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常天星
1 weeks ago @Edit 1 weeks ago
一些近期的煩惱。

最近覺得噗浪的設計不太好用,但又暫時找不到其他合適的平台。它的社交目的性太強了,之前寫建議給官方意外收到的回覆(以前寫都沒收到過,所以很意外XD)看完後我很無言。

反正大概是之前我提出偷偷說的匿名在某些tag的圈子中易形成聚眾、網路霸凌的風氣,想要匿名噗可以發噗後鎖私人的功能(這功能明明一般噗都有)。
https://images.plurk.com/YwkLC6QF3AlavAAmwEyzG.jpg

結果官方是回說既然都匿名了,希望大家要能無限制地接受不同言論的回饋。
latest #15
久常天星
1 weeks ago
嗯……我能說什麼?這只有在參與討論的群體道德素質、說話水準偏高且有禮貌的前提下才有道理。當你的想法超出這些集體的想法太多,鶴立雞群,更加自由前衛的時候,他們會把自己的情緒投射都丟到你身上。

也就是盡情地發表情緒性發言,無法進到更深層的討論階段。然後還會互相取暖,已經開始逐步將其他圈子言論審查的風氣帶進噗浪裡了。

老實說我覺得很不高興,然後現在上那個tag時又覺得很不安全。有想發的噗,卻又很猶豫、抉擇。

覺得噗浪在話題分類、篩選上功能很簡略。有些分享我只想分享給特定群體。但問題是那個群體是某個tag下的小眾群體,不管怎麼思考我都無法避免被其他我不希望他們接觸到的群體看見。
久常天星
1 weeks ago
真的覺得噗浪的貼文不能篩選閱聽群眾很麻煩,因為有些前情提要,有些規則真的需要事先先請對方理解後同意,並遵守最低限度的規則,再進行閱覽,才能避免某些不必要的紛爭。

我方才還閱覽到官方對於粉絲管理的看法與做法,關於刪除粉絲功能的噗,更加讓我覺得他們在這方面做得很爛。

@plurkwork - 近來有許多人詢問噗浪原來「刪除粉絲」功能為何消失了,這邊作個說明~ 噗浪原有的...
久常天星
1 weeks ago @Edit 1 weeks ago
老實說我只想發噗給少數可能有興趣的同好看,可是不上tag就難以讓對方看到,上了tag就更有可能被非目標群眾針對。

那個圈子的性質有點特殊,我現在覺得它其實很需要覺得像巴哈姆特那種遊戲個版版面,區分不同類型的話題與議題。
立即下載
久常天星
1 weeks ago
其實還有一種做法,就是我再專門開一個小帳,然後再多課一個帳號的噗幣。可是我覺得不值得,為什麼社群軟體設計得很爛的成本是由我買單,而且我還不是重度使用者,而是輕度使用者。
久常天星
1 weeks ago @Edit 1 weeks ago
其實我也沒有很想要讓很多人看見我要發的噗,我只想要讓少數真正懂得我想分享的快樂與喜悅是什麼的人看到,但這裡沒有那種過濾受眾的功能。

希望以後AI發展起來後,它可以強大到幫我篩選噗文觸及人士,並封鎖那些會攻擊我的發言的人的帳號。最好讓那些對某些議題有障礙的人離我離得遠遠的。大家永遠都待在各自的同溫層、舒適層不要見面。智慧型封鎖某些過於有攻擊性人群的發言。

我總覺得這項技術在未來是可以被實現的,而且應該不難。
久常天星
1 weeks ago
雖然有人覺得大家都只看同溫層的話語與意見會讓整個現實社會的群體對於現實的認知產生斷層與分裂。但有些人還是切開來比較好,讓他們自己互相去欺負、攻擊臭味相投的對方,他們還會沾沾自喜自己做得真棒。

反正我是超級討厭這種對話方式的,受不了!讓我知道是誰我絕對會拉出來一個一個封鎖,除非對方還有其他值得我一看的言論,那我會勉強不封鎖對方。
久常天星
1 weeks ago
@kellerlin - [感想]之前朋友討論到為什麼他已經用訂閱、封鎖跟按讚將他的河道洗了又洗,打造只...哇,這個……不知道為什麼好有共時性的感覺喔!雖然跟我想討論的議題不太一樣,不過都是在討論社群軟體的設計機制……嗯,都很難用的感覺與原因。
久常天星
1 weeks ago
我現在是有些想法了啦,我應該要降低被人回覆的期待,勇於敢發文裸奔。只要發完貼文發現自己精神狀態不好就按消音,看到難以理解、共鳴、讓自己心情不爽的回覆就按刪除。只要我沒有想交朋友的心,偷偷說中那些沒禮貌的人就傷害不到我。反正也沒人想認識更真實深入的我,我其實可以……嗯,更大膽地做我自己。
久常天星
1 weeks ago
分享發完就算爽完了,不要期待太多。然後不要太常去滑那個tag看那些風風雨雨、充滿八卦與一堆每個人不同期待、標準、會互相吵架彼此較勁的言論,反正大家都匿名沒有人是想深交或深入交談的。現在想想我根本是異類,抱持著錯誤的期待混跡在裡面,想找興趣相同的人一起聊天,結果找不太到。(曾經有過一段美好的回憶但後來還是沒能維持下去,大家興趣不同。)

