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任務(10/11)
一音萬象:馮勇智 × 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https://images.plurk.com/6RHKwEjMXZOU9FbGIeFbBV.jpg
latest #7
馮勇智拉奏的時候彷彿是在手裡的那把大提琴藏了一盞探照燈。不對,根本是藏了一顆小太陽。他的琴聲有著耀眼的光彩,彷彿一隻金烏嘹亮的啼鳴,即使是雨夜仍因為聲響亮的像是白晝。
這位年輕的大提琴家將巴赫處理的令人無比振奮,他的琴聲僅僅帶有一點點的木頭色彩,更多的是講究聲響的共鳴去震盪整個格局。他的拉奏聽起來沒有過於嚴肅而學究的沉悶,或是太多壓抑的情緒,而是耀眼而快樂的將一個個音符凝練成為一道道光芒射出去。非常有挑戰性,而且得說現代性的聲響。將一把琴的多聲部,同步維持著旋律的美感,又以多樣的光線深淺變化,去營造三套組曲的層次差異。而且他對於舞曲是有牢固的把握,三套組曲他都像是在跳舞一般極富韻律的拉奏。即使一音萬象的表述了幻境,卻又回扣本題的將舞曲該有的肢體表現出來。
第一號組曲在我聽來竟有種山水園林的感受。而且不是枯山水的空寂,馮勇智的山水是富麗堂皇的,想來他的心象世界會是富足而多樣。因為第一號組曲六個樂章,竟是源源不絕呈現鍾靈毓秀的景貌。前奏曲的輕鬆與謝意,彷若一個鳶飛魚躍的生命耀眼。輕點輕靠的低音,彷彿是白鳥輕掠水面留下的漣漪,用擴散的放射於空氣之中。阿勒曼以主旋律為主畫筆,朦朧了後方聲部的山巒,彷彿煙雲換為殘響朦朧了整個意境。庫朗快速而多變的音群,彷若滿園花蕊奼紫嫣紅,各自托放著獨屬於自己的魅力。偶爾特別耀眼、突出的嬌花,被長音的掛留吸引眾人的注意。薩拉邦德則如湖畔垂柳,圓滑的樂聲上下起伏如柳樹枝葉塑成的拱弧,又像是隨風擺盪的自然搖曳。
立即下載
那小步舞曲是么兒在池子裡嬉戲,這裡跳一下那裡噗一下,聲音點點的像是水花躍出,又在中段躡手躡腳的彷彿想要偷偷惡作劇。吉格音符向上奔放著,卻又帶有一絲烈火的紅。滿面山坡的楓紅正爭相向天空伸展,貪圖一絲最燦爛最奪目的光芒。
第五號組曲則以嚴厲的長音拉開,比起第一號的光明燦爛,第五號帶有更強烈的深邃。弓根用的幅度比較起來是整場最多,豐厚而有點深意的聲響貫徹了六個章節。他的賦格確實少了點厚度,但其中貫穿的線,卻是串起了了全局。彷彿最耀眼的光芒背後會有最漆黑的陰影,第五號組曲在馮勇智的刻意烘托下,更顯得那些突出而宏亮的共鳴帶有墨色。他略帶苦澀的走過了這段樂章,在最後一音彷彿解脫般的將雙手頹然放下,釋放最後的殘響。
第六號組曲則作為最耀眼、光彩的收攏,更在前半部分妝點了精神性的莊嚴,使得這音響性表現強烈的組曲更富神秘。前奏曲輝煌而燦爛,像是聽一場榮耀頌歌。神奇的是,馮勇智同時還能用音色的深淺和音量的差異,去形塑彷彿Back stage般的前後層次感。又有著強烈的共鳴,彷彿在教堂般的充滿環繞的殘響。阿勒曼先是如焚香般靜謐擴散,在察覺之時已然被和藹靜心的聲響包圍,隨後的轉換出了溫柔又恬靜的一響,彷彿是自教堂穹頂灑落的暖光。薩拉邦德的琴聲上湧與下落,彷彿將光的波動緩緩的擴張。嘉禾舞曲則如甩灑般的將音符拋出,中段則拍翻揉捏捏麵糰似的擠壓,拍打出了以光為佐料、以音符為本體,彷彿光療般舒服的聲響。隨後的吉格尤以奔放如火,狂野似風,層層疊浪的迎接最後的一響。
用著立體而多層次的聲響,馮勇智完整的建構出了屬於他自己的巴赫無伴奏組曲。有些快意瀟灑的片段確實快意到略微混濁,有些能夠紮實賦格也顯得太過纖薄。但何妨呢,馮勇智填補巴赫這套大提琴獨白的方法,是用奪目的光芒去寫就。閃耀如斯,聽者當然很幸福。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