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 覺得
1 weeks ago
明明徒步兩公里的路程最後還是叫了車、走路三百公尺的餐廳因為需要橫越馬路而放棄前往。深刻的意識到如果道路不方便行人步行,交通與經濟也會連帶惡化吶。
行人就是密度最高的消費模式沒有之一,十年來總是這樣主張,總是被反駁說你看台灣的機車怎樣美國的drive thru 怎樣,但台北也示範給你看,有了地下街誰還要特地爬上去地面,然後過馬路冒著被撞死的風險去消費 =w=
(台北的行人路權這幾年有很顯著的改善就是
Rin
1 weeks ago
在台北好常遇到這種事情(尤其是北車、市民大道周邊),外地人常常以為有馬路走個兩三步就找得到越過的方法,最後都是要繞好多路才能抵達
地下街有冷氣,戰時可以當據點,怎樣挖怎樣錯就是這個都市的寫照
立即下載
🍁🌰RS
1 weeks ago
ucangodiedie0213: 我覺得在東南亞感觸尤其明顯
發文的時候人在幾乎沒有人行道、車流超級大又混亂的圓環旁邊,大概就是想到要跨過基隆路正氣橋就放棄了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