如果不抱持著想要社交的心,不因為渴望深入交流,要求自己一定要很禮貌。就按照本性做一個孤僻的怪人,老實說我應該會很開心。
久常天星
1 weeks ago
現在想想之前真的超壓抑的好嗎?只是有些話題真的不宜公開談,嘗試公開談但失望之後讓我想了很多。對圈子風氣變化與網路霸凌的感覺有更深刻的認識。

可能就發貼文那幾天不滑那個tag了,反正也沒什麼好看的。我覺得自己寫得還比較好看。

只是……靠,噗浪什麼時候才可以讓人自主關掉互動表符功能?那個不給人設定可以自己選擇是否啟用也很討厭。有時候有些爛人來你的噗隨手一按糟糕的表符,然後拍拍屁股就走人了,這不會在他河道流下一絲痕跡,你卻要讀取和處理他的壞心意(手動一個一個刪除那些互動表符)。這種單向的功能設計,根本超級設計不良的好嗎!怒!
久常天星
1 weeks ago
雖然如果能交到同好會很開心,但與人沒任何交集才是常態,我習慣了。

只怕被拉出來偷mur,那看到了真的會有點傷心。所以果然還是不要滑那tag對身心靈比較健康。
久常天星
1 weeks ago
Lydia's diary on Facebook嗯,該tag的某些人確實有給我這種感覺,說話會很莫名其妙,會來插話,好像希望你能且一定要回覆他的情緒。你不理他他還會生氣,繼續在你的噗底下留言攻擊你或想吸引其他人的注意力與目光到他身上。

總之,簡單一句話來說就是缺乏界線吧!沒有健康、安全的人際關係界線感,自然就沒有基本的禮貌。然後還會揪團聚眾這一點也很形象。

超級形象的內文節錄:
身邊如果有很多像我一樣偏討好的人,我們就會下意識地接住彼此的情緒、互相干預對方的人生。當時的我以為這是「溫暖」和「善意」,但後來才懂,那其實是一種失去界線的混亂。
久常天星
1 weeks ago
羽茜 on Facebook
超讚,可能是因為我看比較多心理相關內容,所以FB一直推薦給我,可能不能再說是共時性了XD。這篇也跟霸凌有關,雖然也是在講父母對孩子的,但與網路霸凌的核心手段是一樣的。

其實整篇都想節錄,但只勉為其難地節其中的一大半好了:

「#我是為你好」、「都是因為愛」、「只是想跟你維持關係」這類的話,因為符合一般人對「善」的印象,就讓一般人在看待這種事情時,態度變得 #理盲又濫情。

只有當自己也成為這類霸凌的受害者時,才能感受到對方的出發點是善是惡根本沒關係,一個人言行的真實動機,不是旁人可以知道,有時甚至是連他本人都未必意識到的。

端看這件事情對受害者的影響,有時就會讓人覺得,出於善意這種話只是說來好聽。
>噗浪什麼時候才可以讓人自主關掉互動表符功能?
記得三個月前,互動功能剛出現時,公告裡有提及網頁版的關閉方法,那時我立刻就關掉了,之後也沒使用此功能
但因為我在手機上也只使用網頁版噗浪,擔心你所提的煩惱是在(我不知道狀況如何的)APP上。今天稍早有看到另一個公告,或許關閉功能的選項近期就會出現了吧
久常天星
1 weeks ago
cynroya: 哇,感謝你!沒follow到3個月前的網頁版關閉方法,剛剛去測試了一下,那是只能使自己的河道看不到互動表符但其他人還是可以上。APP版也有這項功能。

今天稍早新出的功能才是我所需要的。

你知道嗎?之前我發那篇與大眾意見比較不同的偷偷說時,我已經能預料到有人會來按表達負面看法、情緒的表符,那時候我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自己先按20個按好按滿(全按可愛的花草植物表符),不讓別人在我的版面灑垃圾。一個是等別人灑完垃圾後,貼文曝光度也降下去後,我再自己清掃一遍。

我的煩惱比較綜合啦,有人際、有言論自由、有噗浪用起來不順手等等的問題綜合在一起。APP功能確實是一大問題,非常謝謝你的幫助!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