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洛 📚
2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書 #讀嘛讀嘛

《滯留太空679天》瓦雷利‧波列柯夫

「地球上所存在的熱對流或比重不同氣體間的對流現象,在無重力狀態太空中便無法存在。氧氣與二氧化碳氣體分別有不同的比重,人類的呼吸或自太空站室內的材料中散發出水蒸汽及其他的混合氣體也是如此。

因此,假如這些氣體無法形成對流,太空站內部將到處形成各種氣體的滯留區。在氧氣產生源附近幾乎全是氧氣,太空人附近則將由於呼吸中所含的二氧化碳而形成二氧化碳區。」
latest #6
尼洛 📚
2 weeks ago
「若氣體間不相互攪拌則可能引發事故,也就是太空人將由於缺氧或二氧化碳中毒,或因有微量的有毒氣體而引起中毒事件。再加上在無重力狀態中,若未進行空氣的攪拌,散發的熱氣也將聚留於某一區域,例如太空人進行跑步或張力運動的『運動場』便聚集多量的熱氣。

爲解決上述問題,與『和平號』泊接的『聯合號』太空船內部以及『和平號』複合構造體內部的各主要區段,到處皆裝設攪拌裝置以進行空氣的攪拌,並設有通氣口,換氣設備終年不停的運轉。」
尼洛 📚
2 weeks ago
「在進行上述的攪拌動作時,熱氣得以分散至各個區域,許多散熱器將設備中產生的熱量帶出,在經攪拌後使太空船或太空站牆壁獲得加溫以免過冷。當然,若由於事故而導致換氣設備停止運轉時,將引起何種問題讀者想必知道。」
尼洛 📚
2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例如,在我的經驗裡,便可以憶起一九九四年十二月的那次事故。當時,太空站的航行控制系統引起相當嚴重的故障,無法進行有效的控制使太陽能電池盤面向太陽,因此電力供應極度不足,導致許多通風系統無法啟動。

爲了避免在太空站中形成二氧化碳的聚集區域,便像深水中的魚一般不停游動,利用身體以及衣服進行空氣的攪拌,才使所有的組員能夠正常呼吸並從事相關的檢修作業。」
立即下載
尼洛 📚
2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睡眠時也極不便,睡眠超過十五分鐘以上時,頭部周圍便形成二氧化碳雲,造成呼吸困難而甦醒。這時也只能以厚厚的操作規則當扇子,用力揮扇使二氧化碳擴散,否則又得開始以游動方式進行空氣的攪拌,來維持組員正常的呼吸。」

原來在太空船中需要攪拌空氣



— END —
尼洛 📚
2 weeks ago
整體太平鋪直述,有點像在讀工作簡報
尼洛 📚
2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同樣都是太空人傳記,覺得還是那本《我在太空的340天》有趣多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