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bi🐳
1 weeks ago @Edit 1 weeks ago
一些思考,很亂。
如果他們不能再現自己,那他們就必然被他人再現。
支持某個議題,必然支持贈送大禮包,必須要支持其他被包裹的議題,不然會被排除。
現在的社會運動,越來越不在乎議題的主體性。
而是以拼布的方式,包裹式的去推動。但這是一種意識形態嗎?
就,我們是否要將弱勢視為一個共同的「弱勢」主體。
而,社會運動是否必然要整合、串連成一個意識形態。
先不論弱勢的定義,也先不論他們是否會在其中彼此權力競合。
弱勢群體的階級鬥爭,是很典型的馬克思主義的概念。
但,我有兩點思考:
1. 是否有更弱勢的弱勢,不被檯面上的「社運弱勢」群體所包含的共同體所接受。(譬如身心障礙、高齡者) 2. 在包山包海的弱勢主體中,是否真實的需求能被突顯。
latest #15
Rabi🐳
1 weeks ago
嗯...如果社會運動必將延續的話,那確實只能跟別的議題站在一起。
Rabi🐳
1 weeks ago
但我又很好奇,站在其中的立場是甚麼呢但我又很好奇,站在其中的立場是甚麼呢?
@.tw.
1 weeks ago
ajonging: 去問 主辦人
立即下載
Rabi🐳
1 weeks ago
DanDaiSan: 沒我沒有要知道答案,如果有遇到我會去問問。
快樂猹猹
1 weeks ago
那個共同的弱勢主題大概就是他們後來不停使用「交織性」這個詞的原因吧?
為了擴大「弱勢」的人數,把越多人串聯在一起越好的概念
最後就成為大禮包,議題的支持之間無法切割,不同議題一直看到同樣的人出來說自己就是案例
Rabi🐳
1 weeks ago
palmcivet: 有道理。
Rabi🐳
1 weeks ago
palmcivet: 但就像巴勒斯坦和跨性別一樣。議題主體是可以「交織」的嗎?
~關心~
1 weeks ago
覺得以正常人的邏輯應該是不行,但這是他們實驗過最有效的做法了,所以會邊荒腔走板邊繼續下去
就像跨跟同各自的核心主張走到根本相互對立之後,還可以持續站在一起很長一段時間到近期才開始讓分裂浮上檯面,跨性別跟巴勒斯坦大概也可以被迫交織在一起直到任一方失去利用價值
我覺得2.的部分,真實的需求無法被突顯,因為每個群體所處的現實不一樣,對真實的需求也不一樣
但它們對需求仍然有一套共通的概念——我要被看到、被照顧到
厭世石頭
1 weeks ago
所謂的交織性只是一種話術,聽起來好像很厲害但也沒什麼根據吧
叫大雜燴還比較簡單好理解(unsure)
厭世石頭
1 weeks ago
不管聽起來多麼的學術性,很有道理的樣子,一切的目的就只是人多壯膽,人多好辦事
快樂猹猹
1 weeks ago
他們會說可以
就像是他們現在發現巴勒斯坦兒童兵實際有殺人導致道德疑慮之後,改喊巴勒斯坦酷兒被迫害一樣
一切都可以講成交織性
厭世石頭
1 weeks ago
他們也不會提這鍋雜燴裡的群體其實也會互相踩踏
快樂猹猹
1 weeks ago
如果大雜燴裡有弱勢出來抗議,他們只會說不要弱弱相殘XD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