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undance 作者不愧是有在紐約客寫東西啊!
就是拉拉雜雜很沒有重點!
我昨天在在抱怨Apple News 害我不小心看了一篇紐約客的文章
Can the Golden Age of Costco Last? — The New Yorker我一直在等他告訴我can the golden age of Costco last
結果他講了半天都在講 Costco 有多好,和他的童年連結有多深,然後接著一堆人回憶美好的 Costco 經驗。我就⋯標題說好的危機呢?我以為 Costco 幹了什麼事犯了什麼眾怒大家都不愛他了,結果看到我失去耐性不想再看之前都沒有。
他標題可以寫我和 Costco 不得不說的一百個童年回憶啊!
好的,這本書的1-3章就是讓我覺得作者你很囉唆,what’s your point,跳來跳去
    
      
        我昨天看完了intro
第一章我看到現在講 housing crisis,到大都市機會比較多可以促進階級流動,但現在太貴了低收入者反而離開於是加劇了貧富差距;Zoning 然後居民可以抵制後進者
感覺他講了半天還沒講到什麼新東西耶⋯
然後他現在筆鋒一轉講誰大學畢業演講如何如何
是否我讀的太慢
    
      
        他現在開始講新政了
然後講戰後汽車成長了多少
我還以為他要好好解析一下housing crisis 結果看來是沒有
難道他這一章其實是要抨擊迷信成長的美國人?
話說我要順便稱讚一下美式資本主義時代,內容深入一百倍,不愧是經濟史專家寫的
    
     
        我是有懷疑是不是我英文閱讀速度太慢導致我覺得一直在等他講什麼🤣
現在講完了寂靜的春天開始在講環保法規
所以我想 housing crisis 應該是沒有要繼續講了
    
     
        欸終於繞回來了,因為環保法規限制了permit
啊我知道了,他寫作方式也是走不預告行程的導遊風
所以他沒有先講housing crisis 問題原因123,分開闡述
也是繞來繞去的
    
      
        第二章一開始講乾淨能源⚡️
是說他在講風力和太陽能,我以為他會順便討論一下高峰/離峰電力不均的問題,但好像沒有要⋯?他倒是講了電力輸送的問題。還有不同州可能乾淨能源產能不一樣多,從而產生政治問題
但這個不是乾淨能源也一樣啊,也不是每個州都產油啊,有些州石化原料比較多就成本比較低啊
    
     
        欸,怎麼突然跳到social welfare system
我覺得他沒有把他的論點之間的關聯寫出來耶
前面寫電網的transmission然後跳到 welfare system 然後跳到氣候變遷我們要build more,就感覺跳來跳去
他在序章在說 democrats 太重視 demand 而沒有重視 supply,他在這裡應該好好再重申一下立場啊
 
 
      
   
        第一頁是講電網transmission
第二頁突然講大家都和丹麥比福利制度作為政績
然後第三頁並沒有一個連接詞說「其實不需要比福利制度,應該有不同做法」,就直接講氣候危機需要不同做法
就這三頁沒有轉折連接詞耶,感覺三段話剪貼在一起
他也不給理由為什麼不應該看福利系統的應該看建設。然後就開始講基礎建設,和第一頁的乾淨能源和電網都沒關係了,也沒有一個把他們收在一起的成為一條線的橋樑。
就像我說的,應該重申一下他序章的立場啊!
    
     
        哦現在要講加州高鐵了
看到紐森出場我就想dis
高鐵會爛尾就他啦
雖然他這一章分析了加州高鐵蓋不下去的很多法規限制,利益團體
但是我覺得紐森也是 Dream doomer
一條 SF - LA 的高鐵被他搞成 Marced - Bakersfield
完全沒有dream selling 啊
他還不如全部砍掉算了
如果是SF- LA大家可能還願意追加預算
Marced - Bakersfield 根本就苟延殘喘的殭屍計劃
做的人也沒熱情 選民也不會有興趣繼續支持啊 這傢伙有沒有因為這樣少花錢呢? 沒有,他就在別的地方一樣東搞西搞的叫大家出錢 就是一個投機客啦 現在要加0.65% sales tax 如果是花在繼續蓋SF-LA的高鐵我都還比較甘願呢
    
     
        他根本就沒有原則,所以就也沒有什麼grit 在困難的時刻堅持住一些該做的決定,因為他本來就是沒原則沒有底線的人
總之這傢伙出來選美國總統我一定投不下去
    
     
        他高鐵講完了
就又換了主題了
感覺好像專題文章兜起來的書
覺得他專題之間應該稍微銜接一下才知道為什麼放在一起
看完第二章,他竟然高鐵結束之後就在講太多對政府的訴訟,因為美國人不相信政府所以不給他足夠的信任和授權尤其是對政府的訴訟,導致緩慢又昂貴~
然後就結束了第二章?
是不是也至少有個三明治包裝一下的結論,把這一章講的環保/乾淨能源、加州高鐵、太多對政府的訴訟,整理一下來收尾比較好啊
不愧是在紐約客供稿的作者,我覺得他就是不把話講清楚到我很容易知道他想講什麼的人
就beat around the bush ,囉哩囉嗦喔拉拉雜雜
如果零零碎碎的看也就算了,我這樣一起看就覺得起碼一章應該有個三明治的麵包把他包裝在一起吧!
這根本就三個專題文章:乾淨能源、加州高鐵、政府訴訟
    
