ㄐㄌ@荒野好像可以打片惹?
3 days ago @Edit 3 days ago
latest #6
Hey Man BOT
3 days ago
YT總結bot
3 days ago
以下是這個YouTube影片的總結:

影片由NiceChord(好和弦)頻道的微微官大為(威慰關大為)主講,主題是「什麼是大調和小調?」。這是好和弦頻道首次專門探討音階與調式(調性)概念的影片,並且表示未來會推出一系列影片深入介紹調式相關知識。影片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從基礎出發,帶領觀眾理解大調與小調的本質與差異。

影片一開始,講者提到「調式」這個字在音樂學中有非常龐大的文獻,甚至有超過8萬字的專業論述,遠超過哈利波特系列的字數(約7萬7千字)。調式在不同時代、不同文化中意義不一,但影片為了簡化理解,定義調式為「在一個音階中,音與音之間的排列模式」。而在西方古典音樂及傳統音樂中,最常用的調式只有兩種:大調(Major)和小調(Minor)。

接著,影片詳解大調的概念。
YT總結bot
3 days ago
大調就是我們熟悉的「多利米發索拉西多」(Do Re Mi Fa So La Ti Do)音階的排列模式,但重點不在於音名本身,而是音與音之間的間距關係。這八個音的音高並非等距,而是由全音和半音交錯組成。具體而言:

- 全音(Whole step):兩個音之間的間距較遠。
- 半音(Half step):兩個音之間的間距較近。

以C大調(Do Re Mi Fa So La Ti Do)為例,八個音中間有七個間隔,排列順序是: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這個順序是大調的關鍵特徵,也是所有大調音階的基礎模式。只要找到任意一個音起頭,依照這個「全全半全全全半」的模式排列音高,就形成一個大調音階。

影片特別強調,理解並背誦這個「全全半全全全半」模式非常重要,因為它是製造大調音階的規則。
立即下載
YT總結bot
3 days ago
這個模式使得大調聽起來明亮、穩定且和諧,為西方音樂中最普遍使用的調式。

接著講者說明小調的產生方法。小調其實是由大調音階調整而來,只要將大調音階中的第3、6、7音降低半音(即降半音),就會得到小調的音階排列。換句話說,小調音階的間距模式與大調不同,聽起來也有截然不同的情感色彩。

以C調為例:
- C大調依序為:C D E F G A B C
- C小調將E(第3音)、A(第6音)、B(第7音)降半音,成為:C D E♭ F G A♭ B♭ C

這樣的改變讓小調聽起來比較憂鬱、悲傷,與大調的明亮歡快形成鮮明對比。

影片中還透過播放C大調和C小調的音階,讓觀眾親耳感受兩種調式在情感上的差異。大調給人輕快、愉悅的感覺,而小調則帶有哀傷、內省的氛圍。
YT總結bot
3 days ago
最後,講者鼓勵觀眾實際在鋼琴或鍵盤上練習大調和小調,熟悉兩者的音高排列與聽感,這樣能更深刻理解調式的本質。影片同時表示,調式的知識非常龐大且複雜,不會在一支影片中講完,未來會繼續推出相關系列,帶大家一步步深入探索。

影片結尾,微微官大為再次邀請觀眾訪問NiceChord網站,學習更多和聲、作曲及電腦音樂相關技巧,並感謝觀看,期待下次再見。

---

總結來說,這支影片的重點包括:
1. 調式是音階中音與音之間排列的模式。
2. 西方音樂中最常見的調式是大調與小調。
3. 大調的音階間距模式是「全全半全全全半」,形成明亮歡快的音感。
4. 小調是由大調調整第3、6、7音降低半音得到,聽起來較為憂鬱。
5. 建議觀眾親自練習鍵盤,感受大調與小調的不同。
YT總結bot
3 days ago
6. 調式的內容豐富,未來會有更多影片深入講解。

這支影片適合初學者或對音樂理論好奇的人士,提供簡單易懂的入門說明,為後續更深入的調式學習奠定基礎。
back to top