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Ask
1 months ago
[雜談]在閱讀以近未來為背景、基於現實世界的舊科幻遊戲設定時,當讀及年表之類部份,總是偶爾(或是經常)會有尷尬感,例如說《GURPS 超人類太空》或是《Cyberpunk 2020》等等。

創作者前輩們總是對未來有著奔放的想像,包括科技發展與世界情勢變化,而尷尬感主要來自於當年份已經追上設定時,就像是1988年上映的動畫電影《AKIRA》故事發生在2019年,動畫《新世紀福音戰士》的第三次衝擊應當在2016年發生,當讀者或觀眾安然度過該年份後,回顧起來就有些戲謔。

產生這種感嘆是,看到現在距離強尼·銀手用核彈炸了荒坂塔的2023年也過了兩年啊。

另外是,即使過了三年,聽到這首歌還是撐不太住⋯⋯。Cyberpunk: Edgerunners | “I Really Want to Stay At Y...
#Game
DarkAsk
1 months ago
《超人類太空》的時間線中國與台灣在2022年統一⋯。
啊嗚封狼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奇科幻小火堆本周主題的火星紀事,裡面的時間線是2002-2026 XD
DarkAsk
1 months ago
只到明年那不是很快就結束了嗎?(喂)
立即下載
啊嗚封狼
1 months ago
DarkAsk: 而且還發生了全球熱核戰orz
DarkAsk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urochordate: 當年(?)美蘇冷戰時期,雙方爭相進行核子競賽試爆,時間約莫是1950年代,在核威脅的想像陰影下誕生了「原子恐懼(Atomic Horror)」這個恐怖作品的子類別,包括核災難、輻射突變、外星人入侵(?)、大毀滅後廢土等要素,最為著名是1954年的《哥吉拉》,受核恐慌啟發而以此主題的遊戲則是1997年桌上型角色扮演遊戲《異塵餘生(Fallout)》,後有改編為電子遊戲。

在當年(?)核恐慌的影響下,許多作品都加入了這樣的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