     
        他就這本書的intro 說他這本書要教大家怎麼 abundance 啊,我以為他有要教大家免於 scarcity 的陷阱,進入豐饒的解決之道~
很多書都會講解法的啊,有沒有合理或是做不做得到,作者不考慮。但會講他們認為怎麼樣可以解決⋯
所以這本書到最後一章也都是這個調調嗎?就是跳來跳去講不同的議題嗎?
我覺得他的分析並沒有比一篇新聞報導深入多少啊?目前完全沒有新知的收穫耶⋯這就一個podcast 打嘴炮的等級而已啊⋯⋯
還是我的期待值就有問題,我不應該拿剛剛看完吳叡人博士論文的心情來看這本書🤣
    
     
        我了解了
他這本書的定位就是稍微有料的聊天給完全不知道的人看,主打平易近人
    
     
        他第三章開場的833 Bryant St 的 Tahanan 我都有印象。
喔。他好像要講zoning 現在可以改的事情?
這幾年其實為了讓房屋供給變多,所以其實灣區有很多本來是商業區現在變成住商混合區,進行高密度住宅區的開發(其實台灣標準也不高,就五層樓,樓下是商店,2-5層是公寓)。
然後他講 Tahanan 和 affordable housing 一起感覺稍微有點誤導⋯⋯
Tahanan是 supportive housing for the chronically homeless。
Affordable living 就低於市價,所以有些是對於收入有要求上限,或是有些是給當地老師和軍警消防的職業才能買的。
    
     
        但是低於市價的 affordable living,可能一間市價1.5M
他賣1.2M 之類的。我覺得和 Tahanan 的性質差滿多的~
如果不知道差別的人可能以為 affordable living 是給低收入戶住,其實並不是~像是1.2M 買得了的人也不是低收入戶啊!
雖然他叫 affordable 但也不一定真的就很 affordable
    
     
        原來沒有要講 zoning,要講的是舊金山市政府的affordable living 必須外包給小建商的事,以及僱用本地勞工
導致建築成本高昂的事。
話說我有沒有講過現在舊金山市區變好了,因為他們引進了私人資金的復興downtown計劃~
所以也是可以繞過很多公共資金的要求和限制,可以更有效率更低廉的重建
    
     
        他講完了affordable living
順便講了一下減肥針 Ozempic 在美國比在英國貴了十倍的事🤣
幹嘛不講糖尿病用藥🤣
    
    
   
        他後面講休士頓迅速蓋房子的事所以比較 affordable 所以比較少homeless 的事
這件事我幾年前在研究homeless 問題的時候也有研究過,其實休士頓蓋shelter 也超快超便宜~
這件事還有一個相關因素像是消防要求,所以一個多大的住房最多不能超過多少人之類的,所以造成很多人無法負擔較大空間,又租不到更小的房子。
話說關於homeless 這個主題
我推薦 evicted 這本書 ~
同作者的《失靈的福利國》前半段也剖析的超級深入
關於貧窮問題和無家可歸的遊民/邊緣人問題
    
     
        所以他這本書主題是什麼?
第一章他就介紹了這本書,裡面的作者把各種造成homeless 假說都排除了,結論是 homelessness is a housing problem,也就是他介紹的這本書的書名 。
然後他才開始第一章在那裡講 zoning 的事,第三章講 affordable living。
第二章就講building 沒辦法快速有效的建造是因為法規的關係
而這點則是為何房屋供給沒辦法大量提高,因此也給在他第三章的affordable living昂貴費時做鋪陳
雖然我認為第二章討論building 整個很鬆散
他的第一章和第三章就感覺比較邏輯論述比較連貫
大概一起寫的
    
     
        書友P認為這本書要講的是建設,homeless 只是引入討論的例子而已,不是重點。
關於這點我們顯然有不同的結論,我覺得他是因為要跟民主黨的同胞們講為什麼民主黨有一些需要檢討的地方,像是被攻擊最力的living cost 很高,因為 housing 很貴,因此低收入者離開大都市,造成向上流動機會變低、貧富差距加大,沒有離開的人則許多淪入homeless
但他認為民主黨總是focus 在demand 而不解決supply,所以才開始討論建設的問題。
建設的問題並不是他要講的主題,而是他想解決問題的方法。但現在就回頭看為什麼建設的問題在民主黨執政州/市如此之慢。
    
     
        後面開始講 CHIPS & SCIENCE Act 了
好吧,所以他給我一種他就又跳開另闢戰場的感覺
難怪書友會覺得他的重點就是講建設
所以他就是沒有一開始界定清楚他到底本書想討論什麼
光是我們兩個人
對本書主題為何
就有不同的意見🤣
    
     
        然後他回馬槍講了一下加州高鐵拿到的Obama 聯邦補助其實是改善空汙,所以從空汙最嚴重的中谷開始蓋
竟然提到了BART 🤣
現在又跳到了EDD 和政府資訊系統🤣
我看完了第三章了,他最後講了一個賓州I-95快速通車的故事,Shapiro 讚讚可以選總統
然後結論是要 strong leadership
所以第三章的結論是要教大家不要繁文縟節、卡在程序和法規裡,把太多目標放在同一個計劃裡,要學會相信政府的領導者的領導力便宜行事嗎?
我覺得本書需要重新編輯!!
    
