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一集podcast在講「辯論技巧」,想起酸梅曾經提議要用「奧瑞岡辯論形式」來討論某一部作品......各位基本上都沒聽到這集節目,因為我們根本沒上架,未來大概也不會上架了(胎死腹中政治歸政治 #180|禁抖音(TikTok)是弊大於利?從辯論賽談資訊戰、中資滲透與民主反噬的兩難因為他們講解「辯論」跟對比「現實世界」的一些事情,我覺得滿有趣的,所以我手癢整理了一下~
以下為工人智慧(趴熊)的聽打逐字稿(一部分而已)
latest #24
趴熊躺平成熊毯☆小師妹好可愛
1 weeks ago @Edit 1 weeks ago
珞亦:
大家會拿辯論不存在的浪漫、理想的效果來看待它說:『啊,其實辯論根本達不到那個效果。』
一件事情60分鐘講得清楚,可是抱歉,辯論你只有4分鐘
你會說,4分鐘怎麼講得清楚?
抱歉,「真實世界」就是這麼短
立法委員質詢幾分鐘?8~10分鐘,就是這麼短。你就只能短時間把一件事情的效果呈現出來。
所以辯論對我來講,還是具有「真實世界」意義在的。當你只有4分鐘,你要怎麼講出最重要的東西、你要怎麼講得好。
如果對方講的是錯的,你沒辦法很快地駁斥對方是錯的,對方很有可能會變成是對的。但也是你自己的問題。
趴熊躺平成熊毯☆小師妹好可愛
1 weeks ago @Edit 1 weeks ago
=====
趴熊補充,這件事情在職場上也一樣。當你在會議上被誣賴的時候,當下一定要反駁,無論你記不記得清楚,當你不反駁,大家只會烙印下「喔~你沉默了」(等於承認了的印象
如果事後查證真的是你搞錯了,那就道歉
生活磨厚了我的臉皮~呵呵~
=====
貴智:所以我在當評審的時候,就覺得大家都把重點放在那些不重要的東西的時候,我就不知道怎麼給分。這是當評審最痛苦的地方。

珞亦:這就是為什麼我想參加比賽的原因,因為我很常被找回去評比賽啊!可是我想證明今天我會被找去評比賽,不是因為我有名氣的關係,我還是能打的(雖然我11年沒有打辯論了)。所以我還是想回去挑戰一下自己,想證明說我還是能打的,這樣我去當評審也比較心安理得。
此外,以前跟這些學長學弟也沒有機會同台打辯論,想試試看。
第一,我對這議題滿有興趣的,我也想在這議題上面變得更了解,我想對這議題讀更多東西。然後我也想看看這麼多年沒打比賽、沒有辯論競技,這個效果感覺是什麼樣子。也想重溫高中大學以前打辯論的那種有趣的感覺。
立即下載
貴智:這也是法院很少在做辯論的原因,就是你花時間打辯論是浪費大家時間而已。

珞亦:對,不如大家就寫清楚。

貴智:在真實世界裡面的法院,沒有那種法庭劇那種很精采的辯論,往往都是這個原因。因為辯論有太多是技巧的部分,可能甚至是炫技的部分。或者講得比較不好聽一點,就是用技巧去隱藏一些弱點,就會造成不正義的狀況。台灣的法院不太喜歡花時間在現場吵架啦。

珞亦:對。有時候法院延遲辯論......那個根本不太辯論。就是雙方各講一個東西之後,就差不多結束了。
趴熊躺平成熊毯☆小師妹好可愛
1 weeks ago @Edit 1 weeks ago
貴智:其實法院的辯論,不是原告跟被告在辯論,是大家自己跟法官辯論。大家有機會去法院旁聽看看就知道了,開庭真正的精華是在法官問問題的時候,你要在那個當下去說服法官。所以是跟法官已經存在的定見去做辯論。那個才是法庭辯論的重點。那我覺得辯論比賽也一樣吧?其實是辯論給評審聽。

珞亦:對。但是你也要考量到對方的態度嘛。你讓對方遲疑、讓對方猶豫、讓對方答不出來,或是你讓對方講的話他自己也覺得沒有道理的時候,那個態度其實很重要。這個部分在法庭可能就沒那麼重要......好像也不一定(

貴智:不一定啦!有些人逃的技巧很好。

珞亦:也是。『討論這問題沒意思,我方倒想問......

