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幫朋友探索對於畫畫的一些焦慮恐懼,似乎是小時候、老師面對那時小小孩的朋友交出的成果都傾向用負面表述:「你太粗心了」、「很可惜還不夠好」
這讓我也開始回想自己以前求學時,美術方面師長給我的回饋,我幾乎都想不起來什麼負面回饋,國小比較有印象的都是直接改畫,高中進入美術班也都只是單純對畫功提出建議、偶爾上手改畫
所以在思考,除了小孩子恢復力跟天生性格,還有獲得的正向與負向回饋比例有差外,那些會對我的畫提出具體想法的都是藝術專科出身的老師
很大可能就是,學藝術之後就會內建「美不是只有單一標準」的觀念吧
很認同姚瑞中老師說的:
學藝術最重要你要先認識說你是誰,
你在看清你自己的慾望、你的情感、你的愛恨情仇,
你要很清楚,
然後你要對於東西很客觀超然,
這是蠻難的。
這段我能感受到對於差異的接納包容與溫柔,所以才很難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