     
        然後第四章換了一個作者。
一開始又跳了一下,講一個匈牙利長大的女孩,變成留學生跑到了賓州大學做mRNA
    
     
        他的第四章邏輯有點跳耶
話說要講美國創新不是應該檢討一下千瘡百孔的K-12教育嗎
像是如果走前幾章風格就是時候檢討一下加州的公立學校教育了啊
雖然他講移民政策也可以,但他講H1B 85k 的限制很有趣,而且這和最近的 border control 就不是同一件事啊
    
     
        哈哈哈哈哈
第二個作者是誰啊
他是否歸因錯誤
然後講NIH deeply biased 🤣
結果現在考古耶
講20世紀科學發展史
我跳了一下
好像主要是在罵NIH
    
      
        這一章真的不行⋯
他事後諸葛的罵NIH沒有補助事後看起來很了不起的研究計劃
講了一下Bell Labs和 AT&T

不是啊,你要罵人至少也要知道自己在罵什麼吧
他就review 了 DARPA 然後跳到結論
    
      
        America's innovation system still relies on agencies and habits that were developed in the middl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Decades have now passed. The world has changed, and today's scientific challenges are getting harder. So, how do we build new centers that are as transformative in our time as DARPA was in its own?
    
     
        Where are the brand-new government research labs for the 2020s? Such institutions are not guaranteed to suc-ceed, but they represent the sort of risk-taking that American science needs more of.
    
     
        這幾十年的科技發展是空白頁嗎 🤣
然後我竟然看完了第四章
這傢伙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講什麼啊
他第五章繼續在講美國丟了這麼多錢在科學研究但沒有產生我們期待的結果
我不知道他期待什麼
大家征服銀河嗎
    
     
        好啦第五章我翻了一下決定不看了
他要有本事說現在是沒有科學進展
那整章我翻到的計劃都在講1960以前的故事
這作者連找故事來支持他的論點都找的很爛耶
他在講事後看起來很厲害的計劃,像是mRNA
還有 CRISP 基因剪輯
剛開始發展的時候沒拿到錢
但後來看起來promising 就有拿到錢了啊
而且最後一章篇名 Deploy 我還以為會講點實做建議
並沒有
這傢伙連跑醫藥科技線的記者都不如吧
    
     
        這本書我覺得前三章需要重新編輯
最後兩章完全不行,直接刪掉比較合適🤣
而且搞了半天,和他書名 abundance 有什麼關係
連他一開始intro 寫的科幻故事都沒有首尾呼應一下啊!差評!
    
     
        原來Jeany的誠實豆沙包長這樣😆 好好笑
難道歐巴馬的掛名推薦跟內容無關嗎,我一直以為他推薦的至少有某種程度可看XD
    
      songyunsings: 我覺得1-3章還可以看啦,就 Ezra Klein 寫的部分
但是我覺得需要重新編輯把主軸拉出來講清楚一點,不然東拉西扯的。
後兩章就不是編輯的問題,完全沒救!
我不知道Obama 到底有沒有讀過耶,我沒看過他推薦的書⋯他如果品味如此,可能就和我口味很不合
    
      
        你貼的亞馬遜連結上的商品敘述第一行就是歐巴馬推薦評語呀,雖然說掛名推薦當然不一定就看過。還是說他這個愛讀書的人設太成功了,我被影響了。
    
      songyunsings: 竟然,我沒有看 Amazon 連結
其實被朋友推薦的,他說他覺得聽到了一些原來沒想到的角度(他聽有聲書)
我是沒有覺得看到什麼新鮮論點啦,我覺得就是我這種普通人和朋友爬山閒聊打嘴炮的等級XD
但他認為普通人閒聊才不會這麼清楚來龍去脈,但我覺得普通人閒聊+google 或Wikipedia就可以做到了啦。加上ChatGPT可能更厲害。但不得不說的確我和某些朋友聊天,我們都是會在聊天的時候Wikipedia 起來的人啦XD
    
      
        但我覺得這本書的正確打開方式可能是像我朋友那樣零碎時間聽書~
因為他這本書就是東一題西一題很片段,我一次讀完就覺得他沒有好好整合主軸,但如果零碎時間聽說不定剛好就一次聽一小段比較完整的討論,就反正他也沒有主軸,沒有一起聽就不會發現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