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
2 weeks ago
閱讀心得 | 打開演算法黑箱 | 作者 Hannah Fry | 翻譯 林志懋 | 臉譜出版
https://images.plurk.com/g5E41SgIrsiG9Fw0dalgu.jpg
不需要具備相關知識就能理解書中內容是一大優點,畢竟是在探討演算法對社會及人類的影響,並不是介紹各式各樣機器學習的方式和原理。我自己很喜歡作者簡單舉例何謂貝氏定理(還有她對貝氏定理的推崇),也淺顯易懂解釋類神經網路、隨機森林的狀況。作者在書中也提出自己對一些演算法現象的看法,例如ーー

透過機器學習,演算法創作一首類似巴哈風格的音樂,並且由人類鋼琴家演奏,這位鋼琴家一共表演三首曲目,第一首是巴哈較為冷門的鋼琴曲,第二首是音樂教授依照巴哈風格所譜寫,第三首是演算法譜寫的作品。然後請聽眾猜猜哪一首是巴哈的作品,投票結果是第三首。
latest #9
★醬★
2 weeks ago
音樂教授崩潰,製作巴哈模型的人也崩潰,然後作者也在書中表明她的立場「真正的藝術是關於人跟人之間的連結、關於情感的溝通」。我想她可能無法理解有些人寧願跟GPT聊天,也不想跟人類談話.........
★醬★
2 weeks ago
那麼回到基因演算法生產的音樂好了,這個議題我在2023年Vol.147的BBC Knowledge雜誌上看到類似的文章,裡面談到2019年墨西哥市坎托拉音樂廳曾有舒伯特未完成交響曲AI完成版的演出,由AI譜完當年舒伯特沒有完成的部分。也就是說觀眾在知情的狀況下欣賞演奏,就結果而言褒貶不一。而這場演出的作曲家(或者應該說使用AI編輯的作曲家)在雜誌上發表他的想法:
★醬★
2 weeks ago
「作曲者可以決定曲子聽起來是什麼樣子,但決定其意義的是聽眾。我們賦予音樂的意義是很關乎情境的,在於曲子與人生中其他因素有什麼關係,若沒有情境,音樂就像一場沒有規則的比賽結果。不論創作的方式如何,音樂都無法傳達給真空中的聽眾。身為聽眾的你將音樂與自己的人生產生關聯,才讓音樂有了情緒。」
立即下載
★醬★
2 weeks ago
這是比較中性的回答。
打開演算法黑箱的作者似乎對AI創作非常不以為然,雖然我個人還滿愛她藉由引述他人的評論來嘲諷大眾流行音樂有夠愚蠢(例如菲董Happy這首莫名其妙的歌為何可以上排行榜www)。
★醬★
2 weeks ago
作者在書中輕描淡寫的提到國際計劃OpenWorm(開放蠕蟲),這個計畫是模擬秀麗隱杆線蟲的大腦(書中註解是這樣),實際上團隊的雄心壯志是模擬整隻秀麗隱杆線蟲,有興趣的人可以造訪網站。
★醬★
2 weeks ago
恰巧秀麗隱杆線蟲我也稍微略知一二,是目前世上唯一人類完全理解大腦連結神經結構的生物,同時也掌握生命週期和發育期的多細胞生物。秀麗隱杆線蟲在幼蟲期有個特殊狀況,食物短缺或環境不利時有所謂的dauer型態,暫且稱為耐久型。耐久型的秀麗隱杆線蟲不會老化,並且維持休眠狀態長達四個月左右,附帶一提,秀麗隱杆線蟲的壽命大約2~3週。一旦獲取食物一個小時後,秀麗隱杆線蟲便會脫離耐久型態,然後繼續接下來的生命史,耐久型期間完全不影響生命週期。
★醬★
2 weeks ago
依照目前OpenWorm的進度,還在拓荒時期...........不過2012年人類就成功弄出只活在電腦裡的黴漿菌,所謂的虛擬生物(無誤),而且還能進行細胞分裂。人類對黴漿菌的理解相當完善,2010年的時候就有人造黴漿菌誕生在實驗室裡,是世界第一個人工生命,取名為Synthia。
★醬★
2 weeks ago
來講一下閱讀這本書發生的兩個插曲好了。
①作者在註解裡幫好朋友ADAM RUTHERFORD打廣告,推了人家的著作《每個人的短歷史A Brief History of Everyone Who Ever Lived: The Stories in Our Genes》,剛好噗友也有推薦,我就買來看了,現在還在嗑。
②作者提到用於犯罪學的地緣剖繪演算法,覺得很有趣,詢問在警界的朋友,他推了某位教授寫的犯罪剖繪,等閱讀完再跟各位分享。
★醬★
2 weeks ago
謝謝閱覽。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