待改善身體狀態與精神面貌。
### 功能醫學的價值與展望
陳醫師強調,功能醫學是一種以精準檢測為基礎的整體健康管理方式,重視預防與早期介入,並結合營養、生活習慣調整,針對每個人的體質與環境因素,制定個人化的健康方案。
這不僅能預防疾病,也能提升生活品質,尤其適合現代人面對複雜環境壓力與慢性病風險。
節目最後,兩人提醒觀眾,健康管理不是一蹴可幾,而是持續調整與監測的過程。功能醫學提供了科學且細緻的工具,幫助每個人探索身體的真實狀況,找出隱藏的健康問題,並透過合理方法改善,讓身體成為支持個性與生活的強大基礎。
---
總結來說,本集內容豐富且深入,從曾博恩的個人體驗出發,結合陳君琳醫師專業解說,詳盡說明了功能醫學如何透過過敏源檢測、腸道健康與甲基化分析,揭露個人體質與健康狀況背後的科學原理,並指出這些檢測與調理方法對於改善慢性發炎、過敏問題及提升整體生活品質的重要性。對關心健康、個人化醫療及身心整合的觀眾來說,這集節目提供了非常實用且具啟發性的資訊。
(影片長度超過免費使用者最大長度,僅總結前15分鐘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