貴智:對!你沒有要回答人家問題欸,當我聽不出來嗎~
珞亦:欸~他就在賭啊!萬一你沒聽出來呢?而且就算你聽出來了,當後面的攻防變得更重的時候,那個逃對你來講說不定就不會扣到分數。

貴智:反正我覺得說,真的有意義的話我就會把它記下來。因為有個分數是論點分數。哪些質疑有道理我就用紅色筆把它寫在旁邊。到了中後段基本上沒在寫新東西,就變成炫技的部分,所以我後來給分就比較偏向口才的部分。
珞亦:那我講一下那次打到冠亞賽,我覺得我會輸是輸在『技巧』。我覺得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這也是我自己的反思。我覺得這是因為11年來我沒有打辯論,而且這段時間多半是在做主持的工作。那我覺得主持跟辯論有個很大不一樣的事情:『辯論必須先下意識不能接受對方的說法』,你不能那麼快退,你得先否定再講你自己的理由,即便你的理由再弱,你都得先否定。可是主持比較不是這樣,主持比較像是『我得先聽懂對方講的話』,而且多半我得推定他講的話是對的,是奠基在他講的事情上,再慢慢一層一層質疑。因為我如果立刻說他不對,其實對來賓很不禮貌。甚至我在公視主持的時候,很多的來賓不是講話的專業,所以他常常也不知道自己在講的東西的架構,所以我必須幫他拼湊他的架構。所以變成是我在聽對方講,然後幫他想怎麼講會比較完整。然後我在辯論場上不小心犯這個錯。
貴智:你把人家弱點的地方修補起來了~

珞亦:對對對!我會幫他修補好弱點,然後奠基在修好的事情上去反駁,可是不對!我應該是在更前面的。所以變成我在質詢的時候力道會變弱。

貴智:最後一個心得,你那個比賽很有趣,有兩個專業的裁判,然後加上5個一般人。
珞亦:不對。專業裁、辯論裁跟5個公民裁。辯論裁就是他是辯論專業的,就是他以前打過很多辯論、拿過冠軍(最佳辯士)所以他擅長聽懂雙方在場上攻防這件事情。專業裁就像貴智這樣,因為貴智是法律白話文運動的法律專業。因為辯論裁強的是辯論,不一定是他的專業,所以專業裁會上場提供知識上的講解。雖然攻防某一方贏了,但這個攻防奠基在知識上不一定是正確的。這個賽事比較特別的是有5個公民裁,就是素人(例如大學生)自願報名來做評判,最後就是三張──專業裁、辯論裁以及能夠從5個公民裁中取得3分,就會取得最後那一張。所以最後的比數不是3:0 就是2:1。
貴智:我那時候有一場就是這樣,我跟辯論裁給了某一方,公民裁給了另一方。我當時的心情是:『哇!國民法官欸!』開玩笑的......我當時就覺得:嗯?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落差?

珞亦:我覺得是這樣,你那一場我有聽,那一場我覺得反方在辯論技巧上(能言善道)比正方強很多。

貴智:對!但聽得出來反方論點比較弱啊......

珞亦:因為反方沒有去論證『弊大於利』這件事情。

貴智:其實我覺得雙方都有這個問題,但反方問題比較大。正方有帶到『弊大於利』,但反方基本上偏離這個很嚴重。
趴熊躺平成熊毯☆小師妹好可愛
1 weeks ago @Edit 1 weeks ago
珞亦:我覺得這還是要跟大家講辯論會有一個狀況,一般辯論的辯題會有『雙題制』和傳統的『政策性』辯題。傳統的政策性辯題就是公投。正方就是要變動立場、反方就是要維持現狀。

貴智:簡單來講,就是題目只有一句話啦。

珞亦:簡單來講,就是『我國應廢除死刑』。

貴智:或是『我國應重啟核三』,那正方就是重啟核三,反方就是不要重啟核三。

珞亦:這種辯題就是正方應論證一件事情──變動比較好。反方不需要論證任何事情,反方只要把所有的論證都拆掉,反方就贏了。

貴智:其實在法庭上也是。只要把檢方的證據全部都否決掉,就可以了。
珞亦:對,反方(被告)不需要論證任何事情。這是傳統的奧瑞岡制的政策性辯題會長這樣。
可是雙題制就是正方跟反方都有需要自己證明的事情:
正方需要證明『禁抖音,利大於弊』
反方需要正名『禁抖音,弊大於利』

所以大家如果用傳統的打法,可能不小心會陷入於『我只要把正方的弊大於利都拆掉之後我就得勝了。」沒有喔~

貴智:對,反方還是要說明利大於弊。
趴熊躺平成熊毯☆小師妹好可愛
1 weeks ago @Edit 1 weeks ago
珞亦:對,所以這就是反方的打法會跟過去有點不太一樣的地方。

辯論是很複雜的。大家不要覺得辯論都在嘴砲,因為我覺得打辯論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你要定義、了解題目,你需要讀書、需要知識、需要了解很多的數據。在真實世界是幫助你去了解這方面的議題,透過辯論的技巧也會幫助你更理解一件事情該怎麼去做詮釋,你會理解你所站的立場沒有你想像中那麼地穩固;你不喜歡的立場可能比你想像中更加堅強。它無疑是個反思啦!

