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ji Chang on Facebook
▋為什麼 90% 的網紅合作,最後只剩下一張漂亮的截圖?
⠀⠀
單一平台的粉絲數,常常就是你能打出的「最高營收天花板」。
⠀⠀
▋怎麼在開團前「估出」他的流量與業績
⠀⠀
• 領先指標三步驟
第一步:粉絲數 × 觸及率
小社群約 20%,10 萬以上多半只剩 10%。
第二步:貼文互動率 過去抓 2% 的「表情按讚」當互動基準。 第三步:平台加權換算頁面瀏覽 ⠀⠀ Facebook 的表情數 × 2 ≈ 頁面瀏覽 Instagram 的表情數 × 1 ≈ 頁面瀏覽 Facebook 影片觀看 × 6% ≈ 頁面瀏覽 YouTube 影片觀看 × 3% ≈ 頁面瀏覽
latest #6
• 例子
有 77,000 粉絲的創作者,抓 20% 觸及 ≈ 15,400;互動率 2% ≈ 308 個表情。FB 加權後約 616 次頁面瀏覽。
⠀⠀
把各平台都換算成「頁面瀏覽」後,加總 × 購買率(保守 1% 到 2%)× 客單價(例:2,500 元)=預估營收。
記得過濾掉抽獎與有投廣告的貼文,才不會被灌水誤導。
▋不要當「憑感覺談判」的人:先把損益平衡點畫出來
⠀⠀
⠀⠀
我把所有合作拆兩種花法:固定費用與變動費用。
• 固定費用:稿費、保底
• 變動費用:分潤、廣告、商品成本、金物流、營業稅
⠀⠀
電商要活著,得留 25% 以上毛利率去養團隊、房租與系統。
所以當對方開 5 萬稿費時,你心裡要立刻估:在 25% 毛利率下,要做 20 萬營收才打平。沒有把握跑到目標營收右邊,就別在左邊浪漫。
▋四種常見方案,怎麼談才有勝率
⠀⠀
⠀⠀
• 團購分潤
對品牌最安全,但要找「長期經營粉絲購買力」的人。平常就有團、能導到私域,有社群在跑,成功率才高。
⠀⠀
• 業配稿費
看三件事:受眾契合度、過往帶貨實績、你的商品是否已驗證。素材要能授權 3 個月,回去一定要「切片、包框、投放」,沒有放大就很難回本。
⠀⠀
• 保底或分潤(取其高)
讓創作者先有安全感,過了保底之後,再用分潤放大動機。這招特別適合檔期滿、但願意衝績效的創作者。 ⠀⠀ • 稿費+分潤 混合拳。稿費壓低一點,分潤拉到 15%~20%,再承諾加碼投放。雙方彼此把風險拆開,各自有肉可以吃。 ⠀⠀ → 固定費用壓低,變動費用給彈性,合作才會長期。
立即下載
▋兩個真實故事,我們怎麼把數字變成行動
⠀⠀
⠀⠀
• 門檻制分潤,把油門交給他
⠀⠀
他先談保底+15% 分潤,上線第一天就破數字,立刻換成純分潤模式。我還加一個門檻:破 10 萬給 20%,衝到 20 萬給 25%。結果整檔 40 多萬。他更投入發文、社群全開火,我們則配合投放拉高觸達。雙方都贏。
⠀⠀
• 百萬 YouTuber :先算流量,再決定投放
⠀⠀
影片自然觀看 240,000 次。用 3% 的 YT 換算率推回頁面瀏覽,配 2% 購買率、2,500 客單價,保守盤就有 36 萬。數學跑得過,我們才上放大器,把自然流量變三倍的可見度。
▋談判的三把尺
• 對方的機會成本
個人接案、經紀公司、專業人設,成本不同,報價邏輯就不同。
⠀⠀
• 你的損益平衡點
把固定費用與變動費用畫成兩條線,看到「過線才賺」。
⠀⠀
• 銷售期望值
用領先指標推兩個數字:保守與樂觀。你的目標至少要站在損益線右邊。
▋合作要長久,就把素材「榨乾」變信任資產

• 要求素材授權 3 個月
• 長片切三支、短版包框、圖文改多款版型
• 廣告投放金額至少是稿費的 2~4 倍,才有機會把內容價值吃乾抹淨
• 用專屬折扣碼與分潤連結追蹤,週更回報表把好料留給願意共學的夥伴
⠀⠀
→ 內容不是一發就沒了,內容要變機器,替你持續印鈔。
⠀⠀
⠀⠀
▋留一個你今天就能用的心法

打電話前先算完三格: • 他能帶來的「頁面瀏覽」 • 你家商品的「購買率」 • 這一檔的「損益平衡點」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