辯論某種程度上也是減少這個社會當中廉價的批評。任何廉價的批評,我們都該去破除,而不是單純說「它就爛啦!」我想讓大家知道,每件事情都沒有那麼理所當然,它都有一定的複雜程度,交織在裡面。理解這個交織性也是很重要的一個 step。
貴智:打辯論感覺滿好玩的。
珞亦:很累啦!現在給一般人參加的辯論變多了,以前我們大學的時候超少的,我是覺得可能是喜歡打辯論的我們這一代人長大了,大家開始取得一些資源,辦更多的盃賽,讓大家一起來思辨。
========THE END=======
想知道更多請自己前往收聽~
趴熊躺平成熊毯☆小師妹好可愛
1 weeks ago @Edit 1 weeks ago
其實我覺得很有趣的地方是,珞亦講的很多內容,都是酸梅平常會跟我說的話 所以我一邊聽一邊浮現「男版酸梅」這個稱號......但不對,珞亦比較有名,應該是反過來,女版珞亦......
酸梅大概會說:我就是我,無可取代
Plum284nj0ao6 你覺得呢?
我....... 我當然無可取代啊
本來我就是打過辯論,所以喜歡啊
有時候真的覺得珞亦說的很多話真的就跟我想的一樣,覺得辯論只是嘴砲的人太小看辯論了,而且辯論所學的東西真的是從開始準備就感受到了,而不是只有台上那三四分鐘,那三四分鐘可能有不同的東西,但一個人的概念與核心其實是從底下準備的那數十數百個小時奠基起來的
無獨有偶,也是一個看了滿有感的影片(我最近其實也不太看影片了,只會偶爾挑個眼緣對了的影片看)我去讀了酸民的評論!把和自己看上去觀點不一樣的人,全部打成一個「他者」。然後套上一個框架、套上一個帽子,像稻草人一樣開始打你。
如果你罵我還好,但總是把身份這些東西拿進來說,我就會覺得你在把我套一個框架,然後你想讓我在你的框架裡面起舞。當然你可以討好他們,討好他們的方式就是完全按照他們所想的說。但只要有一丁點不對,你就又會被打......
經歷一年多的沉澱和思考之後,我覺得......你知道你不能改變一些人......說實話,我總是想要改變一些人對我的看法,然後我覺得只要我講話夠有理,能論證的話,總是有人能聽進去。但是說到底,這是一個天方夜譚。我不能這樣子去想世界上所有人,也會讓我心理健康不好。
Yeah,我還是很感激,我的頻道還是有很多喜歡我的觀眾,我感覺我以前很忽視這一點,就是這麼多的訂閱數,很多人是喜歡看我的影片的。我直播的時候,很多人跟我互動,也讓我感覺這些人都懂我。然後我覺得我應該往好的一面去看,而不是看到一些想法和自己不一樣就覺得「我必須要改變他的想法」。因為有些時候改變不了,這也不是誰的錯,是吧?
再補充一下,之前酸梅大大也非常有感的這一集podcast!94|因為不在乎而中立,但有可能是怎麼樣?
珞亦的公民老師說:「公投這件事情,你不管怎麼樣討論到最後,終究是要『做決定』。」他講這句話真的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無論怎麼討論,我有任何的東西,但最後,它終究只會化為決定。

所以辯論的意義在於是,一開始你會知道你是正方或反方,但是經過討論之後,你會逐漸發現你愈來愈不知道你是正方還是反方,但是到最後你還是得必須擔任正方或反方。

我覺得這就是社會議題的討論,一開始很黑白,後來進入到混沌的灰色,最後你又必須要做決定。

整件事情是非常痛苦的。

所以我開始理解一件事情就是,為什麼「忠言會逆耳」。因為它講出了一個你不願意相信但它可能是事實的話,或者它挑戰了你一直以為既有的價值。所以忠言必然逆耳。
理解議題必然是痛苦的、必然是困難的、必然是複雜的,而它最困難複雜的點就是你在理解完之後,你還是得必須做出很簡單的選擇。這是這整件事情最痛苦的地方。
舉個例子,什麼是忠言逆耳?

以最近台海危機的狀況,「戰爭」這個議題來講好了,我問你戰爭誰不害怕?如果真的打起來了珞亦我也會害怕啊!我也會發抖,這很正常的。

那問題來了,因為有可能會發生,那我們要不要討論民法?要不要討論即將發生戰爭這件事情,我們該怎麼面對?

當有政治人物說我們面臨戰爭的威脅,該做一些事情跟政策跟作為的時候,你會不會覺得很不舒服?你一定會,因為你會害怕。但是這表示什麼?因為這件事情正在進展,他在討論一件即將可能發生的事情,而你必須要正面面對的。這件事情表示一個忠言逆耳的狀態。
我覺得很困難的事情是「我有立場」,但這個立場直接告訴你,他不是100分的立場,他可能就是60分的,我現在也只能選這個60分的。我認為這60分是最好的選擇,我要努力讓他往前進。

你不管怎麼樣的中立,最後你必然要做選擇。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